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相约在微博——尼采的快乐物语
28444100000012

第12章 发挥意志的力量(5)

有则故事,讲的是一位师傅把三个弟子带到一片金灿灿的麦地边,告诉他们,他将在麦地的另一端等待,师傅希望每个弟子都能带一根最大的麦穗去见他。在摘取麦穗地过程中,每个人只有一次穿越麦地的机会,并且不可走回头路;麦穗也只能选择一根,不允许舍弃再选。第一个弟子走进麦地,很快就发现了一根很大的麦穗,便迫不及待地将它摘了下来。继续前行,他后悔极了,因为和接下来看见的麦穗相比,手中的这一根实在太小了,但他也只好带着这样一根麦穗去见师傅了。第二个弟子走进麦地时,放眼望去满是麦穗,每到一处他总能看到更大的麦穗,所以他相信在前面一定还会遇到更大的麦穗,现在不必急着动手。他走啊走啊,当他快要走到麦地尽头,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大的那根麦穗,毫无办法他只得随手摘下一根去见师傅。第三个弟子看了看麦地,先用目光把麦地分成三大块,然后走进去。在第一块地里,他看见了很多大的麦穗,但没有立刻选择,而是果断地走到中间的那块地里,他发现这块地里的麦穗普遍较大,就在这儿选择了最大的一根;他拿着麦穗哼着歌走过余下的路。虽然途中也看见大的麦穗,却远不及中间那块地里多,也许在那里会有比他手中更大的麦穗,但是他也并不后悔,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那根最想要的麦穗。

侗族有个独特的成年仪式:一个人有三个生日要滚烂泥巴——5岁、10岁、15岁。母亲把5岁的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埂那边接他,这意味着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父亲学习劳动。10岁要由父亲领到田边,由祖父(没有祖父就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代替)在田坎那边接他,这意味着孩子需要向祖父学习锻炼意志,并且要培养耐性。到了15岁就由祖父举到田边,对面田坎没有任何人接他,这就意味着已经长大成人,需要自己去独自面对人生。

那片麦地就像是我们的人生,每个人只能从中间走过一次,不多也不少。没有谁能扶持我们走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独立地去走完它。请记住,时光水远不会倒流,好好去经营你这一生。可以相信,在你的精心经营下,你的人生将是一路欢歌。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

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有些人一遇到事,首先想到的是求人帮忙;有些人不管是有事还是没事,总喜欢跟在别人身后,以为别人能解决他的一切疑难。在他们的心里,始终渴望着一根随时可以依靠的拐杖。但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时候,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把自己的幸福寄予在别的灵魂之上是很难获得安全感的,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供你依靠的大树。

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在他临死前让儿子自己去做馒头,并留给儿子这样的遗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靠自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聪明的大脑才是最永久的保障。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曾张开怀抱鼓励孩子从桌子上跳下来,可当孩子跳下来的时候老洛克菲勒并没有去接住孩子,而是让孩子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

在工作中,很多人总是倾向于去依赖别人的帮助,把自己的全部工作量往其他同事身上压,结果不但变成了其他同事避而远之的拖油瓶,自己也无法在工作中得到实际的锻炼。当离开同事的帮助时,就像没有骨架的软体动物一样。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只有依靠人类自己。”自己才是最可靠的,自己的生活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内因才是根本,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拒绝外界的帮助,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自己。

摆脱对别人的依赖心理,靠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一份“自我独立宣言”,树立独立的人格,培养自主的行为习惯。用坚强的意志约束自己有意识地摆脱对其他的同事和领导的依赖,同时自己要开动脑筋,把要做的事的得失利弊考虑清楚,心里就有了处理事情的主心骨,也就敢于独立处理事情了。

2.树立人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生活懒散,消极被动,常常跌入的泥坑。而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都有一种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认真,不敷衍了事、马虎草率,具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与依赖心理相悖逆的。选择了这种精神,你就选择了自我的主体意识,就会以依赖他人而感到羞耻。

长庆十九年(1614),德川家康发动了向丰臣秀赖所在的大阪的进攻。

为了获得救援,丰臣秀赖以丰臣秀吉继承人的名义,给大名们纷纷发出信函,要求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尽管当年这些大名曾经受到丰臣秀吉的恩惠,在丰臣秀吉逝世之前,他们还曾写下誓书,表示自己一定会效忠秀赖,但是当江户和大阪正式为敌之后,秀赖才看清形势,如今的天下,早就不是当年秀吉的天下了。在看到德川家康的价值后,很多大名纷纷将自己的亲眷送往江户作为人质,表示自己并无二心,愿意效忠家康。所以收到大阪方的求助信后,大名们无一例外地拒绝了家康的对手大阪方的请求。还有一些人说出这样露骨的话:

丰臣氏对我们的恩典,已经在关原之战中偿还了,今后我们要报答的是德川家的恩典。德川家康没有说任何话,就争取到了几乎所有的盟友——这就是自身魅力的价值。

每个人的出生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使命。很多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价值和潜能,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是抱怨生活就是抱怨自己,这样的人谈不上自信,更谈不上以后的成功。

从前有个名叫石的工匠,某次从一棵巨大的栎树旁经过。这株树大到只要一根树枝便可做成一艘船。同行的徒弟围驻在树旁,凝神屏气看着大树,但石不屑一顾独自先行离开。

徒弟们追上他,便问:“师父,弟子自入您门下,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木材,可是师傅却看也不看就走了,为什么?”

石回答说:“别只说大话!那树并非真的那么好。如果用它来做船,船会沉;如用它来做棺,不久就会腐烂;如用它来做柱子,不久就会被虫蛀完,它实在是株一无用处的大树。它之所以能生长成这么大,就是因为没有用的缘故。”

后来,那棵巨大的栎树在石的梦里问他“你究竟是拿什么东西来比较而说我无用?你和我都只不过是自然界里一物罢了,如硬要在物上加上价值,你也是一个无用的人。只有无用的人才看得出我是无用的树呀!”

实际上,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认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很重要。在智者的眼中,一个人生命再卑微,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尊贵的,也有自身的价值。

每个人也应该尽其所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只要你认真去发掘,就会发现:在生活中,一些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的人,往往会把优秀的标准定得太高,而对自身的优点却视而不见。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天赋,如果我们能正视自己的优点,重视自己,不自轻自贱,你就会发现自己和所有杰出的人士一样,同样具备成功的资格和条件。

被称为“新工业之父”的亨利·福特,年轻时在一家电灯公司当工人。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产生了要设计一种新型引擎的意识,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妻子对他的发明研究很支持,还鼓励他说:“天下无难事,你就试试吧!”她把家里的旧棚子腾出来,供他试用。福特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钻进旧棚子里做引擎的研究工作。

冬天旧棚里冷,他的手都冻成了紫包,牙齿在寒冷中格格颤抖,可他对自己默默地说:“引擎的研究已经有了头绪,再坚持干下去就能成功。”福特在旧棚子里苦干了三年,这个异想天开的稀奇的东西终于问世了。1893年,福特和他的妻子乘坐着一辆没有马的马车,在大街上摇晃着前进,街上的人被这一景象吓了一跳,有些胆小者还躲在远处偷偷地观看。从这一天起,这个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工业,就在亨利·福特的努力下诞生了。

后来亨利·福特决定制造着名的V8型汽车时,他要求工程师们在一个引擎上铸造8个完整的汽缸。工程师听了都直摇头说:“这不可能。”福特命令道:“谁不想干,就走人!”工程师们谁都不愿失业,只好照着亨利·福特的命令去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谁都没有把成功输入在自己的意识里,这样潜意识也就闲置了起来。6个月过去了,研究毫无进展。亨利·福特决定另外挑选几个对研制V8型汽车有信心的人去完成。他坚信人一旦有了稳操胜券的心理,就有了希望。新挑选的几个工程师经过反复研究,忽然间,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击中”,终于找到了制造V8型汽车的关键窍门。

一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是决定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做成某件事,那么,他就会凭借意识的驱动和潜意识的力量,跨越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成功也就有了切实可靠的保证。

有一对兄弟,哥哥是知名企业的科技带头人,弟弟是摄影师。

从小,兄弟俩就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个性。哥哥很会说话,很有领导能力,书也一直念得很好。弟弟跟哥哥念同一所学校,比哥哥低一个年级,压力一直很大,老师们都会说:“啊,你是谁的弟弟吧,你哥哥怎样怎样……”更糟的是,哥哥还长得比他帅。

不只在学校有压力,在家里也一样,他闯了一点儿小祸,妈妈会不经意地说:“跟你哥哥学学,你哥哥从不让我操心的。”拿了糟糕的成绩单回家,爸爸也会摇摇头说:“咦?你哥哥没怎么念书,成绩就很好呀,书有那么难念吗?”

他不是不努力,可是无论他怎样努力,就是没办法赢得“你跟你哥哥一样优秀”的口碑。尽管有时他也感到许多委屈,可在心里还是以哥哥为荣的。

哥哥一直光芒万丈,考上明星高中,大学也念了第一志愿,而他竟然连一所公立高中都考不上。

爸爸说:“好吧,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念大学,我就不算辜负老祖宗了。”没过多久,他便选了他唯一感兴趣的职高美工科。

哥哥又念了硕士、博士,进入一家电子公司,成为科技新贵,让父母引以为荣。他职高毕业后发现自己对摄影比较有兴趣,就应聘了几家公司,变成一个摄影师的助理。爸妈对于他,好像形同“放弃”似的,只要他“现在可以养活自己,将来可以养活妻小”就好了。

后来,他当上了某电视公司的摄影记者,每天为了追逐新闻,四处奔波,很少和哥哥联络。有一天,哥哥忽然回到家来,对他说:“喂,爸妈要拜托你照顾了,我辞了职,想到法国去学现代艺术。”他很诧异,哥哥说:“前一阵子,我因连续加班而昏倒,被同事送到医院,差点儿‘过劳死’。人生有限,我不能一直没有自己。我想了很久,要‘为自己活’,选择一条我真正想走的路。”

啊?他听得嘴都歪了,哥哥的梦想是学现代艺术?

“为自己活?难道你不是在为自己活吗?你那么优秀,一直有许多选择的机会,不是吗?”

“不,我一直活在别人的期望下,没办法做我自己。”哥哥说,“我一直很羡慕你可以念美工科。以前看你在赶美术作业时,我都一边在念教科书,一边在嫉妒你!你真好,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你那么自由,那么快乐。”

听了这话,他三分骄傲,七分心酸。

“原来,不被注意,有不被注意的舒适和快乐。”他想,“我一直是在他的阴影下乘凉,却只会抱怨他遮住了我的阳光,并没有想到,因为他的存在,我才没有被晒伤。”

1992年的春天,有个满脑子发财梦的年轻男孩,只身来到大城市里寻找工作,期望能在这个充满机遇的都市里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