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131

第131章 国之瑰宝——素纱禅衣

在引人注目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素纱禅衣是一件令人惊叹的稀世珍品。它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其重量包括厚实的领和袖口锦边在内,还不到现在的一两(50克),只有49克。禅衣薄如蝉翼,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制作工艺最精和最轻薄的一件丝绸衣服。

纱,是丝织物中一种单色、纤细、稀疏、方孔、轻盈的平纹织物。在我国古代,称方孔丝织物日“纱”,纱的经丝和纬线纤细,交织成的孔眼较大,其透光面积一般在75%左右,而且孔眼均匀,布满整个织物表面。再由于纱织物质地轻柔透亮,故在我国古代的诗中,就有“轻纱薄如空”的描述。方孔平纹织物,何以称之纱?一是与丝织物的生产分不开,因为古代丝织物的出现,首先是生产上筛网的需要,由于这种织物的孔眼,只能通过小小的沙砾,故名这种织物为纱(沙)。二是纱织物的经密和纬密都比绢、缣稀少,故纱字形声由“系”和“少”组成。纱织物是我国战国秦汉时期的高级丝织品种之一,又因纱织物轻柔透亮,它就成了秦汉时期做夏服和内衣的一种非常流行的织物。据《中草古今注》记载:“纱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相传有一次,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战于荥阳,刘邦归帐,汗透中衣,遂改名为汗衫。因此,在我国使用丝织物作纱衫,在西汉初期就开始了,也就是说,汗纱的使用,在我国至少也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素纱禅衣,据丝织物研究专家鉴定,素纱的织物密度稀疏,经密为58根/厘米,纬密为40根/厘米,每平方米的织物重15克,经纬丝的直径很细,经纬丝的投影宽为0.08毫米,蚕丝的纤度极细,单根丝为10.2~10.3石,这样微细的蚕丝,不仅和近现代缫出最精细的蚕丝十分相当,和现代轻柔透明的乔其纱织物也无两样。这充分体现了织造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