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女儿:你真好——如何把女孩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
24889600000088

第88章 如何矫正女孩的逆反情绪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形态。同时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

逆反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绪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们对逆反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准备状态。

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必定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如表情、体态、语言、行为等。因而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逆反心理表现出来的逆反现象。

例如,孩子的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实施教育时,为了让阅历和经验不足的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去说教抑制孩子的好奇心。而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则听不进大人们的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就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

孩子的逆反心理从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他们有较强的行为能力和自理能力,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想摆脱父母,自立自强。但俗话说:“在父母面前,你永远都是孩子。”父母却无法相信孩子已经长大,仍然要主宰孩子的大部分行动。因而孩子会渐渐地疏远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会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特别是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父母的伤害时,往往会加以反驳,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如:家长在朋友家或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数落孩子的缺点。这些不当的教育方法,便是引发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作为家长,必须能及时洞察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时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对孩子具备爱心的同时更应具有童心,教育者应适当给孩子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孩子而抑制其好奇心,孩子在实践中虽然走了弯路,但其成长经验远比家长的说教强上百倍。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幼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要留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

家长要与孩子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更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管教孩子,真诚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当孩子对大人提出的一些要求、见解时,家长不要搪塞了事,而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丧失信赖度,阻塞他们心灵的通道。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更要看到自己的孩子的长处,要多体谅孩子的难处,应善于理解孩子。不要给孩子加压,不要老是以其他榜样与孩子作比较,如果榜样起不到作用时,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而欲速则不达。让孩子有愉快轻松的心境,这样孩子才能正常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