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卡耐基口才艺术
2516200000019

第19章 巧妙的控制语言(2)

以悠闲的态度及缓慢的语调,控制正处于激动状态的对方,能够平心静气地进行交涉。

当在打紧急求救话时,相信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求救者的口吻急促甚至紧张得口齿不清,而听者却口吻镇定,问题清晰。为此,曾有人抱怨这是因为接听者不在现场或司空见惯的缘故,其实不然。

因为一旦犯罪事件或火灾发生时,大部分的人都会因为太紧张,因而说话不得要领。所以,接受报告者能以镇定的口吻应付,报告者的情绪自然会稳定下来,而将真实情况报告出来。

如果不是如此,又会有什么结果呢?譬如接电话者一接到电话,就急匆匆问道:“失火啦?在哪里?是你家吗?火灾现场在哪里?你亲眼看到的吗?那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不!那边的住址是什么?快!快!”

就这么一问,相信报告者连自己的地址都说不出了!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抗议我方意见的对方,应该以缓慢的语调来对付,不要直接从正面理论。有时,故意掏烟点火,或慢条斯理地重复对方所说的内容,或将之记载在备忘录里拖延时间。也是很有效的。

对方无论内心多么急躁,如果碰到我方慢吞吞的动作,就会逐渐失去迫切感而冷静下来,这样,我方取得说话的主动权就很容易了。

出租车公司在处理车祸事件时,也常用这种心理技巧,以悠闲的态度及缓慢的语调,控制正处于激动状态的对方。

控制对方,并非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利用说话速度和动作都可达到目的。

请将不如激将

巧言激将,就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当有些人的自尊心受到自我压抑,或者由于遭受挫折、犯了错误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产生了自卑感,我们用其他方法不能使他振作起来,接受我们的意见和主张,我们就故意贬低他,刺激他,从而把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起来。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在交谈中,正确运用巧言激将法,一定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巧言激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犹如治病,对症下药,才有疗效。如把药下错了,就是于人无益,或是置人于死地,反而使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激将法”的用法很多,这里略举几种:

(1)直激法

就是面对面直出直入地贬低对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达到使他“跳起来”的目的。

例如,某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张榜招贤。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能力技术俱佳的技术员小李。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小李正在犹豫。一位老工人找了去,直言相激:“小李,你不是大学的高材生吗?大家巴望着你出息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你真是个窝囊废!”

“我是窝囊废?”话音未落小李就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来不可!”他当场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

(2)暗激法

这是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暗中贬低对方,激发他压倒、超过第三者的决心。

如三国时,诸葛亮为了抗曹来到江东,他知道孙权是不甘居人之下的人,于是,大谈曹军兵多势大,说:“曹军骑兵、步兵、水兵加在一起有一百多万呐!”

孙权大吃一惊,追问:“这里有诈吧?”

诸葛亮一笔一笔算,最后,算出曹军拥有一百五十多万。他说:“我只讲100万,是怕吓倒了江东的人呀!”这句话的刺激性可谓不小,使孙权急忙问计:“那我是战,还是不战?”

诸葛亮见火候已到,说:“如果东吴人力、物力能与曹操抗衡,那就战;如果您认为敌不过,那就降!”

孙权不服,反问:“像您这样说,那刘豫州为什么不降呢?”

此话正中诸葛亮下杯。他进一步使用激将法说:“田横,不过是齐国一个壮士罢了,尚且能坚守气节,何况我们刘豫州是皇室后代,盖世英才,怎么能甘心投降,任人摆布呢?”

孙权的火立刻被激了起来,决心与曹军决一死战。

暗激法的巧妙,就在于它是通过“言外之意”、“旁敲侧击”的说法,委婉地传递刺激信息,人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而有人在自己面前有意夸耀第三者,显然会对他起到一种暗示性刺激。

(3)导激法

激言有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激中有导”,用明确的或诱导性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起来。

例如,某校一个调皮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一次,他打了一位同学,还自夸是拳击能手。老师叫住他说:“打架,算什么英雄?有本事你跟他比学习。你期末考试如果赶上人家,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一句话激得这个调皮学生发愤学习,后来,他果然有了明显进步。

要成功运用激将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看对象。被激的一方必须是那种能激起来的人物,还要有强烈的自尊心,方能收到效果。另外,激将法是在双方较为熟悉的情况下进行的,对陌生人不宜采用。

其次,要看时机。如出言过早,时机不成熟,“反话”容易使人泄气,出言过迟,又成了“马后炮”。因此,要注意恰到好处。

还要注意分寸。运用激将法,不痛不痒的语言当然不行;但言词过于尖刻,也会使人反感。

礼貌中断对方谈话的技巧

与他人交谈时,随便中断对方的谈话是不礼貌的,但对于冗长的谈话,则可以依据自己和对方的关系,谈话的内容、时间、周围环境等等来判断是否应该让对方继续谈论下去。若不得不中断对方谈话,也要考虑在哪一个段落中断为好,同时也应照顾到对方,避免给对方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1)直接以“好了,到此为止”这句话中断对方的谈话,但是,这句话仅限于用于对方的态度很强硬时。

(2)对方谈话告一段落时,自己立即接口谈自己的看法。

(3)以“现在没有时间了”、“我还有其他的工作”等等理由来中断对方的谈话。

(4)以频频看表、打呵欠、伸懒腰,以及摆出一副表示自己已不感兴趣的神情,来使对方中止谈话。

(5)预先向对方打个招呼。如一见面即向对方表明态度,“请你长话短说吧,我没什么时间。”甚至也可以向对方表明自己“有急事”而中断对方的谈话。

言谈中“俘虏”对方诀窍

言谈中俘虏对方,主要靠的是人的智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1)采用昵称

有一对新婚夫妇,婚礼上有人提出让他们介绍恋爱经过。女方说:“有次我突然被他叫了声珠,从此无可救药,就这样把我俘虏过去了……。”话音刚落,引起人们的大笑。原来男方过去一直以姓名称呼她,突然称她的昵称,两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从此难解难分。

谈恋爱是如此,其他场合也如此。比如,在高尔夫球场给球友以“杆第”的昵称。在医院以“病友”称呼一块住院的病人。都可以拉近心理距离。

(2)强调责任

面对高高在上的对手,先强调其能力满足其自尊,就可轻易“俘虏”他。因为无论什么人,总希望获得别人的信赖和尊敬,即使明知是奉承话,仍然欣喜接受。而且自视愈高的人,愈有这种倾向。

有位上司,他让他一位下属到偏远地区就职的技巧是这样的——他先把那个下属要去的营业状况说得一团糟,然后以无限信任的语气说:“如果长此下去,那个营业处非关门不可,幸而现在有你,只要你能到那边,必能起死回生,使业务蒸蒸日上。”

原本被派驻偏远地区,任谁心情都不会愉快,但听了这么受重视的一番话,不仅不泄气,反而还打算好好干番呢。

(3)笼络感情

明知提出对对方不利的条件,对方听了会不高兴,还得去试着把他“俘虏”过来,这是交涉场合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

处理好这一难题的方法很重要的一条是笼络感情。就是在开始谈话之前,尽量抢先一步把对方的情感“俘虏”。可在谈正题前说:“当然,我明知会挨骂,还是要说……”、“冒着你会不愉快的危险……”等等。

只要说上类似的话,对方肯定不会骂你,反而会觉得你憨得可爱,这样就自然而然把对方“俘虏”过来了。

让上司同意你的观点

库克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研究机构工作不久,便要求增加工资。

“我上司不愿给我调整薪水,但我坚持力争到底。”库克回忆道。

“后来,终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我们比较了我的收入和别人的收入,辩论着我值多少钱而他们又值多少。言词之激烈,我永远难以忘怀!事过不久,我离开了那家公司。”

在这里,库克违反了与上司相处的基本原则:仗无把握不开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你该尽力避免与上司争辩呢?显然不是。如能有效地把你与上司不同的看法表达出来。对你的工作和前途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处久了,谁不与上司发生过争执呢?

如果与你的上司进行争辫,请牢记以下几条原则:

(1)看准时机

在向上司提出异议之前,先向他的秘书打听一下他的心情如何。如果他心情不佳,就不该再提要求。

即使不求助于上司的秘书,你也可以找其他窍门,来把握好时机。如:上司急务缠身时,不要找他;午饭时间已到,他却仍在忙乱之中时,不要找他;休假前夕或度假刚返时,不要找他。

(2)心平气和

心理专家史密斯是专门教人如何去争取增资晋级的。他这样说;“如果你气势汹汹,只会使你的上司也在发雷霆,所以,首先要做到心平气和。”

另外,不要把你所有的不满都借机会一古脑儿发泄出来。3M文具公司董事长韦斯利说:“如果一个雇员看上去对公司的一切都消极不满,那上司就会觉得,要叫他满意是难乎其难,甚至认为,他也许该另找乐园。”

(3说清问题

有些剧烈争执的发生,是由于雇主和下属双方都不明白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演讲顾问威德说:“有时,问题一旦讲明,争执也就自然消失。雇员必须把自己的观点讲得简单明了,以便上司能够理解。”

克莱尔在纽约市财政局局长手下办事多年,她很少与上司发生争执。但是,当她认为重要的事情遭到局长否决时,她就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纸条上,请上司考虑。她说:“这种做法,有助于说明问题,而且也有效。”

(4)提出建议

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精神病学副教授诺曼说:“你上司要考虑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因此,如果你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至少,你也得提出怎样处理问题的建议。”

诺曼警告说:“那些在上司面前只提问题而不附建议的人很快会发现,他们常会受到上司秘书的阻拦。”诺曼解释道:“尽管上司也许不能说出你的不是,但是他发现,你每次去找他,他总会感到不快。久而久之,你就别想再进去见他了。”

(5)设身处地

“要想成功地与上司交手,了解他的工作目标和其中的苦衷是极为重要的。”赖无顿顾问说:“假如你能把自己看作是上司的搭挡,设身处地替他着想,那么,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帮你的忙。”

商学教授罗伯特曾引述过某电影公司一位程序设计员和他上司进行争辩的故事。当时,为了某个软件的价值问题,双方争执得僵持不下。罗伯特说:“我就建议他们互换一下角色,以对方的立场再进行争辩。五分钟之后,他们便发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可笑,两个人都不禁大笑起来,接着,很快找出了解决的办法。”

(6)运用常识

你要牢记,无论怎样,你的一切都操持在上司手中。假如争辩过火弄成僵局,也许会产生比原来更坏的影响。因此,与上司争辩要明智一点,牢记住:仗无把握,请莫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