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26039200000028

第28章 附录国家安全局在二战中进行的密码战(3)

日军曾为了破解纳瓦霍密码而俘虏过一名未曾经过训练的普通纳瓦霍族士兵,但最终的结果是,无论日军使用了怎样残酷的手段,那名士兵也无法将密电翻译出来。凭借着这样巨大的优势,纳瓦霍密码员们获得了尊崇的地位,但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处境将会越发危险。为了避免密码外泄,美军为每一名纳瓦霍密码员都配备了单独的警卫,这些警卫除了负责保护他们之外,也要负责在密码员被敌人俘虏之际,立即将其杀死,以保证密码不会外泄。

纳瓦霍密码的成功同时也给了陆军通信情报处以启发,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情报处将目标对准了科曼切语。科曼切部落是北美印第安游牧部落中的一支,语言属犹他-阿兹特克语系。

虽然有海军部的成功先例,但对于此举,陆军部依然谨慎行事,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曾有一群德国学者对印第安语言中的几种展开过一些详尽的研究,虽然并不确定他们是否研究过科曼切语,但美军却不愿意冒任何可能导致情报外泄的险。

经过具体的研究和协商之后,陆军部交给了休·福斯特中尉一项任务,要求他在科曼切语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编制出一套全新的,更为难懂的密码。接到命令的福斯特迅速招募了一批年轻的科曼切人,并将他们送到了佐治亚州本宁堡接受无线电发报技术的训练。最终,福斯特和他年轻的印第安士兵们创建了一本包括250个军事术语的字典。在这本字典中,他们使用比喻以及拟声词来表示军事设备。例如,轰炸机成了“怀孕的鸟”,而自动化武器所发出的声音则成了“缝纫机”,希特勒则被他们称呼为“疯狂的白人”。

科曼切密码让纳粹德国绞尽脑汁,经过再三确认,他们确定了这是一种语言,但最终却依然未能够找到破译的方法。

1944年1月,一名科曼切密码员查尔斯·希比蒂被派往英国,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当他登上犹他滩时,他用科曼切语向总部发出了第一条登陆诺曼底的信息。然而,为了对密码进行保密,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陆军部一直拒绝承认这一振奋人心的历史瞬间。

纳瓦霍语在太平洋战场上大放异彩,而科曼切语则在欧洲战场上大显身手,印第安体系语言所编制出的“无敌密码”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密码系统,带领盟军一步步走向了胜利。

考虑到战争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认为,这些密码员及密码系统以后或许还能再派上用场,为了保护情报机密不被外泄,即使是在战后,这些纳瓦霍密码员和科曼切密码员都没有因为他们为祖国作出的贡献而受到表彰。相反,他们还被命令要对自己所有的工作进行严格保密,直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这迟到的荣誉才最终降临。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段尘封的历史被美国人类学家威廉·梅多斯博士所注意到,自此才揭开了“无敌密码”的神秘面纱。此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局举办了一次展览,用以纪念二战时期这些默默无闻的密码员们为美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展览会上,NSA密码史中心主任戴维·哈奇说:“这些英勇的密码员拯救了成千上万名盟军军人的生命,他们在战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6.诺曼底登陆:用谎言保卫真理

英国着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中,真理是如此宝贵,以致要用谎言来保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转折战诺曼底登陆战役正是应了这句话。为了这场伟大的胜利,盟军抛出了一个个构思缜密的情报谎言,成功蒙蔽了纳粹分子的眼睛。

布莱奇利公园的情报专家们破译“恩尼格码”之后,这一消息成了美英的“高级机密”,盟军依靠着对德军情报的“窥探”,一步步扭转着战争的局势。

1940年11月12日,通过德军被破译的密电,丘吉尔得知德军将在48小时之后在考文垂地区进行毁灭性的轰炸。此时,摆在丘吉尔面前的是两个艰难的选择:迅速下令进行防卫撤离,德军密电被破译的消息就可能泄露出去,德军将会更改密码系统,这将对盟军接下来的情报搜集非常不利;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这座历史古城以及无辜的市民们将会牺牲在战火之中。最终,经过艰难的抉择,为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丘吉尔选择了后者。考文垂化作了一片废墟,连同数以万计的无辜生命。而这场胜利的捷报也让希特勒完全不曾怀疑“恩尼格码”的安全性。

为保密一条情报而作出如此大的牺牲,究竟值不值得?几年后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回答了这一问题。

诺曼底登陆与太平洋上的美日双方的岛屿登陆战完全不同,要取得胜利,成功登上滩头只不过是第一步,防守的德军随时可能进行阻击,将盟军压制在滩头,甚至直接赶下海。在诺曼底战役之前,德军的战斗力是不容小觑的,作为处于地理劣势的盟军而言,想要抵御住德军的抵抗,成功登陆诺曼底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43年12月,在盟军最高司令部副参谋长摩根中将的提议下,英美双方重要的情报部门共同参与并启动了一项代号为“杰伊”的计划。作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前身的陆军通信情报处和海军G科自然也参与其中。

1944年1月,“杰伊”计划正式更名为“卫士”计划。这场战略欺骗计划集合了美英情报部门的智囊,以极其精妙的构思与令人难以想象的规模正式展开。而这个计划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用尽一切方法诱使德军分散兵力,将诺曼底地区的守军降到最低限度;二是转移德军统帅的视线,让德军相信,主攻力量并非在诺曼底。这两个目的最终都是为了确保诺曼底登陆计划的成功。

1944年1月,“卫士”计划正式着手启动,英国陆军中校约翰·比万与苏联达成协议,制造了进攻挪威和瑞典的假象,并建立了所谓的“第4集团军司令部”,似乎将要在北欧战场大展拳脚。这些虚假的信息很快引起了德军的注意,为了守住北欧战场,德军在挪威和瑞典一共部署了13个师对盟军进行防卫。这13个师一直驻守北欧,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几乎在同一时间,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派出密使,意图与美英进行投降谈判事宜。在比万的授意下,英国的广播和报纸故意泄露了这一消息,希特勒勃然大怒,立即从法国抽出了4个精锐部队,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占领了匈牙利,并将匈牙利首相关进了集中营。有了这一场“下马威”,罗马尼亚即刻终止了与美英的接触。

为了进一步扰乱德军的视线,比万在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创造”了一支庞大的军队,番号为“美国第一军团”,并让美军中将巴顿将军担任了这一虚构部队的司令。巴顿将军开始在东南地区进行了活跃的动作,视察部队,拜访名流,积极发表各种讲话。巴顿的频频出现似乎意味着盟军将会从加莱登陆。

而就在巴顿异常活跃之际,真正的登陆指挥官英军中将蒙哥马利正在精心策划作战方案。为了彻底免去德国人的怀疑,比万找到了一名长相酷似蒙哥马利的陆军中尉詹姆斯,安排他假扮蒙哥马利出访直布罗陀以及开罗等地,制造蒙哥马利并不在英国境内的假象。据闻,在此过程中还闹出过一些意外。蒙哥马利是滴酒不沾的,但这个假扮蒙哥马利的陆军中尉詹姆斯却是个酒鬼。1944年5月25日傍晚,詹姆斯在随行人员陪同下登上了飞往直布罗陀的飞机,开始了他的“假蒙哥马利”生涯。在飞机着陆前两个多小时,詹姆斯竟偷偷喝了半瓶酒,并陷入了昏睡状态。情况万分紧急,随行人员只得采取“非常措施”,将詹姆斯脱光之后放到机舱的通气孔前,而在冰冷气流的刺激下,詹姆斯才清醒过来,使得这一次计划有惊无险。

在这些为诺曼底登陆进行铺垫的行动中,有一次行动最为重要,但同时也极其残忍,直至今日,对于这次行动,美英依然讳莫如深。1943年7月,盟军一个位于法国北部,代号为“繁荣”的抵抗运动小组由于叛徒的告密,落入了盖世太保的控制之中,“繁荣”小组的通信员在盖世太保挟持下继续与总部保持联系,并趁机故意拼错信息,向总部暗示电台已经暴露的消息。英国总部在发现这一事件之后竟佯装不知,并按照德国人迫使通信员所发出的命令行事,空投了一批物资以及特工到法国。这些物资和特工刚一落地就落入了盖世太保手中。被抓获后,这些特工企图用随身携带的药丸自尽,以保住组织的秘密。

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们所携带的药丸竟全部都是无毒的。众所周知,盖世太保们审讯间谍的手段极其凶残,为了保守秘密,每一名特工身上都会携带组织所发的有毒药丸,以便能够在危及时刻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批被俘获的特工经历了严刑拷打之后,最终吐露了上级所指派给自己的任务:袭击德军在加莱的指挥部以及通信中心等重要设施,以便配合盟军展开登陆行动。

美英情报处进行了如此大费周章的行动,只为了送出这一条假情报,这是希特勒怎么也没想到的。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次行动并非只是一场偶然性发起的紧急应对措施,事实上,那名让“繁荣”小组陷落险境的告密者是一名英国间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根据伦敦发来的绝密指令行事的。

一个个残酷的谎言交织成巨大的网,将德国人一步步推向毁灭的陷阱之中。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正式打响。虽然此前已经抛出了诸多烟幕弹,但盟军也并未放松警惕,为了进一步确保登陆行动的胜利,盟军首先在6月5日夜间派出了两支模拟的“幽灵进攻舰队”驶向加莱。这些“舰队”是由铝箔干扰绳所“制造”的,主要目的是用以干扰德军雷达。在即将到达加莱之际,“舰队”施放了烟幕弹,并开始播放早已准备好的登陆声音,伪装盟军开始在加莱登陆。同时,英国皇家空军派出了4个中队在卡昂和昂蒂弗角地区进行了假空投,施放了大量干扰绳,并将假的“伞兵”投放到了地面上。一系列的电子干扰让德军陷入了混乱,即这场假的登陆行动成功扰乱了德国人的视线。

就在德国人笃定盟军将会在加莱登陆,虎视眈眈地“坚守”加莱之际,盟军已经踏上了诺曼底的土地,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战役持续了2个月15天,纳粹德国在腹背受敌的困境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

“卫士”计划的成功是美英情报领域中一次登峰造极的成功,它将情报这件战争利器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以巨大的代价换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胜利。而在这一天衣无缝的计划中,无数的英雄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粉碎纳粹德国的野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目标情报委员会的新任务

对德国“恩尼格码”的掌握将盟军一步步推向胜利,随着战争渐渐接近尾声,美国人却敏锐地发现了一直潜藏在战争背后的威胁,而这一威胁甚至将会比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更为危险,目标情报委员会便在此际诞生了。

1944年夏天,盟军筹备诺曼底登陆之际,美国通信情报机关驻欧洲行动处处长乔治·A.彻开始着手创建了目标情报委员会。这是一个绝对机密的组织,堪比曾经的“美国黑室”。

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盟军的胜利已经近在眼前,而就在此际,目标情报委员会的存在意义越发凸显出来。9月,意识到这一点的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C.

马歇尔将军发送了一封密电给伦敦盟军总部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命令将军给予目标情报委员会最大的支持,以及最优先的特权。同时,马歇尔将目标情报委员会成立的最大目标任务告知了艾森豪威尔,即缴获德国人的所有密码破译文件及其设备。

情报的重要性在盟军对战纳粹的过程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人清楚地知道,在消灭纳粹之后,国家将会面临着新的危机、新的威胁,而在新局势下,情报依然是获胜的关键。在二战中,希特勒的密码机构对盟军各国的密码都展开了详尽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也就意味着,在德国人的手里,很可能掌握着其他各个国家的机密,甚至已经有完成破译的密码。无论是谁,只要能率先获得希特勒密码机构的一切,就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意识到这一切的美国人开始了二战尾声中的另一场情报争夺战。

在二战的六年中,美英的密码破译员们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对日本和德国的密码破译上,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国家的情况。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苏联势力的发展壮大,美国意识到,苏联将会成为美国在未来战争中的最大对手,但这些密码员们却对苏联一无所知。此刻,希特勒的密码机构中的材料对于美英而言显得越发重要。要知道,如果希特勒的密码机构中正好拥有一台能够破译苏联军事密码的机器或者拥有若干份被破译的苏联密电,那将会让美英情报机构省去多年对苏联密码研究的时间,还能够占尽先机。

带着明确的目的,在圣诞节之前,目标情报委员会拟订了一份完整的作战计划。希特勒所有重要的密码机构都设立在柏林地区,但苏联军队很快就将占领这里,所以这次行动时间极其紧迫。由于德国人的密报已经被破译,所以这些通信情报中心的位置已经被美英所确定,而此次行动的最终目标,便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德国通信情报中心内的一切物资空运走,并将其密码专家俘获。这些物资及密码破译专家可以让美英确定德国对其密码的破译进行到了何种程度,同时也能避免美英的机密落入别国手中,而将自己置于不利地位。

但仅仅就在这几个月里,德国却已经面目全非了。希特勒的密码破译机构已经四处逃散,即使知道了密码机构所在地,也几乎没有可能顺利俘获德国的密码专家及物资了。

面对德国的混乱状况,目标情报委员会决定将六支小分队空投到敌人后方,让他们“占领并利用已知的及新发现的通信情报目标,并搜索其他的通信情报目标及人员。”

1945年3月,美国陆军少校保罗·I.奈夫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一群从事密码编写和通信情报的德国密码专家被抓获了,抓获地点是德国萨克森州的一座古堡。这对美国而言是一个重大发现,这座古堡是德国外交部的一个重要通信档案库,但奈夫所面对的问题是,这个地区已经被划分给了苏联管辖。为了避免苏联人得到这些重要的情报,奈夫迅速请示了彻上校。在与英国人协商之后,这批德国人以及古堡里的档案材料被秘密押送到了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