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087

第87章 古老的医疗手段──针灸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千百年来,针炙对保卫人民健康有着卓越的贡献,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远古时期,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疼痛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症状减轻或消失的现象。于是,古人便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

大约在距今八千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中的:“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砭石的早期记载。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

针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

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的哪一类型。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作为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1980年,联合国世

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

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

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

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知识小百科

针灸是否疼痛?

针灸是否疼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病人。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而是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这种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是一种按摩酸疼的肩背的感觉。而一个手法差的医生,带给病人的是进针时的疼痛,行针时的疼痛,跟那种非常舒服的“疼”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一个身心放松的病人,也会配合医生的进针,减少针刺发生疼痛的概率。一个非常紧张的病人,那种不好的疼痛感是会经常发生的。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

中国自然疗法──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属于现在所崇尚的自然疗法的一种。由于它的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几千年来在我国不断得到发展、充实和提高。

南宋大诗人陆游是个长寿诗人,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社会,一直活到86岁的高龄。他在《木山》诗中说:“摩挲朝暮真千回。”在《病减》诗中又说:“病减停汤熨,身衰赖按摩。”从这几句诗看来,陆游认为年老有病的人如果要身体健康有精神,按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陆游诗中所说的“摩挲”“按摩”,也就是推拿。推拿一词是由摩挲、按矫、按摩逐渐演变而来的,此外,推拿还叫“按跷”、“跷引”、“案杌”,它是依据中医理论,在体表特定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肢体活动,来恢复或改善身体机能的方法。

推拿按摩作为我国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可能起源于先人们在劳动时身体扭伤不适,总会不由自主地用手在伤痛之处来回按压,以求减轻病苦。天长日久发现这种方法还是挺管用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便渐渐地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推拿按摩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推拿按摩就被列为中医治病的疗法之一了。《灵枢。九针篇》说:“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西汉时,推拿按摩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载有“止血出者,燔发,以安其痏”,已把按摩作为配合治疗创伤出血的方法。真正标志推拿按摩正式成熟并形成体系的,则是我国推拿按摩史上的第一部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的推行于世。《黄帝岐伯按摩》全书10卷,可惜后来佚失不传,只有书目可供参考,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按摩发展史上的一大损失。

由于推拿按摩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自隋朝开始,太医署设医科、按摩科、咒禁科等,后来唐承隋制,于太医署分科中也设有按摩科。唐朝太医署规定,按摩科设博士,师4人,工16人,学生15人。从此,按摩不仅完全独立成科,并且在教学上形成了一套传授制度。

推拿按摩在宋元明清几代,还有所发展,尤其到了清代,还出现了用器械模仿按摩手法,制成的按摩器。今天,故宫的御药房里还藏有乾隆、光绪期间的两件按摩器,一件是由三颗蜜蜡朝珠做成的,一件是由金星石雕成瓜棱形的按摩器,这个革新创造为祖国医学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推拿按摩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2)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

“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营卫”。这里的“运旋营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推拿按摩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通过按摩可以使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噬菌能力,也就是加强了人体的抗病能力。

推拿按摩手法因历代医家的研究发现而出现了很多种,但归纳起来,常用的不外乎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颤法、打法八种。

推拿按摩手法由于具有简单易学、便于操作、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无毒副反应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按摩疗法被公认为非药物疗法的代表,深受国内外各届人士的推崇。

延伸阅读

宋美龄的按摩养生术

宋美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还是一位长寿老人,终年106岁。据了解,宋美龄的长寿与她长期进行推拿按摩有重要关系。早在宋美龄母亲有病时,就有医师建议她用按摩法为母亲解除痛苦。后来,她从书上了解到按摩可以让胸腺不失时机地分泌有益于女性健康与健美的胸腺素,她就开始自己给自己按摩胸乳。后来,宋美龄到了台湾,在台湾生活期间,她开始配备专职按摩师。她要求按摩师不仅为她按摩后背的穴位,还要为她进行全身性的按摩,如果有一天不进行这种按摩,她就会心绪不安、寝食不宁。后来,一位医生指点她,足部按摩不仅舒服,同时也是一种排毒治病的过程。于是,她又增加了足部的按摩。据说足部按摩治疗开始不久后,她的胃病便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