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学
2548600000034

第34章 教学模式(1)

任何教学活动都存在于一定时问流程与空间形态中,对时间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有序安排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实施课程。对空间的建构主要表现在选择以一定方法、手段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只有把各种时空关系加以有效组织,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一直以来,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理论,人们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析性思维,逐项对其进行分解,这样的分析是必要的。但客观上,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出现的,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它们还以相对稳定的结合方式,以“模型化”的结构存在于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不同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结构进行研究的理论。它是当代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实验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对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教学模式是一定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的注意事项。教学模式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策略,被看作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纽带或桥梁。学习和研究教学模式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一般认为是从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等人开始。1972年,他们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22种教学模式,并用较为规范的形式进行分类研究和阐述,“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此书的出版,引起了极大反响,在美国成了教师手头必备的工作手册。而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教学模式问题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教学模式的形式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归纳式,即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经验,逐步归纳出来的。另一种是演绎式,学者专家们根据一定的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程序和结构,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实践加以验证,形成教学模式。

不管是何种形式形成的教学模式,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理沦依据。指这一教学模式得以成立的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依据,它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使人们能了解该模式的来龙去脉。

2.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理论,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它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师生活动的比例及评价的标准等。

3.操作程序。即完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过程。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的操作程序,确定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操作程序的实质在于处理好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其在时间顺序上的实施。

1.操作策略。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总和,也即操作要领。

以上四个要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国外教学模式

国外教学模式很多,在我国引起较大反响的有代表性的当代国外教学模式也不少,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掌握学习模式是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这一模式通常采用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别帮助和所需额外的学习时间,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认识。布鲁姆分析了学生的能力趋向分布,认为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方面,并无大的差异。产生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遗传或智力,而是家庭与学校的环境条件。只要根据每个儿童的个别差异和能力倾向,有重点地给予适当的学习课题,并且保证大多数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那么,所有儿童最终都能达到确定了的全部教学目标。掌握学习的目标是: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教材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一般为:诊断性评价——团体教学——单元形成性测验——已掌握者自由学习、未掌握者接受矫正——再次测验,予以认可——进入下一单元的循环。在一学期结束或几个章节或全部教材学完后进行总结性测验和评价。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是:

(1)详细规定长期目标,把最主要、最基本的目标定为掌握目标,把其他目标作为一般了解目标,根据目标编制期末终结性测验,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覆盖面及评价学习的质量。

(2)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学习单元(每单元1-2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并据此编制该单元简短的“形成性测验”题目,用于诊断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3)设计单元掌握学习计划。教师应设计有效的“反馈——矫正”计划,利用形成性测验提供的反馈信息,确定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确定未掌握者矫正学习所需的学习材料与学习方式,以及设计已掌握者的活动,因材施教,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掌握学习不改变学校和班级组织,在普通的学年制班级里便可实施,既进行集体教学,又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施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体教学与个别需要之间的矛盾。同时,使用该模式,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师生双方敦与学的目标性更强,成就感也比较容易满足,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运用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每一单元教学都要有形成性测验和再次形成性测验,同时对未掌握者要分别安排矫正或其他活动,使之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所以,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指教师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充分信任、尊重学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建立在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他认为人有先天的优良的学习本能,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自我”得以实现。而学生的“自我”必须在安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竭尽所能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满足学生“自我”的需要,防止对“自我”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