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疯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袭战
28729900000004

第4章 多灾多难的民族(3)

为了避免人质事件引发新的大规模冲突,驻科索沃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积极斡旋,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这场危机。由于美国特使希尔、欧盟特使佩特里奇、欧安组织观察团团长沃克尔出面调停,使“科索沃解放军”暂时作出了“让步”,8名人质在1月13日获释。

但这次人质事件使“科索沃解放军”得到一种误解,即认为他们的行动受外国人的支持;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武装实力,南联盟军队也奈何不得。面对科索沃武装分子的举动,南联盟深感这种局面不能再容忍下去了,否则后患无穷,于是决定向“科索沃解放军”发动强大的攻势,争取把这股顽军消灭在萌芽状态。但南联盟的行动,受到西方国家的强烈谴责。美国和北约盟国指责南联盟搞“种族灭绝”,严重践踏人权,威胁南联盟不准对科索沃阿族武装分子动武。

1月1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举行会议,表达了不向西方大国低头,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塞尔维亚3位副总理连续数日在科索沃各地视察,并发表一系列措词强硬的讲话,警告阿族非法武装分子:塞尔维亚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政府不会一味因外部势力的制约而纵容“恐怖分子”的犯罪行为。

然而,就在1月15日这一天;塞尔维亚警察部队和阿族非法武装分子在科索沃南部什蒂姆列区的拉察克村再次发生大规模冲突。塞尔维亚警察部队前去捉拿5天前杀害警察的凶手时,遭到“科索沃解放军”的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有数十名阿族武装分子被打死,他们大都身穿有“VCK”标志的军装。

欧安组织观察团团长、美国退役将军沃克尔在第二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宜布:拉察克村发生了屠杀平民事件,有45名阿尔巴尼亚族居民丧生。沃克尔告诉记者们说,他已亲自前往拉察克村了解情况,见到了20多名被打死的阿族人,其中有3名妇女和1名儿童。他说这些阿族人没有武器,也没有穿军装,很可能是当地的平民。沃克尔把“很可能”的猜测,当成了事实。他要求海牙前南战犯国际法庭24小时之内派人对此事进行调查。

仿佛一颗重磅炸弹爆炸,沃克尔的讲话通过记者之笔传开后,立即引起有关方面的激烈反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当日发表声明说,他对科索沃40多名平民遭屠杀事件“深感震惊”。美国总统克林顿尽管被与莱温斯基的丑闻弄得焦:尖烂额,但他对此事显得十分关心,与欧洲各国领导人纷纷谴责;南联盟武装力量屠杀平民。

1月17日晚,北约委员会举行紧急会议,专门讨论科索沃局势。会后,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拉察克村屠杀平民事件,要求南斯拉夫政府协助海月:前南战犯国际法庭调查屠杀事件,并惩办肇事者。他要求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遵守去年10月同北约和欧安组织达成的协议,控制部署在科索沃的武装力量的数量和行动范围。他威胁说,北约去年10月通过的对南斯拉夫进行军事打击的动员令依然有效。

米洛舍维奇没有忘记北约的那个“动员令”。1998年2月8日,阿族“科索沃解放军”袭击塞尔维亚警察,造成16名阿族人和4名塞族警察死亡,科索沃危机自此爆发。国际社会敦促南联盟政府和科索沃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制止暴力冲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3月22日,索拉纳就此发表讲话,称北约准备在科索沃采取行动。

此后,南联n2方面与科索沃阿族方面虽有接触和谈判,但1998年9月以后,科索沃境内的武装冲突愈加激烈,并达到白热化程度。9月22日,塞尔维亚军队在科索沃北部向科索沃阿族武装分子发动全面进攻,使“科索沃解放军”受到重创,失去了大部分控制区和武器弹药。但幸存下来的阿族武装分子没有放下武装,而是四处袭击塞族部队,使科索沃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民族矛盾日益恶化。10月13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北约下达了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的总动员令,开启了动武的倒计时器。在北约的威胁面前,南联盟听从国际社会的呼吁,作出了一些让步。南联盟大部分军警在规定期限内撒出了科索沃。没想到,这给阿族武转分子一个喘息养生之机,使其卷土重来,以致造成今天这样的惨重局面。

面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巨大压力,米洛舍维奇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不肯屈服。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卢蒂诺维奇1月16日深夜发表声明,指责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团长沃克尔编造谎言,粗暴地违反了欧安组织同南斯拉夫政府达成的协议。他说,沃克尔的所作所为已不像一位国际组织的代表,而是分离主义分子和恐怖分子的代表和保护人。塞尔维亚副总理舍舍利更是公开指责沃克尔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蓄意散布屠杀平民的谎言是为北约的军事干预制造舆论。

随后,南联盟政府宜布沃克尔为“不受欢迎的人”,勒令其48小时离境,并拒绝海习:国际法庭首席检查官阿尔布尔入境调查拉察克村案件。

1月19日,北约派军事委员会主席瑞曼和欧洲盟军总司令克拉克赴贝尔格莱德向米洛舍维奇总统施加压力,未取得任何结果。

于是,北约再次发出对南联盟军事目标进行空中打击的威胁,把战斗机进入戒备的时间从96小时缩短到48小时,并命令游弋在地中海的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向亚得里亚海驶去。到1月21日,北约已在意大利等国的军事基地结集了200架作战飞机,做好了随时袭击南联盟的准备。

在这种情势下,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发出呼吁,要求北约和南联盟双方保持克制的态度,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科索沃问题的和平解决。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欧盟15国首脑,以及巴尔干地区国家外长也多次对科索沃问题作出决议,联合国安理会也接二连三作出有关决议,但种种努力都没有能够使危机得到缓解。分析家认为,调解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偏袒科索沃阿族武装分子,使其有恃无恐,冲突此起彼伏。也许北约认为再这样对峙下去,对阿族武装分子没有好处,不如通过武力“快刀斩乱麻”来得痛快。

但谁都知道,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动不动手,何时动手,主要由美国人说了算。在当今世界上,各地区的民族矛盾多如牛毛,美国现在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多花些气力去解决矛盾,而唯独对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情有独钟呢?美国处事的原则是一切为了国家利益。在对南联盟的问题上,美国这么热心地插手,其目的究竟是什么?

四、“国际宪兵”居心不良

当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扬言要对南联盟动武时,人们普遍认为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连许多塞尔维亚人也这么认为。可当美国的F—117A隐形战斗机把炸弹扔到南联盟人的头顶上时,人们对美国天真的幻想终于破灭了。许多军事家终于认识到,美国不惜动用大量的财力、物力对南联盟滥施淫威,其目的不可告人。

首先是把矛头直指俄罗斯,防止其东山再起。

美国的政治家们早已充分认识到,尽管苏联已不复存在,但俄罗斯仍拥有足以摧毁美国多少次的核武库。在这个星球上,能与美国抗衡的,也只有俄罗斯了。而俄:罗斯由于政局很不稳定,未来是否把美国再当敌人就很难定论。因此,必须把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国家纳入北约的势力范围,以达成对俄罗斯形成越来越近的包围圈,防止俄东山再起,在世界上:再与美国争霸。而前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南斯拉夫,与俄罗斯有着历史上千丝万缕的联系。控制了科索沃,进而控制整个南联盟,就为北约的东扩计划增添了精彩的一笔,有利于实现捆住俄罗斯这头“北极熊”的战略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