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学
2548600000035

第35章 教学模式(2)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无结构的教学,教学的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等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其操作要领为:(1)教师建立一种接受的氛围,得以与学生自由地交流想法,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发展自主力。(2)个人或小组鉴别并追求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总是由“我们今天希望讨论什么或做什么”这一类问题发端,在学生各自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经讨论最终形成小组全体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3)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含糊不清的、相互矛盾的个人目标引导到小组共同目标之中,并提出一些可供小组成员利用的学习活动,如阅读书籍、听录音、讨论等等,帮助学生达至教学目标。当然,如果学生希望教师讲授,教师也会讲授。

总之,非指导教学不是由教师定学什么、怎么学,而是创设情景,利用情感因素,提供学习的帮助,助学生“自学”。它强凋人格情感因素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尊重、理解和自我实现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其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必然削弱教师主导作用,其不足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国外称“机器教学”,是一种自动教学的方式。程序教学的首创者是普莱西,后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进一步设计了教学机器的程序教学和只用程序教材的程序教学,从而形成了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形式进行的教学。它建立在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行为可以运用逐步强化的方法,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把这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引人人的学习行为,认为学习过程是作用于学习者的刺激和学习者对它作出的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形成过程,其基本程序是:刺激——反应——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程序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行成教师所期待的行为反应,这种反应是知识的获得,不是能力的培养。程序教学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通过编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别的教学机器,逐步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选择答案,回答问题(反应),回答问题后立即就知道学习结果,确认自己回答的正确或错误。如果解答正确,得到强化就进入下一程序学习。如果不正确,就采用补充程序,再学习同一内容,直到掌握为止。其基本操作程序是:解释——显示问题——解答——确认。程序教学的教学策略为:

(1)制定小步子序列,把学习内容按内在联系分成许多具体问题,使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掌握知识。

(2)及时强化。学生在对每一个问题作出反应时,教师要让他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有效地形成他的行为,抓住学生的兴趣来保持行为,迅速作出反馈,调整学习。

常规系教学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由于它强调及时强化,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是,程序教学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它只涉及认知领域内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程序教学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

4.发现式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出的,该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定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研究、探索和发现相应的原理和结论。

布鲁纳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出发,认为学习过程是人主动地对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是主动学习、适应、改造环境的过程。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亲自去发现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布鲁纳明确提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确切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见,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创设问题情景一利用材料,作出假设一检验假设一作出结论。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式教学模式对于克服注人式教学,实现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智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这一教学模式也有很多局限性,如费时费力,适应面窄等。

三、我国学校教学模式

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模式。

20世纪初,我国实现班级授课制以来,学校教学基本上采用赫尔巴特四段论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教师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也被称为“传授——接受式”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反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完全、直接控制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系统的信息。而且,它适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因此,这一模式至今在我国学校中占主导地位,成为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学生易处于被动地位,易出现注入式。

2.近年来我国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教学思想的转化以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指导自学”式。又叫“学导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和“学会学习”的学习观,并在实践、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掌握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属于这一类模式的较多,如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湖北大学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辽宁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提出的中学语文教学“六步法”模式,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等等。这类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提出要求—开展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小结。这类模式的特点是以自学为先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善于启发和组织学生自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2)“问题—探究”式。又叫“引导—发现”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找寻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学生的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因此,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创造性思维。该模式多用于数理学科的教学,如湖北王辅湘的“小学数学引导发现法”模式,武汉邓国材的“启发探究式”模式等均属此类。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订计划一验证假说—交流提高。这类教学模式对教材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材必须是结构性的、发现式的,符合探究活动等高级思维方式。其次,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则等思维过程,并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该模式的缺陷在于所耗费的教学时间较多。

(3)“情一知互促式”模式。又称“情景—陶冶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是:任何学习活动的结果都是情感和认知的共同作用所致,教学应把情知作为一个整体,情知的互动不仅是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教学的目标。“情景教学”、“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等都属此类。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是:第一,善于把握所学内容设置情景或活动,以激发愉快的情绪,并使情景包含认知内容。第二,善于将情与知有机地融为一体,以情启思,以思促情。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和人格培养。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应具备多种能力,如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还应根据教学要求,提供必备的音乐器材、教具或教学场所,并把它们组织运用好。不过,该模式一般不适用于理工科。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教学模式发展和革新的状况,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将使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进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