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108

第108章 四大名绣之首──苏绣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以其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名满天下,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之首。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苏绣的故乡,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中,坐拥2500年历史的苏州文明熠熠生辉。苏绣,是江南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据《清秘藏》叙述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

到了明代,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大大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苏绣艺人沈云芝绣了《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等8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售价达13000美元。

苏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苏绣中,江南水乡的美景一览无余。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更是名满天下,主要艺术特点有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从人物、花鸟到山水、动物,从静如处子到动如脱兔,苏绣呈现着江南细腻绵长的

精神内涵。在上千年的历史间,

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创造出上百种技法,逐渐使苏绣成为一门丰富深邃的学问,吸引后来者在其中忘我穿行。

延伸阅读

对苏州刺绣的保护

苏州刺绣名扬天下,但刺绣艺术的发展也日益面临瓶颈。2006年5月20日,苏州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