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海故事精选
24693700000026

第26章 西岙村古韵

位于长街镇北端宁海象山交界处的西岙(原名西洲)村,三面群山环抱,村前有一座大水库(原为海港,直通村口,1951年被堵成大水库),环境清幽,风光秀美。这里自五代开始就有古民居住,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古村落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东晋的集福寺,规模宏大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墓道石刻;有右丞相兼枢密使的叶梦鼎从朝返乡的更衣亭,三座南宋石拱桥,南宋理宗降旨建造的全国独一无二的“四姓合祠”(陈郑周王四姓),千年古柏等古树名木;有一条进出村口的砾石古道……古村古意盎然,魅力无穷。

村北的白岩山(长街第一峰)前,有像棋盘的岩石,传说是仙人在此下棋后的遗迹。古时,村中有个叫“王子”的樵夫,以打柴度日。一天,他在打柴时看见两位鬓发苍苍、胡须飘飘的老人在岩石上下棋,爱好下棋的王子落了魂似的放下柴杠、柴刀呆在旁边看着。王子想看完这局棋,就赖着不走。王子一边看下棋,一边见山下庄稼一会儿青,一会儿黄了又青,青了又黄,两位老人的棋仍不见输赢。其中一位老人对王子说:“小青年,你何必介长时间看我们下棋,现在可以回去了。”王子准备回家,却不见自己的柴杠、柴刀,路也找不到了。另一位老人见到这位小青年慌慌张张,随手折下几根茅草杆折成草马,叫王子骑马回家,并吩咐:“不见到亲人别下马。”

王子回到村庄,村庄变化异常,找来找去找不到自己的家。这时,墙弄里走出来一位手持拐杖的老太太,王子忙上前打听:“请问老太太,王子的家在哪里?”老太太回答:“我村没有这个人。”王子又问:“王子的儿子王千在家吗?”老太太听了吃一惊说:“王千是我老头王丙的爷爷,我在小时候听说王丙的上代太公砍柴度日,有一日上山后不见回来……”老太太话未说完,王子忽然不见了。这个神奇传说在西岙一直流传着。

西岙有条溪水要转过三十六个弯才能奔向大海。这三十六个弯的清水白带,是西岙的风水带,是该村兴旺发达,出三十六个大官的征兆。在鼎盛的南宋时,就从这山窝里走出了被度宗皇帝赞扬为“生同乎里,仕同乎朝,文章政事历历可观,忠孝节义不愧科名”的右丞相陈吉甫(即叶梦鼎)、发运史郑霖、国子祭酒周成童、翰林学士王良宠。宋时有“父御史、子御史、父子三御史:兄进士,弟进士,兄弟四进士”和“三十六位在京官,三斗三升芝麻官”之说,西洲陈氏被誉为“盛朝浙左无双族,大宋江南第一家”。西岙的民间民俗风情也很有特色,以正月十八日为“灯日”。灯日之夜,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旌旗簇拥,双龙交舞,“忽然掉尾归大泽,忽然昂首凌苍穹”。西岙的双龙还有个神奇的传说。西岙陈氏十一世祖、进士出身官居礼部右司郎中的陈文纬告老还乡,途经扬子江,忽然风浪大作。陈公仰天哀告,忽见两条真龙护住船的两舷,使船安然无恙。陈公随即绘下两条龙的形象,回到家乡叫人制作两条大龙,并定下每年正月十八日夜,双龙飞舞以报答天恩。

古往今来,西岙古韵有这样两首诗来描述:

“一带清流活水源,红花碧树少尘喧。

古桥古墓古寺院,新路新楼新果园。

世人何必慕桃源,路转岭头鸡鸭喧:

翠叠梯田香溢圃,勤劳致富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