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哈萨坟记事
24938100000030

第30章 探访阿尔寨石窟(1)

兀立的红砂岩

雨越下越大了,且有隆隆雷声从远处传来,在这个缺水少雨的草原,在这个旱情严重的初秋,车子在泥地里打滑,随时有陷车翻车的可能,而我们的眼睛,在雨刷刮去哗哗流水的间隙,却死死盯住前面这座越发清晰的红砂岩,怕千里迢迢的赶来,一不留心会失去它的踪迹。

拿“奇伟”二字来形容这座红砂岩并不为过,它于地形的凸立兀傲,它于历史的丰厚承载,怕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其实就80米高,400米长,可它高耸于一望无际的平坦草原,浑然而苍凉,50公里外就看得到。

以前并不晓得这个叫阿尔寨的地方,只是偶然得知了它位于鄂尔多斯台地,有北魏石窟,跟成吉思汗有关,并保留了蒙元时期的壁画,便心驰神往,专程来找这个地方。于是千回百转,终于看到了突兀得令人惊讶,却绝对吻合于想象空间的这座红砂岩。仿佛是鬼斧神工的一尊雕塑,这块草原上的巨大岩石,于风雨中被蚀得千疮百孔且伤筋动骨,苍老而悲凉,粗犷而雄奇,既具象又抽象,使人肃然起敬,使人遐想无限。

司机技术不错,虽然车子底盘低,车胎过于细腻,仍艰难而幸运地走通了这条泥泞便道,来到红砂岩脚下。雨快停了,乌云由浓黑转为淡黄,除了我和老秦,这里看不到一个游客。事情总是这样,既给你意外,又使你绝望。阿尔寨石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面有规定,下雨天游客不得上山,一是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二是减少红砂岩因风化严重而出现的岩石剥离或坠落。更令人绝望的是,目前正是壁画维护时期,即便雨过天晴,一个石窟也不开。

我们是从江苏过来的,辗转了好几个地方,至少跑了2200公里,最后从棋盘井过来。而这最后的100公里,竟是最为艰难。下雨倒是其次,泥泞也不在话下,关键是到了棋盘井,就在跟前了,却没人知道阿尔寨怎么走;问遍了停车场上的每一个司机,都朝我们摇摇头,爱莫能助。最后是这位黑车司机,知道大概方向,就载了我们过来,竟给他蒙对了。不料到了这里,啥也看不到,白来一趟,能不沮丧么?

于是一向慢性子的我,突然急躁起来,用难听的尖嗓子吵吵嚷嚷,而一向急躁的老秦,此刻却慢条斯理起来,一面跟三位女性门票员套近乎,一面讲我们对阿尔寨如何尊崇与仰慕,讲到女孩子心软。幸运的是,门口又来了一部卡车,带来一队蒙古族香客,司机对我们深表同情,替我们说话,不但让我们免票进入,而且请人开一个窟,给我们看古壁画。所以事情也总是这样,既给你难堪,又使你喜出望外。请教司机的尊姓大名,才晓得他叫巴特尔,是鄂克托旗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对这个石窟负有日常监管职责。在阿尔寨碰到了巴特尔,才晓得我们的运气有多好。

我们看到的是28号窟。只能看这个窟,就看得特别仔细。结果,一下子就发呆了,墙上居然有欢喜佛系列壁画,这是藏传佛教的密宗秘密,画中男女姿势的奇特,绘画用色的大胆,即使去了藏区也没看到过。这座红砂岩原有108个石窟,现有63个保存完好,其中28个中有近千幅古代壁画遗存,虽然我们看到的这10余幅,连它的零头都不及,但已经非常知足,心里喜滋滋的。这红砂岩上另有22座浮雕塔,虽然只看到两三座,也喜不自胜了。

对当地蒙古族牧民而言,阿尔寨是他们心中的圣地,一是他们的祖先,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曾在这里驻跸疗伤;二是他们所信仰的藏传佛教,曾于此地最为隆盛,岩石上有6处建筑遗迹至今清晰可辨,它们曾经是蒙古族居住区最著名的喇嘛庙之一。如今有的洞窟绘有新壁画,以外行眼光来看,觉得这些画也不错,佛教故事,唐卡风格,再过三五百年,也会成为老壁画的。有的洞窟特为供奉成吉思汗,有香火缭绕不绝。而信众把他们的纸币,是用小石块压在露天的岩石上的,风儿把纸币吹得挺欢,有哗哗哗哗的声音。有的却是卷巴卷巴塞到岩缝里,无声无息,不知道塞进去多少钱。采用这种方式,无疑是表明这些钱是献给神的,献给天的,献给成吉思汗的。显然这有别于我们汉地寺庙,将捐款纳入功德箱中,是献给寺庙的。

阿尔寨壁画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我们于阿尔寨壁画的以管窥豹,仍有出乎意料的延续。卖门票的女孩子告诉我们,阿尔寨宾馆里有壁画展览,且有讲解员义务讲解。阿尔寨宾馆就是东面一公里外的那一长溜平房,老秦忽发奇想,现在赶回棋盘井,不如在这里住一宿,感受下草原之夜的静谧气氛,岂不更好?

福无双至讲的是别人的事,那天我们不但免费看了石窟及壁画,而且食宿全免入住这家草原宾馆。宾馆经理姓庄,去乌海开会去了,老秦给庄经理打电话,讲我们是江苏人。江苏哪里?江苏无锡。庄经理居然也是江苏人。江苏哪里?江苏连云港。老秦认识的一个在连云港工作的无锡人,庄经理也晓得,结果就电话通知总台,盛情款待我们。

数十间客房,只住了我们两个游客。我看到了展厅里的那些古壁画,有点儿迫不及待,一搁下背包,就拿起相机往那边走。虽然这些画全是复制品,但心里一直安慰自己,一是聊胜于无,看到总比没看到好;二是真迹与复制品的差异,谅你也看不出多少道道来。再说真迹也看到了几幅,不枉之行了。再说偌大一个展厅,就你一个人看,岂不是贵宾待遇?

这里大约展出了四五十幅石窟壁画,每一幅都至少看了四遍之多。第一遍是赶紧一幅幅拍到相机里,以便回去后细看。结果发觉不对头,没把每一幅的窟名拍进去,只好来第二遍。然后又一幅一幅看它们的细部,捡有趣的拍,这就有了第三遍。

有时候就跪在地毯上看,跪在地毯上拍。有的一看就明白,比如天王、度母、欢喜佛等等。有的是看了简介才看得懂,比如成吉思汗与夫人及四子受祭图、各族众僧礼佛图等等。有的钉住看,眼睛看酸了,脖子看累了,也还是看不懂,不知道这一幅是八思巴说教图,那一幅是梵文、藏文、回鹘蒙古文榜题。

不过外行有外行的办法,看不懂意思就看图案,看不懂图案就看色彩,顶多拿它当抽象画来欣赏。人的身躯不可能通体是明亮的蓝或深暗的红,除非绘画对象在被画前涂了这些颜色。其实,这就是西方现代绘画的重要手法之一,以非现实的色彩,展现绘画对象的或画家本人的隐秘心理。显然这种手法,早在蒙元时期就有,被当时的无名画家所熟知,用起来得心应手。

事实上,这些古代壁画全是具象性的,许多细节都惟妙唯肖,甚而感人至深。我喜欢画了老人与狗的那个情景,老牧民的平静,以及狗的忠诚,给人以更多的想象而不是到此为止。也喜欢壁画中的动物,有骆驼和马,以及狐狸,它们各具姿式,各具神态,百看不厌。还有恶斗场面,骑兵间彼此厮杀,仿佛有呐喊声可闻。这时候,窗口有晚霞出现,室内光线已暗了许多,自己也忘了这是古代壁画,且不再介意它们是复制品,只沉浸于蒙元年代,想象着当时蒙古民族的草原、骑手、战争、信仰和意志;在这个确切而真实的空间中,突然逾越了数百年的时间跨度。

后来是哈斯来了,老秦也来了。哈斯是阿尔寨石窟专职讲解员,她来给我们解说这些古壁画,于是我开始了我的第四遍的观看。其实对于八思巴及回鹘,我是略知一二的,比如八思巴之于蒙古文字的地位,有如苍颉之于我们汉字的始创。没想到此刻与蒙元文化竟离得这么近,了解得这么真切。许多抽象概念,忽然间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心里就有了突如其来的亲切感。哈斯对我们讲,敦煌学者看了阿尔寨的壁画,感觉有的比敦煌的还好,极其珍贵,极有艺术价值。

两个蒙古族女孩

哈斯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蒙古族女孩。她亭亭玉立,开朗大方;头发上夹了一道时尚的白色波浪形头箍,上面套了短外套,腰部露出白内衣,底下穿的是紧身裤,一身都市女孩装束。她说她在外地读书的时候,有时皮肤给太阳晒黑了,人家就问她是不是印度人,把她气得不行;若没给太阳晒到,皮肤白得很,人家就问她是不是俄罗斯人,心里就美滋滋的。老秦问哈斯,有没有蒙古装穿了来给我们拍照?哈斯不但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且带来另一个也身穿蒙古装的女孩何杰。她们一同走到草原深处,背对远处的桌子山以及雨后天晴的晚霞,给我们摆pose。何杰穿的是蓝图案白底长袍,是谓蓝天白云,乃最典型的蒙古族女装。

何杰也是蒙古女孩,也是内蒙古人,但她的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女孩来这里当志愿者,甚而决定在这里定居,是我极想知道。这里是鄂尔多斯草原的纵深腹地,阿尔寨隶属于一个叫阿尔巴斯的苏木(即行政乡),而这里的阿尔巴斯羊,就是鼎鼎有名的鄂尔多斯羊绒的正宗来源;阿尔巴斯苏木隶属于鄂托克旗,而鼎鼎有名的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就是鄂托克人。后来我收到何杰一封email,她说“欢迎你再来美丽的鄂托克”。美丽的地方之于钟情于此的女孩,有如美丽的女孩之于日夜想念她的男孩,这往往是情感多于理性,无法深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