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132

第132章 地下图书馆

考古学家们在打开马王堆三号墓后,谁也没有想到,利苍儿子的墓穴竟然如一个壮观的图书馆。在一个漆盒里,他们发现了排列整齐的20多种、12万多字的帛书,还有部分简册。被中外学者们誉为“一个极为罕见的重要发现”,“随葬器物中具有特殊价值的随葬品”,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引起了轰动。

战国秦汉时期,竹简和帛书并用,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帛书又称“素书”,为一种白色生绢,质地平软,极便书写,但在地下却极易腐烂,因此在考古发现中极为罕见。马王堆三号墓的发掘,使人们第一次见识到它的真面目。

这批帛书的宽度约18厘米。有的先用朱砂画好直行,即所谓“朱丝栏”,然后写字,有的未画行格。字体除个别为篆书外,绝大部分是早期隶书,有的书写十分工整,有的则比较潦草,看来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许,它们就是郜侯公子的日常读物。

从内容来说,帛书主要保存了许多古代历史、哲学文献,以及相当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和兵书图籍等。经过整理,发现除《周易》、《老子》有今本传世外,其余多为古佚书。主要有:

(1)《老子》和附写佚书。有甲、乙两本。特别是乙本卷前古佚书,被国外学者称为“填补了我们对中国早期思想史认识上的空白”,“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献”。

(2)《易经》和附写佚书。帛书《易书》要早于目前所传四家(施、孟、梁、宗)注引的《易书》100年左右。

(3)《战国纵横家书》。共27章,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其余16章是苏秦游说六国的记录,均为佚文。

(4)《五星占》。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根据实际观测,记录了从秦始皇到汉文帝75年间五星在天空中的运行位置,推算出了它们的公转周期,无论在推算数据的准确性和成书时间上,都比《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天官书》早而且准确。

(5)《相马经》。主要是关于相马外形学的论述。它是汉武帝输入大宛马以前的著作,比传世的《相马经》早600多年,且大多数为后者所没有。

(6)《五十二病方》及卷前佚书四篇。内容主要包括经脉和医学等诸方面。佚书成书时间早于《黄帝内经》,填补了先秦医学史研究的空白。

(7)导引图。图前有一段关于医理方面的论述,图上分四排绘出40多个男女的各种运动姿态,当为后世气功和武术的先声。

(8)地图,共三幅。第一幅是《城邑和园寝图》,画中地形估计是曾B侯家族墓地及其周边地区;第二幅为《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绘有山脉、河流、道路、居民点等,范围大约为湖南南部潇水流域。地图比例已达1/17万1/18万,反映出当时较高的测绘水平;第三幅为《驻军图》,主要在地形图上绘制了兵力布置情况,采用黑、红和田青分层设色,是世界上现存最早,具有相当水平的实用彩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