书城军事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疯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袭战
28729900000005

第5章 多灾多难的民族(4)

众所周知,北约这个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欧洲的霸权地位,抵抗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盟国而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1949年4月4日,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侣议下,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希腊等国的外长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此后、土耳其、联邦德国、西班牙等国也加入了该组织,其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北约的主要机构为北大西洋理事会(部长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等。北大西洋理事会为北约的主要决策机构,它经常举行大使级的会晤,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外长级会晤,必要时举行首脑会议。

军事委员会为北约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下辖欧洲盟军司令部、美国一加拿大区域联合防空计划小组等。除法国、西班牙和爱尔兰外,所有成员国都指派一些本国军队归北约统一指挥。

在东西方冷战的几十年中,北约和以前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长期紧张对峙,双方陈兵百万,将核弹头指向对方。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东欧国家的剧变,华沙条约组织很快瓦解。本来作为对立存在的北约也失去了它存在的作用。但北约并未就此解散,而是不断填补华约瓦解后留下来的政治、军事真空。到1997年,北约已同中欧、东欧的28个国家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协定。

在“回归欧洲”思想的影响下,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涪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向北约提出申请,要求加人该组织。

北约对此也予以积极的考虑,但北约东扩的主张无疑威胁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因而遭到俄罗斯的坚决反对。为安抚俄罗斯,北约与俄签署了相互关系基本文件。此后,北约加快了吸收波、捷、匈三国的步伐。1997年7月,北约首脑在马德里举行会议,确定波兰、匈牙利、捷克将成为北约首批东扩的国家。到1998年底,北约各国议会都审议通过了有关同意这3个国家加入北约的议案。

1999年3月12日,在北约大举进攻南联盟前夕,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的独立城举行仪式,正式接受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为北约新成员国。紧接着,美国向该地区派出了大约1000名军事工程人员,向10万名军人提供培训。同时,三国约有1000名军官也前往美国或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基地接受培训。北约还向这3个国家提供武器,帮助军队改进指挥和控制系统,帮助实现军事现代化。

北约在吸收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国加盟之后,其军事设施和前沿地区向欧洲东部的俄罗斯推进了650至750千米。如果美国让北约占领了科索沃,控制了南联盟,那么北约的前沿阵地又更加逼近俄罗斯。事实很清楚,“猎人”就在眼前,并且虎视眈眈,如果“北极熊”不老实,就难有好果子吃。

其二,美国插手科索沃,是为北约新的战略构想作试验。

按照美国的设想,新战略的宗旨是:加强北约应付未来挑战的能力,使北约以新的面貌迎接21世纪。它不仅能提供集体防御,而且倾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投送力量,以保卫边远地区的共同利益。

这样,北约职能就发生了重大转换,它将更加关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款“集体安全”的理念而不是第五款的“集体防御”,由冷战时期的重点实施领土防御转向具有浓重进攻色彩的对外军事干预。

《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如果有一个或数个北约成员国受到外国军事力量的打击或侵略,就可将此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或侵略,其他成员国有义务帮助其进行反击。南联盟不是北约的成员国,也没有对任何国家进行打击或侵略,北约对其诉诸武力,显然超出了公约的规定范围。

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认为,“新战略”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应付共同危机。所谓共同危机是指“地区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及各种有组织的国际犯罪”等。因此,根据北约的新战略,南联盟科索沃危机无疑属于该组织干涉的范围。在1998年10月北约作出对南联盟空袭的决定后,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就宜称:北约新战略要填补联合国没有授权而依据“人道主义原因”进行武装干预的规章空白,今后将以军事行动保障冲突地区的人权。

其实,在决定军事干涉科索沃危机之前,北约新战略就已初露端倪。1997年12月,北约实行指挥机构改革,将原来的3个一级司令部精简为2个,下辖3支新组建的以机动化、国际化、小型化为特征的混合特遣部队,便于更有效地对各类危机作出快速反应。

此举使北约在防区外以军事方式干预地区危机成为可能,为北约实行新战略做好了准备。在进攻南联盟前,北约在美国的指挥下,打着“保护人权”的旗号,有意利用传媒将冲突炒热,使科索沃问题国际化,继而在政治孤立、经济制裁的基础上,绕过联合国,以武力迫使南联盟就范。如果北约这次在科索沃得手,就为其新战略的正式实施献了一份厚礼。

其三,为美国称霸世界、干预全球打下伏笔。

21世纪即将来临,未来的世界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秩序,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国际舆论普遍反对这个世界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的单极格局,主张建立多极格局,但是美国一心想称霸世界,妄图建立一个由自己说了算的单极世界。

联合国宪章明文规定:“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以武力或使用武力相威胁,侵害任何会员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无疑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蔑视。长期以来,美国把联合国当作一件工具,当联合国的意见对自己有利时就采纳,没利时就绕开。北约这次对南联盟行使武力就绕开了联合国,在联合国成立50年的历史上,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

事实上,“北约”已成为美国独霸天下的一种工具。北约在对南联盟行使武力的过程中,一举一动都要听美国的、都要由克林顿总统发号施令。前美国总统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所著的《大棋盘》里,把欧亚大陆视为一个大棋盘,把北约作为美国在欧亚大陆纵横捭阉的战略性工具。按照他的设计,北约最终将扩展到亚洲。美国前政府要员克里斯托弗和佩里认为,使北约具有保卫全球利益的能力是“战略的要求”;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要求把对付利比亚这样的国家列人北约计划之中;参议员卢加尔要求将海湾和台湾海峡危机列入北约的战略目标;国防部长科恩则委婉地说,北约必须更加注意“力量的投送”,而不是僵硬地“保卫”。在此背景下,北约冬季部长理事会讨论决定,北约要将其执行使命的范围扩大到世界任何角落。

令人值得深思的是,在北约提出制订新战略前不久,美国和日本首脑于1996年宣布调整美日安保条约。如果将北约调整哉略一事与此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北约新战略所谓的保卫“集体利益”与美日同盟所谓的防止“周边有事”都有意回避了“地域”的概念,实际上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打下了伏笔。正如一位美国记者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分析的那样,如果将制订北约新战略与重新修汀美日安保同盟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发现美国正在实施一个“极其雄心勃勃的全球战略”,这将实现自威尔逊和罗斯福时代以来美国的“伟大理想”。通过这两大举措,美国如同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设置了两个“国际宪兵”。凭借这两个强有力的助手,美国便能以仲裁者的身份向全球发号施令。

事实上,美国早已在全球扮演着“国际宪兵”和“世界警察”的角色,到处指手画脚。北约对南联盟大打出手,就是美国在告诉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他视为“眼中钉”的国家:你不听我的话吗?南联盟就是你的下场!不管美国是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还是打着“保护地区和平”的招牌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都暴露了它心怀鬼胎、独霸天下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