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075

第75章 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交子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流通的纸币,它的出现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巨大进步,也在世界货币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直到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可以说中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领先了欧洲五六百年。

北宋以前,历代流通的贷币都是硬币,从贝壳、铁钱、铜钱到白银。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称为“交子”。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先是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逐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发生在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说明交子最早出现是在993年~994年之间。此时的交子是由成都柜坊(钱庄)老板私自印制,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它是一种代替货币交易的信用凭证,一种代金券。

随着商业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真正成为了纸币。

当然,在交子大行其道的时候,也伴有问题发生,有少数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进行金融欺诈。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益州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改由他所甄选的以王昌懿为首的16户商户特许经营。至此“私交子”的发行取得了政府认可。

当时“私交子”蔚为壮观,几乎是替代了金属货币的地位。在四川地区的大宗交易当中,交子占据了垄断地位,把传统的金属货币铁钱逼到一个角落,只能在小额商品交易的领域里生存。最初,政府面对这个在民间出生的新奇之物是不知所措的,所以民间货币在最初经历了一段没有干预的“黄金时期”。后来,政府渐渐开始伸手。政府逐渐掌握了交子的运作规律之后,就改为官办,称“官交子”。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政府在益州设立了交子务,开始由政府发行交子,并以铁钱为后备金。从此,交子成为宋朝川峡四路(益州、梓州、利州、夔州)的法定货币,与铁钱相权而行。交子务建置前后,交子之法大体成型。交子不直接参与流通,商人从四川携带交子外出,仍然需要将交子再兑换成金银铜钱等货币进行交易。交子是有价证券,相当于现在的支票。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更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历史性的创举。此外,交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中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张咏与交子

张咏(946~1015),北宋太宗、真宗两朝名臣,字复之,自号乖崖,州

城(今属山东)人。累官枢密直学士。曾两次担任益州知州,恩威并用,蜀民畏而爱之。为什么说蜀民对他“畏而爱之”呢?主要是因为张咏很有个性,也很有手段,既不畏强权,又敢于打击泼皮无赖。他曾经因为手下人偷一文钱而将其处死,因为他认为“一天偷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文”,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很可怕的犯罪。按照通常的说法,张咏在担任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知州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被誉为“纸币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