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047

第47章 水族端节要分期分批过之谜

水族在水历旧年十二月到新年二月(相当于夏历八月至十月),隆重欢度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端节。端节主要活动有祭祖、赛马、敲鼓和走亲访友、庆贺丰收。

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水族地区分七批过节。贵州都匀王司、丹寨合心、三都羊基水族过第一批(第一个亥日);三都水龙、水东韦姓过第二批(第二个亥日);三都都江、独山温泉、荔波佳荣以及榕江,雷山水族过第三批(第三个亥日或酉日、戌日);三都塘州和九阡部分村寨过第四批(即第三个亥日与第四个亥日间的午日);三都三洞、中和等过第五批(第四个亥日);三都光麓过第六批(第四亥日与第五亥日间的未日);三都三洞、九阡及榕江八开的石姓水族过第七批(第五个亥日),此为最后一批。

水族端节分期分批过的缘由是什么呢?水族民间传说,很古时候,祖先在“广东做不成吃”、“在广西积不起钱”,后沿红水河经南丹迁徙到三都三洞,以三洞为中心,各支系分散四面八方栖息。可他们总怀念老家,都想有一日四下分散的弟兄姐妹能够团聚。于是约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到三洞“拱登”(先祖)处相会。人们在约定的时间成群结队到三洞高高兴兴地过年。可是年年都抬着大量的果实、扶老携幼远道来三洞极不方便,而且兄弟间又无法互相走访。于是有人提议把端节分开过,大家一致同意。可谁先过?谁后过?拱登想了个好主意。叫各支家族派一个代表到鱼塘里捕鱼,谁抓得的鱼最重,谁就先过。结果都匀王司代表抓到的鱼最大,过第一批,其余依次过第二、三、四、五、六、七批。这个传说积淀着如下历史事实:水端节批次的划定是根源于历史上水族存在七大氏族部落,七大氏族部落在不同时间度节,以示区别。

水族端节不仅分期分批过,而且头两餐需忌荤吃鱼,即不吃陆上动物油,而以水产鱼虾为食,要把鱼与韭菜、广菜配制成酸甜香辣俱全的“鱼包韭菜”。人们为什么要忌荤呢?因为水族民间普遍相传,当分散各地的人们聚会三洞时,拱登因高兴过度,上楼梯到楼上取腊肉时不慎摔下来,戌日晚辞世。亥日上午人们辈痛地为他送葬。人们认为,拱登是为了取腊肉而辞世的,故而戌日晚和亥日晨要忌荤,以示对拱登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