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011

第11章 元朝棉花的种植推广

元朝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由于蒙古统治者重视农业,实行了一些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元朝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棉花的种植和推广,使元朝经济繁盛一时。

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代,《尚书》、《后汉书》中就有关于中国植棉和纺棉的记载。到元朝时,棉花种植已遍及南方。

棉花传入中国,大约有三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中国境内的棉花最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种植,制棉工具、制棉方法的开始应用亦同样如此。人们发现的中国境内棉花产地比较早的地区是云南、四川、新疆、广东、福建。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棉花的经济价值,把它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也就是从这时期起,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中国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

元朝是中国棉花由少数民族地区向内地移植、制棉工具不断创新、制棉技术不断提高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当时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元代棉花种植是从广东一带推向长江流域。因为广东是丘陵地形,无法大面积种植棉花,但是长江流域是平原地形,有利于棉花大面积种植。现有有关棉花栽培技术的记载最早、最全面、最具体的当属元代的三大农书(《农桑辑要》、《农书》、《农桑衣食撮要》)。三大农书中,以《农桑辑要》的论述最为详细。

元朝时棉花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棉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尤为兴盛,那里出产的“乌泥泾被”名闻远近。当地农家妇女黄道婆,从黎族人民学到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她把这些技术在家乡传播开来,并改进了棉纺织工具,为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知道元代以前平民百姓的主要衣料是麻布,所谓“布衣”就是用麻布做的衣服。只有在元代以后,“布衣”才指棉布做的衣服。

延伸阅读

布衣

古时中国盛产各种麻类,用麻织布历史悠久,棉花产量曾经甚少。物以稀为贵,棉布衣服只有大富大贵的显赫人家才穿得起。“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及没有官爵的地主,后来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称之为“布衣将相”。

古代衣料的优劣次序是绸缎为首,棉布上乘,麻布是普通之物。想不到风水轮流转,当今廉价丝绸泛滥,棉布价格时有起伏,古代穷苦百姓的衣着麻料布衣却在当今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