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057

第57章 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农学专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使我国的农业科学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理论,为保留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宝贵经验,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贾思勰,北魏时期益都(今属山东)人,生活于我国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6世纪),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的家族虽然世代务农,但却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贾思勰曾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南、河北等许多地方。他每到一处,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虚心向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农请教,从而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中年后的贾思勰回到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和放牧活动。有一次,贾思勰养的二百多头羊因为饲料不足,不到一年就饿死了一大半。事后他想,下次我事先种上20亩大豆,把饲料准备够羊就不会饿死了。这样,他又养了一群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羊又死了许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羊少饲料多,羊也会死亡。贾思勰赶忙去向村里的老羊倌请教。老羊倌在仔细询问了贾思勰养羊的情况后,找到了羊死亡的

原因:贾思勰放饲料的方法不对。羊是最爱

干净的,他随便把饲料扔在羊圈里,羊在上面踩来踩去,拉屎撒尿也都在上面,这样的饲料羊自然不肯吃,所以就饿死了。贾思勰又在老羊倌家里住了好多天,认真观察了老羊倌的羊圈,学到了丰富的养羊经验。回去后,就按照老羊倌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然不错。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44年)间,贾思勰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请教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亲身实践后的体会,加以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写成了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该书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齐民要术》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

《齐民要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限的聪明才智,为保留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宝贵经验,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杰出著作,是一部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

延伸阅读

《齐民要术》的成书背景

北魏之前,我国北方处于一种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权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由此逐渐稳定,社会经济也逐渐恢复发展。北魏孝文帝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更是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尽管如此,当时的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贾思勰认识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国家能否强盛的关键在于君主是否重视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要想有发展就必须依靠提高政府官员和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因此,他亲自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总结当时的经验,研究前人的成果,写成了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