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海故事精选
24693700000030

第30章 岔路九顷荷花塘

岔路镇干坑村有个九顷塘,每年盛夏季节,满塘红花绿叶,荷花怒放,争奇斗艳,煞是好看。朵朵荷花亭亭玉立于绿波丛中,微风阵阵,清香扑鼻,沁人肺腑。古时,诗人对九顷塘荷花作了许多词与诗,进行形象深刻的描述。“避暑来游九顷塘,池荷冉冉结莲房”,“缓步麦堤采野芳,红莲天艳动波光”,“莲花依水立,香气逐人来”诸如此类咏九顷塘莲花的诗句,不胜枚举。

自南宋以来,岔路于坑村的九顷塘荷花自生自长,年年不绝,早已是美丽的景点。干坑村陈氏谱中有《荷塘戏鱼诗》记载:“最好荷花九顷塘,鱼儿争戏泛春光;西湖风景无多让,瑞气旱知得一乡。”当时干坑村,每逢荷花盛开,乡人必有登科者。荷花与干坑村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荷花盛开之时,干坑必定太平无事,五谷丰登,百姓安宁。

在20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的三年,九顷塘荷花说来也怪,一朵不开,满塘都是猪头菱。所以“观荷知年情”,成了干坑村民间预测农事的习俗。“荷花出污泥而一尘不染”的洁白高尚的特色,亦是干坑村民作为培植人生耿直强悍、勤劳朴实品德的象征。

九顷塘有115亩面积,蓄水量可达10万立方米,对这样大的九顷塘的由来,在干坑村说法也不一。

有的说,古代这里出了个贵妃娘娘,挖塘种荷花,显示荣华富贵。又说两条龙为争夺葛仙翁所赠的金丹,翻滚成塘再说是人工所挖。岔路在北宋开始就建有大规模的窑瓷场,熔烧瓷品要有好的泥土,九顷塘的泥土带有白锡成份,属粘性,完全是适应烧瓷用的。所以说,九顷塘是被烧瓷品挖去了泥土,成了当时窑工取土的矿床,在窑场废弃后蓄水而形成了塘,尔后又种上了荷花,才成为今天的荷花塘了。后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岔路地区一带的实际,也有实例所证实。

1998年,同三线高速公路施工时,在岔路虎头山、茶山一带挖出了大面积的瓷片和窑具,在九顷塘附近曾多次发现类似的瓷品,说明窑瓷场地的范围相当大。而今,九顷荷花塘成了人们观莲、赏莲的一大亮丽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