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海故事精选
24693700000031

第31章 伍山石窟奇观

地处岳井洋畔,坦荡如砥平原上,隆起五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即松岙山、道士岩、不周山、缆头山和石兰山,当地人把这五座山称为伍山,同时,亦把这五山作为当地伍山的地名来称呼。

百余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这五座山其实也是悬水岛屿。大自然的造化,五座岛屿逐渐形成了石质坚而韧,石色白而净,石面光滑而无疵,石纹节理,多见垂直,适宜人工开采的大石窟。

据考证,宋元代时伍山的五座岛屿就开始采石了。石匠们在悬水岛上安营扎寨,常年累月露天劳作,在岩石上用钢凿,俗称“麻雀”。打出的一个个洞,称为“雀洞”。再用大铁锤不断敲击,各个“麻雀”从不同的方位向岩体深入,通过共振的作用,致使页岩与基体分离。就这样,石匠们不怕苦、不惧险,常年在悬崖绝壁上孜孜不倦地开采着。几百年来,伍山石宕不知采出多少块石板、石条运往各地,用于造桥、铺路、砌墙,这五座岛屿因大批采石也就成了采石场。在岩石上开采后所形成的洞穴中,小的洞指石宕,大的洞指石窟。这些石宕、石窟,形状独特,千姿百态,有的形如巨钟,顶如覆锅,四壁如桶:有的状似古代军旅幕帐,长崖峭壁,雄伟惊险:有的横竖旁出,怪石嶙峋,犹如迷宫;有的像巨大方井,垂直而下,深达数十丈,乃至百余米。毗邻方井的岩壁仅隔几十厘米,俯览绝壁深渊,令人头昏目眩,心惊胆战。洞窟的组合形式,有的是弧形、双洞或多洞相通的群洞,上下垂叠,左右相通,洞洞互连,洞洞生奇,曲折回环,幽深莫测,入洞仰望,穿岩透空如窗,削壁横切似长廊,上下层叠成楼阁;有的洞窟积水成潭,一泓碧水,晶莹如玉,深不可测;有的是洞壁渗水织彩,天然壁画,奇妙无穷。其中最大的石窟,可容纳数千人。窟内冬暖夏凉,风雨无虑,可休闲,可娱乐,真是洞天福地。六百年前的诗人张岱,对前人采石遗景不胜感叹道:“谁云鬼斧神镂,竟是残山剩水!”

伍山石窟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个瓮中捉鳖的故事。沿海地区常有土匪扰乱,石窟便成为四周百姓的避难所、部队的作战场,窟内吊桥一拉,任你有飞天的本领,也难以前进半步。有一天,土匪进入石窟,还没搞清方向,已被俘虏了。伍山石窟可以说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