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053

第53章 黎族妇女要“绣面”之谜

“绣面”亦即文面、涅面,我国古称“雕题”,黎语则谓之“模欧”,又日“打登”。我国有关黥面之法,汉文史籍记载甚古。。就我国文身绣面这一习俗而言,主要流行于海南岛的黎族社会中。

海南岛黎族妇女绣面,大概始于汉代,如东汉杨孚《异物志》,对绣面便有描述。到唐、宋时,绣面的风俗已十分盛行。宋代范成大撰著的《桂海虞衡志·志蛮》写道:“绣面是吉礼,女年将及笄,置酒会亲属,女伴自施针笔,涅为极细虫蛾花卉,而以淡粟纹遍其余地,谓之绣面女。”

为什么黎族妇女要“绣面”呢?

有一种民间传说是这样解释的。上古的时候,洪水滔天,世界生物尽被淹埋,人类同遭此厄,仅遗一姐一弟,相依为命。然姐弟虽情同手足,终不能结婚,于是姐觅夫,弟觅妇,分道扬镳,各奔东西。最终还是各无所遇,姐弟重逢。天上雷公知道这件事情后,便化为人身,下凡来对弟弟说:“你和你姐姐可以结为夫妇。”但弟弟坚持不可,又开始外出觅妻。这样,雷公便将姐姐的脸面画黑。弟弟见到姐姐时,认不出她是自己的姐姐,便向其求婚,于是姐弟结婚,繁衍生殖,形成今天的黎族人。所以黎族妇女要绣面。

其实,黎族妇女绣面是对祖先的崇拜和对始祖的追念。上述传说虽属神话,但也与现实接近。它表明在黎族先民的心目中,他们来源于“姐姐”被雷公绣面后的姐弟结合。因此,为了讴歌“姐弟”的功劳,使黎族人民能代代繁衍,黎族妇女都要绣面,以缅怀他们的始祖,因而把绣面作为一种礼俗。

另外,据明代学者顾玟在其撰写的《海槎余录》中说:黎族“男女周岁即文其身,自云若不文身,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由此得知,黎族妇女绣面具有明显的追宗认祖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