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27000800000062

第62章 邮政·交通(3)

1887~1889年,中国在台北至基隆修建了狮球岭隧道,这是国内第一条铁路隧道。

很多科学家还有在水下建公路隧道的构想。1927年,在美国纽约,一条穿越哈得孙河的霍兰公路隧道建成。1934年,英国在利物浦修建了穿越默西河的公路隧道。1941年,荷兰政府在鹿特丹建成了一条公路隧道,该隧道穿越马斯河而过,显得极有气势。

1970年,中国在上海建成了一条公路隧道,它从黄浦江下穿越而过。1981年,埃及也建成了一条穿越苏伊士运河的公路隧道——哈姆迪隧道。

时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建成的水下公路、铁路隧道已经超过100条。论长度以日本为首,论数量让美国称尊。穿越水域的水下隧道与跨越水面的高架桥相比,具备很多优势:既不会对水上和地面交通产生不利影响,又不会妨碍到河流两岸、港口的资源开发。真可谓一举多得!

隧道工程的出现,使人们能够轻易地穿过高山峻岭,跨越江河湖海,也使交通的触角伸得更远更广,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趣味链接:海底隧道是如何出现的?

英法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世界闻名,它极大地方便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交通。那么海底隧道是如何出现的呢?

海上交通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很大,一旦有大风或大雾,轮渡就要被迫中止。海峡是海陆交通的要冲,为解决这种横跨海峡、海湾的交通运输问题,同时又不妨碍海峡、海湾中船只的正常航行,各国开始建造海底隧道。

英吉利海峡隧道是当代海底隧道的典范。它联结英法两国,全长53000米,海底部分有38000米,投资170亿美元,是世界上造价最高的海底隧道工程。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建设海底隧道的国家。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全长53850米,位于海底的部分有23300米,主隧道直径11米,铺设两条铁路。从开工到1987年通车,历时23年,耗资37亿美元。

019、红绿灯的由来

交通信号灯是由铁路信号灯演变而来的。

1868年,英国政府在威斯敏斯特的议会大厦前安装了一盏红绿灯,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这盏灯就是世界上第一盏红绿灯。它的发明者是奈特,英国的一位铁路信号工程师,他参考铁路线上的信号灯,创造了一种公路信号装置。

这种灯有信号杆和供夜里使用的红、绿两色的煤气灯。红灯亮时,表示车辆需要停下;绿灯亮时,表示车辆可以正常行驶。这种灯没有实现自动化,是由一个警察用手进行控制的。

由于当时尚未发明电灯,所以信号灯用煤气作光源。然而不幸得很,这世界上第一盏红绿灯用后不久即发生爆炸,一名警察因此受伤致死。从此以后,人们不敢再试验交通信号灯。

现代的红绿灯直到1914年才出现。启用这盏灯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政府。这盏灯不再是煤气灯,而是一种电气灯。灯的颜色不是三色,而是红、绿两色。

1918年,美国纽约市第一次出现了三色红绿灯。这盏三色灯安装在街心的岗亭上,以便于警察指挥交通,但还需要通过人工加以控制。不过,灯的颜色还不是红、黄、绿三色,而是红、绿、琥珀三色。

没过多久,与之相同的红绿灯在美国的底特律得到使用。再过了一段时间,三色灯终于普及到美国全境。

三色信号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也接受了它。

1925年,英国伦敦街头出现了自动交通管理灯。它最初安装在圣詹姆斯大街和皮卡迪利大街的交叉路口上。当时在街心设了一个小屋,屋里的交通警察就是这盏灯的控制者。三色灯的形状与铁路信号箱非常相似。

1926年,在沃尔弗汉普顿的一个街道交叉路口,装备了有间隔自动转换信号的红绿灯。

1932年,在英国伦敦市老区的格雷斯恰奇大街和科恩希尔大街的交叉处,出现了一盏红绿灯。同年,人们对红绿灯进行改进,由车辆压迫道路中的压力板,从而使红绿灯实现自动控制。

现在,世界各国的红绿灯一律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在一些大中城市,在那些人员流动大的路口,还出现了一种可由行人予以控制的红绿灯,这对行人特别是老人、孩子来说,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

而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和其他城市,红绿灯往往与旗语信号、铃铛相配合,从而使色盲人士获益。

趣味链接:交通信号灯为什么还要有个黄灯?

我国已故著名电机专家胡汝鼎教授,20世纪20年代曾留学美国,当时的城市指挥信号灯只有红绿两色。

有一天,他在街上欲穿越马路,红灯熄了,好大一会儿,绿灯才亮。此时,他正想过去,可是有一辆拐弯的小轿车从他身边一擦而过,差点出事故。这引起了他的深思,怎样能使行人穿越马路时更安全呢?

一天,他突然萌发出一个想法:在红绿灯中间再装上一只其他颜色的灯,专门用于提示车辆转弯,不就解决问题了吗?用何种颜色呢?他想到了黄色:这是所有色谱中明度最高的颜色,它的易见性仅次于红、橙。黄色玻璃的透光能力最强,黄色本身又寓警告之意。

不久,他的想法被当局采纳,即用黄色指挥信号灯来指示车辆转弯,提醒行人穿越马路时注意。

从那以后,红、黄、绿三色交通指挥信号灯就竖立在世界各地的马路交叉路口了。

020、灯塔的由来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修建灯塔,使其在夜间指示港口,保护往来的渔民和商人。

公元前300~前280年,在埃及尼罗河流向地中海的出海口,建成了一座灯塔,它就是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灯塔。该塔高117米,塔顶有一个金属篮,人们如果在篮中点燃火炬,就能使人在50公里外的海面看见它。

在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中,亚历山大灯塔榜上有名。

古罗马时期,由于航海极其发达,所以每个港口都出现了规模较小的灯塔。立在罗得岛上的巨人远远望去,好像是一座青铜雕塑,实际上它是一座灯塔的遗址。该灯塔的灯火经过玻璃镜反射后,能使在56.3公里外海面上的人看见它。可惜的是,在公元前224年,一次地震使这座灯塔失去了导航功能。

中世纪时期的1130年和1304年,人们分别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以及里沃纳修建了灯塔。

1698年,英国人在普利茅斯修起了一座木结构的灯塔,它就是埃迪斯通灯塔。该灯塔后来毁于一场风暴,在30年后,人们重造了它。为了使它更加坚固,人们将该灯塔改成橡木和铁结构,但它又毁于一场大火。

最后,斯米顿将灯塔改成混凝土结构。灯塔里点蜡烛,后面用金属镜反射蜡烛光。这座灯塔最终成为海中灯塔的典范。

到了18世纪,人们通过仔细研究,对灯塔进行了重大改进。进入近代以后,水运的发展非常迅猛,这使得人们又产生了大量兴建灯塔的构想。

1759年,一位名叫约翰·史密顿的英国人,发明了将凝固混凝土用于水下的方法。这项伟大的发明,使得灯塔建筑在18世纪下半叶兴旺起来。这时的灯塔还利用抛物线反光镜,使亮度大大增强。

1782年,一种新的灯光装置问世,发明者是瑞士科学家亚冈。这种新装置利用了环形灯芯,使空气吸入量大大增加,导致油灯比以前要明亮10倍。

1827年,在法国查锡龙的一座灯塔中,弗雷斯内尔利用能够聚光的曲线形金属反射器,设计了第一个聚光灯装置。1862年,英国人在南部海岸邓吉尼斯修建了一座灯塔,灯塔中第一次安装了电灯。从此以后,现代灯塔开始出现。

021、车的由来

车最先出现在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发明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车子的关键部位是轮子,而轮子的发明在车子发明之前就出现了。人们通过研究,知道轮子的发明并不神秘——滑橇发展为滚杠,滚杠经过改良成为车轮。轮子出现之后,轴承也随之诞生。有了轴承,车的发明就算大功告成了。

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人制造的马车有着极其完美的造型。在商朝,车同其他珍贵物品一样,被作为殉葬品。1953年,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曾发掘过商代的马车坑,有一车四马二人的,或一车二马三人的。由于长久在地下埋藏,很难看出当时车的全貌。

进入西周以后,车有了重大的改进。在南禹县辛村周墓,曾出土了12辆车,马骨竟有72副,都是西周时的遗物。考古学家还指出,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一车六马的马车。

那个时候,车的制造技术已十分先进。《考工记》一书记载,西周的制造分工非常细,朝廷的官职除了“车人”以外,还设置了造轮子的“轮人”,专门制车厢的“舆人”,以及专门制造车辕的“辆人”。

马车不仅在贵族出行、打猎时得到充分使用,还用于战争,在两军阵前显示它的巨大威力。

到了战国时期,车出现了较大的改进。人们把车辕由单辕改为双辕,使它更加牢固,载重量也更大了。

可是,车子虽好,却被贵族长期占用,普通老百姓虽然对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非常向往,却没有利用车子的资格。车子普及到民间,则是近代的事了。

汉朝时,人们又发明了四轮车。车的构造一天比一天复杂。当时最豪华的车子,当属由4匹马拉的“驷马安车”,专供皇室成员和大贵族使用。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方便、实用的独轮车。这种车中间只有一个轮,由一个人推动,有时一人在前牵引。这种车不论在平原、山地行走,还是在狭窄的小路上穿行,都能做到行动自如。

而在欧洲,1000多年以后才制造出独轮车。

022、汽车的由来

几千年来,车辆行驶靠的无非就是人推马拉,既装得少,又走得慢。主要原因是动力问题没有解决。以动力机械来取代人力、畜力,利用蒸汽机来驱动车子,首先是由于军事上的需要促成的。

在18世纪的欧洲,各国军队的火炮越改进越大,用人推马拉的老办法,实在保证不了部队的行军。当时,有个叫尼古拉·居纽的法国军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蒸汽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居纽对蒸汽车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1769年和1771年,居纽分别制造了两辆三轮车,这两辆车都是由蒸汽机驱动的。遗憾的是,第一辆车在一场事故中翻车,受到严重损坏,已经不能使用。第二辆从未使用,后被巴黎博物馆收藏,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1784~1791年间,俄国发明家古利宾对当时制造的汽车进行了改进,给汽车增设金属飞轮、齿轮、变速箱和滚动轴承等,使车速大大增加。

当时的汽车跑起来总是冒着浓烟和一团团蒸汽,远远看去,就像有人要把一大锅滚烫的汤送到什么地方去。不过,它的技术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先进了。

早期汽车有着致命的弱点:它不仅显得笨重,而且车上坐人和放货物的空间并不大;这种车总要停下来添煤加水,操作起来很麻烦;它大量排出的浓烟和蒸汽也很讨厌,使坐车的人和路边的行人不胜烟熏火烤之苦。

1801年,由于吸收了蒸汽机的发展经验及其设计的改进,理查德·特莱威狄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人们赋予这种车“吐气怪物”的别号。

1806年,荷兰物理学家海金斯等人又对汽车的驱动装置进行大胆革新,试图让蒸汽汽车在发展历程中更进一步。他们在对瓦特的蒸汽机和中国的火炮进行了充分研究之后,提出了利用爆炸原理推动活塞产生动能的奇妙设想。

1826年,海金斯等人在英国通过不断试验,第一次制造出真正的内燃引擎汽车。

进入19世纪40年代,特莱威狄又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共同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公路蒸汽汽车。这种车能走普通道路,可以按正常计划使载客量达到16名。

蒸汽机作为公路机车的推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但蒸汽机使汽车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因为它对燃料和水的需要量很大,功率也非常大。1860年,科学家吉恩·约瑟夫·埃蒂奈·莱诺在法国通过认真研究,研制出两冲程的汽油引擎。

这时候,人们开始对新的动力机械——内燃机产生兴趣,这一发现也使汽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福音。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戴姆勒将内燃机应用于车辆之中,成功地研制出第一辆现代汽车。当它在康士坦丁街头出现时,行人们不由得停下脚步,露出惊异的神色。

这辆车跑得非常快,把一辆辆马车远远抛在后头,远非蒸汽汽车所能及。现代汽车就以这样的方式,向公众宣告了它的诞生。

戴姆勒制造的这辆汽车是一种奔驰车,后世的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视此车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戴姆勒做的工作,主要是对奥托发动机进行改良,用电打火代替了奥托的点火装置。

1893年,汽化器被制造出来,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汽化石油燃料,从而扫除了机动车发展道路上的技术障碍。1926年,两家较大的汽车公司——奔驰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合并,组成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开始生产新的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车。

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家们发明了一些汽车新配件,如离合器、减速器等。人们还大胆改进了传动装置、制动装置、转向装置、电器设备、行驶装置。

汽车新技术的出现,导致汽车工业很快发展了起来。汽车这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完美,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023、公共汽车的由来

公共汽车是有固定路线和停车站的大型汽车。时至今日,人们都把公共汽车看成是最重要的代步工具之一。

公共汽车起源于法国巴黎的公共车。

1827年,法国巴黎一家浴室的老板,为了使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就想出了一个新奇的点子,设置一种接送顾客的车子,就取名为“公共车”。由于这种车能体现老板对顾客的关怀,使顾客感到方便,所以受到大众的欢迎。

最初的公共车如同一个长长的箱子,是用马拉的,乘客可以在一条较短的固定路线上随时上下车。

这种车是收费的,只是与当时的驿车相比,车费要便宜得多。车的名称源于拉丁文,是“为公众”的意思,后来这个词被人们简化为“巴士”。

1829年,一位名叫希利比亚的英国制造商把公共车引进首都伦敦。没想到,这种车真的给他带来了好运气,他的生意与过去相比一下子好了许多。1831年,在英国格洛斯特市和切尔特讷姆市之间使用了蒸汽机公用汽车。

1890年,专门经营公共车业务的伦敦通用巴士公司,其载客量竟然超过了上亿人次。

1905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公共汽车开始在伦敦运行。它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汽车的诞生。当时,一句顺口溜流行于伦敦的大街小巷:“轰隆轰隆什么事?来的可是大巴士。”

长途公共汽车源于美国。1910~1925年间,美国开辟了许多长途公共汽车路线,连接没有铁路的地区,早期的公共汽车载客量是22人,相当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