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卡耐基口才艺术
2516200000011

第11章 充满魅力的通用语言(3)

一次,有位日本记者问陈毅:“中国的第三颗原子弹何时爆炸?”陈毅答:“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

(2)答非所问

对有些问题,要直避其锋,以求回答得婉转和得体。比如一位家长问老师:“我孩子成绩怎么样?”

教师问答:“要是能抓紧点,他成绩不会差。”显面易见,这个学生成绩不算好,但这位老师没有真话实说,而是委婉地用对学生的希望作答,既避免家长丢面子,也避免有的家长迁怒于孩子。

再看下面的对话:

“上次借你钱我还了没有?”

“没关系。”

这种回答,不绝情,不小气,很得体。

(3)避而不答

这种方式是对付那些冒味的提问者所提的问题。有时,某些问题自己不宜回答,但对方把问题把到面前,保持沉默显得被动,就可以避而不答。

“听说你准备和她结婚,有这回事吗?”

“你去同‘将来’吧。”

“有人说你讲过我的坏话,是吗?”

“谁说的,你去问谁吧。”

“这个问题你要向我解释清楚。”

“当然要解释,但不是现在。”

(4)以退为进

有些提问者或说话者语气咄咄逼人,对此,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回答,即先把话承认下来,然后适当回敬对方。

请看下面几段对话:

“你讲什么?连你自己也不懂!”

“不错,不过我认为我懂不懂,你听起来都一样。”

“你这样子,迟早要倒霉!”“说得在理,碰碰运气吧,也许不一定。”

“你这么漂亮,怎么还没有结婚呀?”

“是的,因为我挑得比你仔细。”

(5)围魏救赵

不取“头痛医头”的做法,而是绕过提问,以奇兵突袭,使对方陷入窘境,从而为自己解围。

当年,台湾海峡一度出现紧张局势,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故意发难:“请问,对台湾问题,贵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我外交官员冷静作答:“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是有点担心,如果贵国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国政府是否能具有维持现状的能力?”

这个妙答把一个带刺的球抛给对方,令其自顾不暇。

(6)系铃自解

有些难题不必回答,原球抛回,让系铃人自己去解铃。

一次,某国领导人在我国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西方记者问:“您在给您的同胞的信中说您的国家已经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附属于外国,您说这个外国是谁?”

某国领导人答道:“你问这个外国是谁,我可以说。但即使我不讲,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提问者完全可以自己作答。

(7)间接回答

有些场合,对方常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用以刺探你真正的意图。或故意提出挑衅性问题以达到诘问、刁难的目的。这样的问题,间接的机智的回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十年代丘吉尔访问美国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就是这个丘吉尔,多次发表演说,力主与苏联联合抵抗德国,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

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去品味。

答话要答得好,答得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应答者本身要具备多种基本素质,如思想理论水平、文化知识修养、机变应对能力等等。

古人云:“厚积薄发。”只有经过长期积累,使自己成为博而多闻,出口成章,文思泉涌的人,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场合,对各种问题对答如流。

高明的插话技巧

一个倾听能手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

根据不同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伺机说一二句安慰的话。

“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十分了解。”

“请你继续说。”

“我对此也是十分有兴趣的。”

此时你说的活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以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二句话来疏导。

“你一定感到很气愤。”

“你似乎有些心烦。”

“你心里很难受吗?”

说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者的误区。他不应对他人的话作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他不应该这样”一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二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

“你是说……”

“你的意见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作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不,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一条重要界限。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了限,就有陷入倾昕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间接提示对方的技巧

广州市有家小理发店。一次,有位高个姑娘走进店来,要女店员给她理一个像日本电影《生死恋》中的女主人公夏子那样的发式。

女店员发现这位姑娘长得俊俏,只是脖子长了些,要像夏子那样把头发盘上去,势必把脖子全暴露出来,不一定好看。但要直说,又怕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她想了下,温和地说:

“大姐,听你口音不是广州人吧?”

“我原籍吉林,到广州好几年了。”

“怪不得,你长得比较高,其实,高才好看,身材苗条,穿裙子也漂亮。”

几句说,把对方说得心里甜丝丝的,双方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对方还未开腔。女店员又说:

“现在冬天到了,头发盘上去,会冻坏脖子的。”

一句话,点醒了对方。可能对方原来也知道自己脖子较长,连忙说:“等等,让我再考虑考虑。”

女店员忙说:“我也正想和你商量,不如理个波浪式,发脚刚好披在肩上,下部卷曲,中间起伏,上面收拢,配上你这身段,保证好看。”

姑娘听后满意地点了点。

对此,如果直接说:“你的脖子长,理这种发式太难看。”对方一定会羞得满脸通红,一气走之。

要使对方明白长脖子不宜理盘头发式这个道理,又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那就应该采取间接规劝的办法。

女店员以拉家常的方式闲谈,先从籍贯谈起,毫不涉及脖子长的问题,当对方说出是吉林人时,女店员立即联想到北方人个子高,于是抓住了这个契机,将话题引到身材上去,几句话把对方心里说甜了,双方已有了进一步谈话的感情基础。然后,不失时机地点到“脖子”这个要害,但又有像是故意挑对方的短。所以,并没有引起对方的反感,却提醒了对方要注意脖子长的问题。

女店员这里采用的就是间接提示法,即通过使用间接的言行暗示,使对方自省自悟以明白事理的方法。

采用间接提示法,是因为在许多场合下,有些话不便直接说出来,但这个意思又要使对方明白,而采取的一种间接说理的方法。

这种不便直言的情形往往是囿于对方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心中的最敏感点。若要同一个人维持友谊,是决不可伤害其自尊心的,更不可故意去揭对方不便公开的秘密。所以,使用间接提示法,就是为了避开那些有可能触及对方自尊心或隐私的言词,而将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引入。

但这种变换角度的方法,要注意掌握好偏离度,变换了的角度既要能避免直接接触及可能伤害对方感情的地方,又要与说明的问题有一定联系,否则,就无所谓间接,也难以达到使对方明理的目的。

会说不如会听

对话,一般是由两方组成的,而每一方都担负着两个任务:说和听。你的“说”是为了对方的“听”,你的“听”又促成了对方的“说”。

在“说”与“听”之间,哪一方对维持对话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呢?从某种意义说是“听”。因为,“听”可以让你了解对方,明白对方意图和需求,从而决定你应该向对方说什么如何说第一系列“说”的行为。

但是,我们周围的许多人在与人交谈时往往缺乏“听”的功夫。他们顾不上听人家说了些什么,或是匆匆忙忙地截断别人的谈话;或是心不在焉地听别人谈话;或是断章取义、截头截尾地对待别人的谈话;或是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同别人谈话时,如果对方将脸扭向一边,一副漫不经心、爱理不理的样子,那么你的谈兴会骤然大减。“看这个样子,他似乎不愿同我谈话,算了,别浪费时间!”有时即便对方也不时附和地说一二句“是吗?”原来如此”一类的话,但他那举止不定的眼神也在提醒你:“别谈了,他根本没听进去。”于是,一场谈话只能半途而废。

相反,如果你的听众是一个聚精会神、侧耳聆听的人,你的心情就会大不一样。“噢!瞧他那副认真听的样子,似乎对我说的事很有兴趣哩,我还可以多说些。”如果对方边听边点头,并不断附之以“嗯”、“嗯”之声,那么你的谈兴一定会受到十分大的刺激,你会产生对自己更大的信心,话题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思路也会变得清晰。

显然,善于倾听无形中起到了褒奖对方的作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你若能耐心地听说者倾诉,这就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价值”、“你是一个值得我结交的人”。无形中,说者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于是,说者对听者就会产生一个感情上的飞跃,“他能理解我”,“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倾诉的机会”。彼此心灵间的交流使双方的感情距离缩短了。

怎样做一个听话的能手呢?

首先,要认真听。仔细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谈话,是尊重对方的前提。热情友好地对待对方和及时肯定对方的谈话,是尊重对方的重要内容。

有位顾客买了一件西服,因为掉颜色回去要求退货,和售货员争执了起来。商店经理闻声赶来,三言两语就使气得发疯的顾客恢复了平静。

经理的方法是:①经理静静地听顾客说话;②等顾客说完,让售货员说话;③经理承认不知道西服掉颜色,并征求顾客意见:“现在怎么处理,本店完全听从您的意见。”顾客说:“有什么法子可以防止掉颜色呢?”经理说:“能否请您试穿一个星期再作决定?您那时候还不满意,请您退货。”结果,顾客穿了一个星期,西服果然不掉颜色了。

做一个听话能手,还要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听人说话要注意礼貌。要专心致志地听,眼光要和讲话者交流,适当以表情姿态呼应对方的讲话。眼光切勿飘忽不定,不要做其他事情和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不要轻易打断对方谈话或接过话头代下结论。只是没听清时才打断对方,有礼貌地提出询问。

要想会听,还得学习一些听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听力训练。

(1)训练所知注意力

要听得准确,首先要排除干扰,集中注意自己观注的对象。有时需要同时注意几个对象,还要学会分配注意力。具体办法可同时打开两个以上的收音机,播放不同内容,然后复述各个收音机播放的内容。

(2)训练听知理解力

理解交谈对手的话,首先要注意对一些含意较深的词语的理解,其次要理解一段话的主要观点,最后要理解对方说话的中心意图。训练方法可以找朋友闲聊,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理解力。

(3)训练听知记忆力

要学会边听边归纳内容要点,记住关键词语。具体训练可在闲聊或听完新闻之后,凭记忆写出来,写得越准确说明记忆力越强。

(4)训练听知辨析力

首先要辨析说话者语义的内涵,其次,要迅速分辨争论各方的不同观点,并加以评析。日常生活中,注意听人争论,练习自己的辨析能力。

(5)训练听知灵敏力

听知灵敏力强的人,听的质量和效率都较高,能很好地在各种场合与各种对象交谈。

给谈话打一个圆满的句号

面对面讲话的过程中,如果达到了讲话的目的,那么就该及时结束谈话了。

当然,讲话的目标直接影响我们同对方讲话的时间或方式。如果你只想向对方陈述某一件事,而且不需要对方作出什么反映或采取什么行动,那么你向对方讲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就可以结束谈话;如果你期望说服对方改变某种看法或行为,期望对方承认你的劝说“明智”,那么,讲话就要直到对方承认了问题为止;有时,对方需要时间来思考你的话,那么你在结束谈话时,就需要根据情况作出不同的的结束语。结束讲话时,总结一下对方和你本人的看法,强调一下共同的观点和看法,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做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客观,不带偏见,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总结。换言之,以尽可能有利的方式描述对方的看法。如:

“感谢你同我讲我个问题。”

“花费了你不少时间。”

“总的来说,你的那个想法有许多合理之处。”

“你的话对我有不少启发,感谢你……。”

最后结束谈话时,你还可以向对方提出一些积极的希望。如:

“我知道你会尽可能使事情成功的。”

有些情况下,例如对方需要时间思考你的话,需要过一段时间再与你谈这件事,你则需要讲一些“活话”,使有关这个问题的谈话以后能继续进行。如: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再约个时间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谈话的结束,不是只道一声“再见”就完事了,临别前要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得体而不失礼,有时还要给下一次交谈留下伏笔。而对着这些情况各异的谈话,不动一番脑筋,不用一下妙招,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完善和发展的。

如果遇到争论不休无法一致的情况时,我们可以转移话题,把有分歧的题目暂放一放。谈点别的,等气氛缓和了再把谈话告一段落。或者来个异中求同: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你的考虑方法和出发点也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可以继续讨论。”“对,我也再琢磨琢磨。”

“咱们找机会再谈。”

用友好的笑声、笑容结束谈话,加上意味深长的道别语,会长时间留在别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