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086

第86章 当代毕昇──王选

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发明的“精密汉字照排系统”彻底改变了中国印刷行业的命运,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了“光与电”的时代。他对中国印刷出版业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赞誉为“当代毕昇”和“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小学。1954年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他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尽管这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他认为越是新的领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大,而且计算机在今后社会发展中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专业的选定,成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王选后来感慨地说。

1958年,王选毕业留校任教,当时我国正掀起研制计算机热潮。由于计算机人才奇缺,王选才没有受到“右派”父亲的株连,参加到我国第一台红旗计算机的研制。长年累月的忘我工作,使他重病缠身,不得已返回上海养病。但他仍以强烈的事业心自学电脑软件理论,成长为当时国内研究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著名专家之一。

1975年11月,北京召开汉字精密照排系统论证会,王选报病参加了会议。由于身体虚弱,说话困难,由他的妻子代他发言并用计算机展示了模拟实验的结果。王选的方案对多数人就像听“天方夜谭”,有人甚至说这是王选的数学“畅想曲”,是玩数学游戏。回家后,王选夫人开玩笑说道:“咱们还是算了吧。”王选却认真地回答:“干!不到长城非好汉。”

就在王选紧张地投入研制时,全球著名的英国蒙纳公司,凭借着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也正在加紧研制汉字激光照排机,想一举占领中国市场。面对双重压力,王选只是默默地加快自己的工作进度,带领着一帮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新方法,照排控制机上的电路板,那些由密密麻麻的集成电路组成的尖端高科技设备,大多是王选他们自己动手做出。

1979年7月27日,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大家围在样机旁,紧张地注视着它的动作,机房里只有敲击计算机键盘发出的嗒嗒声。转眼之间,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第一张八开报纸的胶片,王选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接过这张可以直接印刷的胶片,各种精美的字形、字体、花边、图案美不胜收。1980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

精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就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昇奖,被誉为“当代毕昇”。

延伸阅读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是2005年由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这是目前我国媒体行业,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等唯一经国家批准的跨媒体的科学技术奖项。这个奖项的设立是为了纪念王选院士对我国新闻出版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向王选院士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