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041

第41章 傅玄的重农业修人事思想

傅玄提出的大力发展农业,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关注民生问题,与民更多实惠,培养经济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改革经济政策,保障经济增长和抑制过度消费,提倡崇俭节流等思想,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傅玄,字休奕,西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清高、孤赏、不落俗尘,同情农民。傅玄举秀才后,选为著作史,“撰集魏书”。再迁弘农太守,精心政务,忠于职守,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指出弊端,政见超众。

公元265年,晋武帝即位,进傅玄爵为子,加驸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傅玄以锐敏的眼光,提出在阶级、民族矛盾的实际情况下,应以“舜之化,开正直之路,体夏禹之至俭,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征不恪”。武帝赞同后,傅玄又针对晋社会依靠氏族,封官许愿,任人唯亲唯势,机构庞杂的情况,提出要以才录官,考察官员政绩,减少机构,使宦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

贵农商贱

傅玄针对农业衰败,弃农商,富豪子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情况,提出“贵农商贱”主张。傅玄认为,如果商贾垄断专利,四面八方的物资就会困阻;刁民雄擅山泽,就会出现兼并的现象;上面不按常规去役使百姓,征收农民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就会使他们不得不去求助于商人,这样,农民的财货变得很贱。农民的财货很贱,则应征的财物就变得很贵;应征的财物很贵,就会使农业衰败而商人富裕。在商人富而农民贫的情况下,要想国富民安,那是不可能的。

减征农租

傅玄主张调整赋役,减征农租,进一步促进农业(粮食)生产的发展。他主张“量民力以役赋”,也就是“计民丰约而平均之,使力促以供事,财足以周用。”他总结前代统治者的赋役管理经验,把“黄帝之至平,夏禹之积俭,周制之有常”称之为实行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赋役三大原则。

鼓励屯田

傅玄对屯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一是关于屯田的生产。傅玄以曹操屯田成功为例,指出屯田的经济效益,在于“务修其功力”,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思想。为了鼓励屯田,傅玄提出改革屯田的分配办法,主张“佃兵持官牛者与四分,持私牛与官中分”,这样“天下兵作欢然悦乐,爱惜成谷,无损弃之忧。”这是通过降低剥削率来刺激劳动者的积极性,照顾了劳动者的利益,这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

兴修水利

为了提高农业(粮食)生产的集约经营水平,增加稳定的农业(粮食)的收入,傅玄极其关注农田水利建设。他认为“水功至大,与农事并兴”,因此,要强化各级政府督促农业(粮食)生产的职能,选用“知水者”主管水利,并把天下“分为五部,使各精其方宜。”即任命5位官吏管理水利。因为在傅玄看来,水田不权产量高,而且受气候影响较小。这种看法既有重视劳动作用的一方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业(粮食)生产力水平所具有的局限性。

分民定业

傅玄在社会劳动力配置上还提出分民定业论,他一方面要求最高统治者采取措施,将浮游于生产之外的民众按照社会分工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按比例安顿到士、农、工、商的不同岗位,使他们各安其业;另一方面又要求首先保证农业的劳动人手,将那些没有实际职务的散官们也安置于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适当的租税。

在傅玄的农业思想中,特别强调改变广种薄收,实行集中功力,少种多收的重要性。他建议召回精练水利事业及农业的河堤谒者石恢,详细询问他有关情况,总结经验,改进经营方式,必然会对加强农业生产有所补益。

傅玄重农爱民的政治主张,得到晋武帝的赞许,他的经济思想促进了西晋农业的恢复发展,为后世提供了理论借鉴。

延伸阅读

文学家傅玄

傅玄博学能文,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曾参加撰写《魏书》;又著《傅子》数十万言,书撰评论诸家学说及历史故事。傅玄作诗以乐府诗体见长,今存诗60余首,多为乐府诗,其中有不少作品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突出。如《豫章行苦相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和妇女的痛苦。《秋胡行》表现秋胡妻的贞烈、鞭挞了秋胡的轻薄行径,都从正面歌颂了妇女的高贵品质。傅玄的诗不求华艳,风格比较雄健,如《秦女休行》,后人就誉为“音节激扬,古质健劲”,颇有汉魏风韵。傅玄还有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诗,如《西长安行》、《车遥遥》、《云歌》等,善用比兴,宛转清巧,语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