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带孩子就对了
26298000000025

第25章 寓教于乐的姜饼屋派对(Gingerbread Party)

小学阶段的party多是寓教于乐的,圣诞节之前的姜饼屋party,其实就是让孩子动手做姜饼屋的活动,有些老师还会配合一些相关的游戏。

因为如如还是二年级,所以二年级的师资群决定将这个活动办在晚上,让更多的家长及兄弟姐妹都能一同参与姜饼之夜。而亘亘是三年级了,所以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进行,不过也有征求家长来帮忙。

记得以前也曾在台湾买过姜饼屋的材料和小孩子一起制作,但常常在挤糖霜到斜屋顶时,因为屋顶重量增加而造成房屋倒塌。因此我到女儿班上参与姜饼屋party时,很好奇这些小学生会如何制作呢?原来老师聪明地运用小牛奶盒来当支撑物,因此姜饼屋的饼干墙壁与屋瓦是直接黏在饼干盒上的,这样的制作方式对小孩子而言的确是容易多了。

只见亘亘班上每个孩子都低头认真地想尽办法将饼干黏在牛奶盒上,完成后就到老师的桌上自己装一盘喜欢吃的糖果来装饰。这些由家长所提供的糖果五花八门的,孩子们看到满桌上五颜六色的非常兴奋,大家兴高采烈地一边做一边吃着,并且彼此欣赏创作,看到别人屋顶上加了两颗糖果当眼睛,自己也赶紧黏两颗再外加嘴巴。结果大家越黏越多,有的孩子的姜饼屋已成了糖果屋,糖果多得几乎快压垮屋子了!不过反正开心就好,对孩子而言,做的过程就是一种乐趣!

而如如她们低年级的班,因为办在晚上,所以参加的家长很多。汶特斯太太将活动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制作姜饼屋,一个是玩游戏,一个则是根据线索剪贴出一个姜饼人。

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一边努力黏着姜饼屋一边舔着手上的糖霜,如如还黏得手上和头发上都是。当她们把完成的姜饼屋小心翼翼地装进拉链袋时,每个人都是带着得意的神情,并急着拿到爸妈面前展示,好像完成了一件大工程似的。

其中我对于根据线索剪贴姜饼人的游戏很感兴趣,因此我拿着这张汶特斯太太提供的“线索”仔细端倪。原来她要每个人根据上面的问题来描述自己,进而剪贴出姜饼人的五官与线条。例如:你有几个姐妹?有几个姐妹就剪几条白色纸条贴在每一只脚上,诸如此类的问题。透过这样简单的游戏,孩子不但可以复习一些单字,也可以借由回答问题增添一些乐趣,我打从心里欣赏这张“线索”设计的巧思。

同学的生日party

开学没多久,亘亘很兴奋地拿回一张卡片,说是同学梅根的生日party邀请卡,问我她可不可以去。

能亲自体验一下美国家庭的生日party当然要去啊!

美国一般很注重孩子的社交活动,其中以生日party尤甚。通常举办party的家庭会慎重地写卡片邀请每一位同学,并登记要参加的人数,派对之后还会慎重地写卡片感谢每一位来参与的朋友。当然,做法因家庭而异。

我们常说美国人不拘小节,但他们注重的细节和亚洲人不同。就像生日party,他们就很注重卡片邀请及写小卡感谢的细微部分;到商店买东西,收银人员一定会先问候你才开始结账;有些人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也会特地写一张邀请卡等等,这些小细节他们就很注重。因此有时候所谓的“不拘小节”只是因为文化与民族性的不同所造成的观感。

Party前一天两个小女生就兴奋得很,因为这是她们生平第一次去参加birthday party!

终于到了party当天,一放学亘亘就催着我们赶紧回家,因为她要“梳妆打扮”一番。

我和阿嘉偷笑着说:“又不是要去见公婆!”

两个小女生装扮好之后,我们就带她们到party的地点保龄球馆。

梅根的父母很热情地招待我们,他的母亲当天挽起头发穿着连身洋装,颇富异国风情的美。看着他的父母忙着招呼这些来参加的小朋友,同时忙着准备蛋糕与饮料等,梅根的爸爸并不忘随时给儿子来一张特写照。

我不禁想着,不论中外的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都为了想给孩子一个童年的特别回忆而努力着。

玩了一会儿,就到了party的重头戏——吃蛋糕与拆礼物了!看同学们带的礼物盒一个比一个大,看来美国人似乎不时兴“礼轻情意重”吧!

我们全家还合唱了汉语与台湾方言的生日快乐歌给梅根听,他的妈妈兴奋得赶紧以DV拍下来。我想这一天对梅根或女儿们来说都是一个很特别的回忆,最后梅根的父母还替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包糖果与小玩具,里面包含了一张感谢卡。

最让我感动的是,不管是邀请卡或感谢卡,他们都很谨慎地在每张卡片写上每位同学的名字,除了可以感受到梅根父母的用心与细心之外,更充分显示出对每个孩子的尊重。这点让我感受很深,在台湾我们常是以大人为主;一场聚会中座位不够,我们通常会说,没关系,我们的小孩子可以站着或抱着。但在这里,他们就会坚持去找一张椅子给孩子坐!

这虽然只是个小动作,但却显示出大不相同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