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4837600000010

第10章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3)

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学这个学那个,一点思考的时间都不给孩子,长此以往只能让孩子感到疲倦和腻烦。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也需要有自己想法,而这一切都需要他们有独立支配的时间才可以。为了能让孩子的身心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懂得给孩子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孩子能自由、快乐、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别害怕孩子的“贪玩”父母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贪玩的话,一般都会很担心孩子因为贪玩而耽误了学习。孩子的玩耍过程是最容易体现出他的兴趣和爱好的,如果家长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的话,可以对他的这些兴趣和爱好做适当的引导。引导得好,就可以寓教于乐,不但让孩子体会了玩的乐趣,更让孩子学习了重要的知识。

上小学五年级的涛涛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学习之余玩拼图和魔方。他把零花钱积攒起来,买了各种各样的魔方和拼图。涛涛班上的很多同学对他转魔方的绝活非常佩服,一个颜色混乱的魔方,到了涛涛的手里,几下子就变得整整齐齐。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涛涛还用这个绝活拿过奖。

涛涛的爸爸一直很担心涛涛因为玩这些耽误了学习,他很生气地对儿子说:“你天天不好好学习就玩这个,这个是几岁孩子玩的啊!你现在都多大了,你面临的问题是怎么考上一所重点中学。你以为玩这个东西就能考上重点中学了吗?”

涛涛不出声,但是心里非常难过。爸爸接着说:“眼看快要期中考试了,从今天起,没收你的所有魔方和拼图。你考上重点中学的那天,我会把这些东西全部还给你。”说完,爸爸就把他所有的拼图和魔方拿走了。

失去了魔方和拼图的涛涛开始变得失魂落魄。上课注意力下降,整天愁眉苦脸,精神不振,成绩也下降了。期中考试,涛涛的成绩当然不理想。老师把涛涛叫到办公室,问:“涛涛,你为什么连最拿手的数学都没考好啊,能和老师说说原因吗?”

涛涛委屈地把爸爸没收自己魔方和拼图的事情对老师说了,老师问:“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玩这些东西啊?”涛涛说:“有的时候,我有什么想不通的问题就会玩一会儿魔方,把那些魔方弄好时,我的问题就能想通了。”老师觉得涛涛并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迷恋电脑和游戏,只是把玩魔方和拼图当成一种兴趣爱好。正因为涛涛的爸爸剥夺了他这个爱好,才让涛涛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于是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涛涛的妈妈。

涛涛的妈妈知道这件事后,对涛涛的爸爸说:“涛涛这个爱好也许耽误了他的学习成绩,但是你突然让他失去了爱好,他的学习并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如果想要提高涛涛的学习成绩,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不如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让他增强对自己的信心,这样反而有利于他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成绩的提高。”

涛涛的爸爸听了这样一番话后想了想,决定把涛涛的宝贝全还给他,并且跟涛涛说:“爸爸以后不会再阻止你玩这个,而且如果涛涛能考出更好的成绩,爸爸还会给你买更多更好玩的拼图和魔方。”

涛涛听完爸爸的话,特别高兴。从这以后,他好好做功课,上课认真听讲。为了能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比以前努力多了。当然,涛涛的爸爸也没有食言,在涛涛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后,爸爸真的为他买了几个很经典的魔方。

玩和学习并不矛盾,如果家长能让孩子在玩乐中开发智力、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信,就可以让孩子进步得更快。

冯先生的儿子从小就特别喜欢玩,冯先生经常给儿子买玩具。如果是复杂的玩具,儿子总是喜欢将玩具拆完了再装上。但是通常情况下,儿子都是拆完以后怎么也装不好。这个时候,冯先生往往会坐下来和儿子一起“玩”。儿子看着冯先生将玩具拆掉,然后再装起来,反复两次,他就能自己完成这项工作了。因为这样的训练,儿子在幼儿园的手工课上成绩总是最好的一个。

在儿子上初中的时候,他又迷上了四驱车。于是,冯先生给儿子买了很多四驱车。冯先生规定儿子在上课的时候不能玩,到了休息的时候怎么玩都行。孩子严格遵守父亲的要求,只在休息的时候玩。他经常将自己手里的四驱车进行改装,希望可以达到最快的速度,在转弯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冲力过猛而滑出轨道。因为四驱车的改装需要很多物理方面的知识,所以他在物理学习上更加用心。这样,他不但完成了四驱车的改装,还轻松地学好了物理。而且他还把改装四驱车的心得发表在一篇玩家杂志上,获得了很多玩家的认同。后来还因为这篇文章获得了一个名牌大学的特长生报名资格。

不仅如此,冯先生的儿子还特别喜欢进行模型的制作和拆装。什么舰艇模型、飞机模型、建筑模型,结构越复杂的模型他的兴趣就越大。在这些模型的拆装中,有时候需要一些很复杂的专业知识,冯先生的儿子为了能够更好地“玩”,也就加倍努力学习。他经常会跨年级找书看,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在“玩”的时候根本不够用,所以要把一些知识提前学好。这样的想法无疑增强了他学习的动力。

不仅如此,冯先生还刻意培养儿子玩的兴趣。有一次,在出差时,他看见一个小贩卖的陀螺很特别,不仅转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也很稳定。于是冯先生就买了这个陀螺,拿回家和儿子一起研究,儿子用物理知识很容易就解释了这个陀螺转动的原理,但是冯先生的目的却不止于此,他希望儿子在研究之后也能做一个同样的陀螺出来。孩子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知识,而且又利用知识对陀螺进行了改造,最后孩子做出的陀螺竟然比冯先生买的那个转起来更加灵巧。

很多人都羡慕冯先生,说他有个天才儿子。但是,冯先生说儿子的智商其实并没有达到天才的标准,只是因为他懂得在玩的时候充分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如果弄不明白的话,他会用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去钻研。

很多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为了玩去钻研的话,就觉得孩子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呵斥孩子。所谓“一巴掌打掉一个天才”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其实,不要怕你的孩子贪玩,只要在孩子玩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孩子,将有趣的知识变成孩子玩乐的内容,那么你的孩子也能变成天才。

给孩子发挥特长的余地读初中三年级的马超平时学习十分紧张,因为功课繁重,马超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玩。但是,马超爱好唱歌。在唱歌的时候,马超就会感觉非常放松。电视上的歌曲节目马超也十分喜欢看。马超最大的烦恼就是,他的父母从来不让他看这些节目,而且一听见他唱歌妈妈就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唱歌呢。别唱了,快点去看书吧。”

马超的这个特长只有在学校的时候才能得到肯定。学校有什么集体娱乐活动的时候,同学们总是推荐马超上去唱歌。音乐老师也把马超招为合唱团的成员,而且还让他做领唱。

有一次,马超因为学校的合唱排练回家晚了。一进门,妈妈就问:“这么晚了,你去哪儿了?”

马超说:“学校要排练节目,老师让我去唱歌。”

妈妈说:“老师有没有说唱好这个歌就让你上重点中学啊!”马超低下头,心情非常沮丧。妈妈又说:“不要再去参加什么合唱排练了,好好看书,准备考试吧。”这时马超抬起头来对妈妈说:“我喜欢唱歌,可是老师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唱歌才选我去参加合唱团排练的,老师说选我是因为我唱得好。”妈妈冷漠地说:“你唱得好,也唱不上重点高中。”马超听了妈妈的话,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屋里。

第二天,他仍然去参加学校的合唱排练。等马超回家的时候,时间又很晚了。这次他没有听见妈妈说什么,但是回到自己的房间一看,平时积攒下来的那些最喜欢的唱片都不翼而飞了。马超问妈妈有没有看见,妈妈说:“为了让你专心读书,我已经把那些东西都扔了。”妈妈的行为让马超既伤心又愤怒,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屋里关上门。从此以后,很多人都觉得马超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唱歌了,也不再笑了,整天心事重重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学习不用心,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并且把孩子的特长当做一块无价之宝,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特长对学习没有好处。

有个寓言说:森林里准备建一所动物学校,学校招收学生的目的就是想把学生们培养成全才。这个全才的标准是:学校的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游泳、飞翔、爬行,而且还要学习挖洞。学校要求学生们参加相同的课程。

跑步是兔子的特长,但是在上游泳课的时候它差点淹死;老鹰擅长飞翔,但是如果让它挖洞,它就特别痛苦,而且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挖出洞来;因为要努力地练习挖洞,老鹰最后连怎么飞翔都差点忘了。

家长们在看这个寓言的时候,也许会不以为然地说,人是高级动物,怎么能和这些低级动物相比较,孩子如果努力的话,就一定能学好。

真的是这样吗?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为此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确实是拥有多元智能的高级动物,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7项智能。但是,这7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语言、音乐、人际关系这些智能比较发达,但是数学逻辑就比较差。也有的人身体运动和自我认知比较好,但是语言和空间智能就比较差。这就说明每个人的智能都是有强有弱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培养孩子的特长,而不是扼杀它们。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强势的一面自然就有弱势的一面,如果一味地发展孩子的弱势而不去重视孩子的强势,就可能让孩子一无所成,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庸才。很多成为大师的人,并不是勉强自己成为大师的,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且将特长发挥得很好。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