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092

第92章 龙山时代——夏王朝建立前的酋邦时代

龙山文化发现的城址还远不止于这些。其他如郾城郝家台龙山文化古城、山东邹平县丁公古城、河南辉县孟庄城、河南安阳后冈龙山城、山东阳谷景阳岗相连的八座龙山城等,这些古城址像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周围的地区。

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城的发展的确有着悠久的历史,《吕氏春秋·君守篇》记有“夏鲧作城”。《世本》张澎补注转引《吴越春秋》也说:“鲧筑城以卫君,此城郭之始也。”《淮南于·原道训》也说:“昔日夏鲸作三仞之城。”这些说的是夏初或夏以前的事情,正与龙山文化考古发现相吻合。

龙山文化的考古,已向我们展示出当时社会的发展面貌。当时,掠夺或保护财富、资源和生存空间的战争连绵不断,由此伴生的城墙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大。同时,部族集团内部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地位的悬殊越来越明显。山东临胸朱封发现的龙山文化墓葬中,有2座大墓,一墓扩长6.7米,宽约4.5米,墓内棺、椁、箱等葬具齐全,葬具上还用多种颜色绘制了图案。随葬的器物多而精,如象征权力的玉玞、精美的蛋壳陶高柄杯、彩绘的木器等,死者头上有玉簪、王冠徽和由980多片几毫米大小的绿松石做成的串饰,显得豪华而高贵,令人叹为观止。另一墓扩长6.4米,宽4.6米,一棺二椁,棺椁伺有用红、黑彩绘制花纹的木匣,内盛一些精致的陶器。墓中还随葬大量玉器、绿松石、石箭头。泗水尹家城的木椁墓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墓葬的占地面积达O.6平方米,随葬有成组的精美陶礼器,还有狗下颌骨20余件以及有随葬鼍鼓的迹象等。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小墓,则无棺无椁,随葬品很少或者没有,有些墓扩极小,仅能容身。而且,从整个龙山文化墓葬中可以看到,非正常死亡和葬后得不到正常埋葬的“灰坑”在不断增多,这些大多是人骨架凌乱,相互叠压,还发现有的死者被砍头,身首异处,或被腰斩,或被剁去双脚。从有些尸体中还可以看到被砸伤、砍伤、甚至是被捆绑活埋的迹象。这些强烈的反差说明当时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外部的战争也日益频繁激烈。《史记·五帝本纪》说尧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左传·哀公九年》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于万国”。龙山文化城址作为初级文明社会的综合载体,正是在这种风云激荡的时代应而生的,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夏王朝建立以前数百年之久的“万国林立”的酋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