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27234800000009

第9章 游戏篇(2)

没过几天,诗友黄庭坚约秦少游前往赴宴。行前,苏小妹笑曰:“夫君路过街市之时,为我买一物如何?”

秦少游知是娘子回考,连连拱手曰:“小生洗耳恭听,洗耳恭听。”

苏小妹嫣然一笑,也赋一联:

双手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秦少游翻身上马,边扬鞭边说:“知道了,知道了。”

原来,秦少游要的是咸蛋,苏小妹要的是石榴。

夫妻情话

传说,苏小妹和秦少游完婚后,恩爱有佳。一日深夜,二人合衾上床睡觉。窗外明月当空,群星闪烁。

看到此情此景,苏小妹有感而发,对秦少游说:“我有一物谜,你可有兴致?”秦少游说:“别说你制一个物谜,十个百个又有何妨?”

苏小妹说:“听好!”随即制出一谜:

饱吃一餐肚不饥,愣头愣脑听消息。

听到许多真情话,从不出门说是非。

秦少游微微一笑说:“我也有一物谜,你听好。”

姐妹两个一般大,收拾打扮随姑嫁。

擦了多少油和粉,听了多少知情话。

苏小妹听了,不禁笑了笑说:“咱俩的谜底是一样的——枕头。”

浪子后悔

古时候有三个人,一个是江湖郎中,一个是相面先生,一个是县学廪生,搭伙儿哄上一个富家子弟与他们结为“盟兄”。从此他们便秦楼楚馆,帮嫖贴食,将富家子弟父母留给他的家产全部吃光玩尽,但他们还是不肯定放过他。

一天,这三个人又去他赖以栖身的破草棚里喝“同心酒”。喝到面赤耳热时,那破落子弟突然哭了起来。几位“盟兄”忙问他为何伤心,他说,我给几位猜个哑谜。

说着伸出手来,先指指天,后指指地,再指指前,又指指后,还指指左,复指指右。最后伸出三个指头,又伸出五个指头。

县学廪生说这容易猜,便道:

上有天时,下有地利,前有夫子,后有童生,左有‘出恭’,右有‘人敬’,三篇文章,五天做完。混它两膏火(指古代官学的助学金)。

破落子弟摇头,表示没有猜对。”

江湖郎中接着俗共赏猜:

上有天门东,下有地瓜皮,前有车前子,后有紫后坡,左有防风,右有当归,三片鲜姜,五碗白水。混它几文诊费。

破落子弟又摇头,意为也没猜对。

相面先生接着猜:

上言天庭饱满,下言地阁方圆,前言前发齐眉,后言后发盖颈,左言左耳垂肩,右言右耳有轮,三句吉语,五句好话,混它几钱课金。

破落子弟还是摇头,意为仍没猜对。三个“盟兄”生气了:我们都猜不中,你自己来破这个哑谜吧!

破落子弟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道:

上无片瓦遮天,下无立足之地,前天断炊,后悔莫及,左思没招,右想更愁,借了三百吊钱,沽来五斤白酒,到此地步,能不伤心?

哭的是谁

一位老和尚从山脚下经过,看见一位妇女在一座新坟前哭得死去活来,就问他哭的是什么人。妇女答道:“我爹叫他爹好女婿,他爹的岳母叫他好外孙。”

老和尚一听,明白了,就说:“哦,他外婆是你外婆的女儿,你外婆是他外婆的亲娘。是吗?”这妇女点头称是。

原来妇人是哭她的儿子。妇女与老和尚的对答,采用了折绕法。其实,拐来弯去,说的都是同一个人!

红娘索物

《西厢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生进京赶考,途中经过河中府普救寺,在这里遇到了相府千金崔莺莺,惊艳之际,还拾到了莺莺掉下的一件东西。

这天晚上,丫环红娘遵照小姐的命令,前去讨还。张生装作不知道,反问红娘要讨何物,红娘恼道:“我要的这东西呀,皇帝有,大臣无;元帅有,将军无;师父有,徒弟无;市上有,集上无;小姐绣帷中有,秀才书房中无。你是个读书人,应该懂得我要的是什么吧!”

原来,这则谜语是红娘用包含法制的谜,顺便戏弄对方是个书呆子。

张生听后,只好认输,乖乖地将东西交给了红娘。原来,红娘要的这个东西是“巾”,即手帕。

花烛之夜难新郎

洞房花烛之夜,灯红酒绿,闹新房的人好不容易被打发走了,新娘却向新郎提出一个要求,请他到门外去,说:“古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的佳话,今天我只出一个谜语叫你猜,猜对了才许进来。”

新郎自知拗不过,便答应了。新娘接着出了四句谜语:

八字胡须嘴下分,牛过板桥要当心。

万字都要从此始,地支首尾巧连姻。

新娘要求四句各猜一个字,连成一句话。新郎想了很久,终于猜着了,当他把谜底一说,羞得新娘打开了门。

原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只生一孩。

三个木匠以谜对谜

相传,从前有张、王、李三个木匠在一起做活。一天,木匠张对王、李二人说:“我说个谜语,请你们俩猜。”于是念道:

一间房,两家住,

没房顶来缺窗户,

一家开的黑染房,

一家开的线绳铺。

木匠王听了,微微一笑说:“哦,你讲的是三间房子两架梁,一头摇辘轳,一头开染房。”

木匠李听后,想了一下说:“两位说的谜底可是:出门呱呱叫,返回叫呱呱,无论走多远,一黑便回家。对吗?”

张、王两人连说:“对,对!”

原来,他们三人说的谜底是“墨斗”。

望江楼上谜射谜

望江楼开业那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常。顾客比肩接踵,熙熙攘攘。

这时门外进来五个小伙子,老板迎上去,把他们让进雅座,接着问:“各位想用点什么?”

领头的小伙子说:“今天不为喝酒,专为您捧场来了。您看什么合适,就点这几个菜,我们吃完后照价付钱就是。”

“难得各位如此看重小店。这样吧,我出个谜语给你们猜,若猜中,请各位随便点菜,我分文不取;若猜不中,每个菜加倍收费。你们看如何?”

五个小伙子听后大笑。还是那个领头的说:“难得您有如此雅兴,那就讲定了。您先说个谜语,我们五个也各说一个谜语,我们的谜语都得射中您的谜底,如有一个射不中,我们双倍付款。你看怎样?”

老板开口说道:

泉眼有,悬崖无;

清风有,彩云无;

潮头有,狂风无。

打一物。

领头的小伙子马上就明白了,开口答道:

油里有,粮里无;

浆子有,果子无;

酒里有,菜里无。

第二个小伙接着答道:

渔民有,农民无;

渡槽有,桥上无;

泵房有,场院无。

第三个小伙子信口答道:

浮萍有,荷莲无;

鸿雁有,黄莺无;

灌木有,乔木无。

第四个很有感情地朗诵道:

渺小有,伟大无;

深沉有,轻佻无;

漂泊有,定居无。

第五个小伙子语气缓缓地答道:

汤商有,桀纣无;

汉武有,秦皇无;

梁朝有,晋朝无。

老板听完后,连连夸赞,并立即给五个小伙子上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这个谜底是“水”字。

老母思子

古时,一位老母亲思念远在他乡的儿子,时间长了,竟想出病来。她便给儿子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一首诗:

一幅花笺决不欺,交邮寄与我孩儿,

休图自己谋生计,须念高堂白发稀。

医生铺里尽皆空,修寄家书无竿踪,

舟行水急帆休挂,雨过街头跌了翁。

这首诗的每一句里隐藏着一味中药名,这8味中药名是:信石、附子、独活、知母、没药、白芷、防风、滑石。

秀才罢考

古时候,有一秀才进京赶考,晚上在一个农民家里借宿。他问主人姓什么,主人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只见他拿起一根木棍放在地上,然后用手指着放在地上的木棍说:“我的姓就是这个。”

秀才思索了半天,也猜不出这位主人姓什么,便叹道:“我虽是个秀才,却比不上一个农民,这还考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就回家去了。

原来,这位主人姓杜,即把“木”放在“地”(土)上。

英雄猜英雄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带领起义军攻克了苏州,英王陈玉成奉天王之命来到苏州城,设宴为忠王庆功。

酒过三巡,英王说:“我喜爱猜谜,今日庆功宴上,请你出个农民起义的谜让我猜,以助酒兴。”

忠王说:“好,你听着——苏州地区真辽阔,刚交严冬十二月,十八儿郎来报捷,呈上长弓和金帕,君主鄙视厚礼节。”

英王听完,点头说:“这个谜出得好,谜底是七位农民起义英雄,其中秦末两位,东汉末年一位,隋朝末年一位,北宋一位,明末两位,是吗?”忠王连连说对。

原来,这七位农民起义英雄是:吴广、方腊、李自成、陈胜、张献忠、黄巾、王薄。

以诗谜购物

一天,有一个顾客到一家小店去买东西。店主问道:“先生,您要买点什么?”

顾客说道:“我作一首诗谜,每句打一个字,谜底就是我要买的东西。”

谁知店主是个猜谜能手,他高兴地点头答应了。顾客笑了笑,说出了诗谜:

天上白鹅飞去鸟,西夏美女长得好。

禾苗生在太阳上,一片枯黄因火烤。

顾客刚刚念完,店主马上从货架上拿出了他要买的东西。原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我要香烟”。

印章谜一

某次灯谜会,有一印章谜,谜面的印章为朱文“酷暑”,打一近代名人姓名。

谜底是“章太炎”,用的是会意法:以“太炎”切合“酷暑”,“章”照应谜面是一枚印章。

印章谜二

下面的四枚印章,一为“回”字,二为“乐”字,三为“思想”二字,四为“天公”二字。这四枚印章,各猜一句四字成语。谜底依次为异口同声、乐在其中、左思右想、天下为公。用的是会意法。

喝一盅令

三友行酒令,各报一前缀句曰“不通风”,二句要加上“在当中”,三句要加上“推出去”,四句要说“喝一盅”。

甲曰:

田字不通风,十字在当中。

十字推出去,古字喝一盅。

乙曰:

回字不通风,口字在当中。

口字推出去,吕字喝一盅。

丙曰:“因字不通风,大字在当中。大字推出去,”众人齐声喊道:“看你成何字?”

丙即笑曰:“一口一大盅。”

李白出谜点菜

唐朝天宝元年,李白从西蜀来到长安城,满腹诗才却没人赏识。于是,有人劝他去找秘书监贺知章。

贺知章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热情好客。他招呼李白坐下,便翻阅起诗稿来。看罢,不觉到了中午,顿觉肚中有些饥饿,便拉着李白上街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