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机关高深。机关很多人阅历丰厚、城府颇深,说话、办事、为文“春秋”笔法,暗含玄机,让人猜不透,摸不着。更有一些人深藏不露,平时看不出来,但在事关己利的关键时刻,总能打出一把“好牌”,以“盖”其余,把自己的事办得漂漂亮亮,妥妥当当,你不五体投地地佩服都不行。
面对如此“很精彩”、“真无奈”的“外部世界”,难怪人们发出身不由己的感叹了,从心里说,我们都是能够理解的。但真的就像有些人说的,是无可奈何、自己不能控制的吗?真的就要因此而随波逐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吗?
笔者认为,一个成熟而合格的领导者应该主动地应对环境,理性地驾驭自我,积极地主宰自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官位更大、地位更大的成功人士,面对同样的情况甚至是更复杂的局面,能够适度把控言行,理性驾驭情感,坦然面对生活,做到处纷繁而不乱,出污泥而不染,超脱淡定、指挥裕如、拨冗去繁、举重若轻。归根结底,由己不由己,关键在自己,是随波逐流、任意而为、自怨自艾,还是淡定自如、从容应对、洁身自好,全在自己的把握和道行。
(1)要管住自己的时间
对于身处职场的领导者而言,时间已不再是“自然人”状态的私有财产,而是“公私合营”的共有财富。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对时间这块定量的“蛋糕”进行合理“分割”、统筹“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益。一要打好时间管理的“小九九”。在工作实践中,领导者必须确立“时间就是财富”的理念,学会运用管理有形财富的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配置,科学调度。二要掌握配置权力的“分身术”。必须把握轻重缓急,善于分工授权,把那些应该由下属和下级完成的任务分解下去,使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集中时间去办自己该办的事情,做自己必须做的工作。三要争做调度时间的“明白人”。领导者应该成为时间的积极拥有者和理性消费者,不要轻易让渡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2)要管住自己的情感
国外领导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80%的因素来自情感方面,只有20%的因素来自智力方面的影响。无论其结论是否科学,足以说明情感因素的极端重要性。首先,要正视情感。领导者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因各种机缘,总要与其他人建立一种复杂而稳定的社会关系,如亲属、朋友、同乡、同事等。如何面对和处置这些关系,既考量领导者的道德素养,也考量领导者的政治智慧。其次,要驾驭感情。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要重公情而远私情,养正情而祛邪情,动真情而弃虚情,把重情义与讲道义结合起来。在原则问题的处理上,要按规矩出牌,绝不能感情用事。最后,要调适心情。良好的情绪是加速人与人、心与心之间融合反应的催化剂。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把积极乐观的情感传导给团队成员,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要管住自己的嘴
对于干部而言,无论哪种情况下说“假话”,都将影响领导者话语的公信力和人格的吸引力。领导者还要学会说“新话”,作为领导者,必须与时俱进,要向书本学习,增强自己说话的厚度;要向实践学习,增强自己说话的宽度;要向老百姓学习,增强自己说话的温度。
(4)要管住自己的欲望
一个精神空虚的人,欲望往往会四处奔突,一个心理龌龊的人,欲望往往会枝叶横生。因此,首先要净化心灵,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也必须用高尚的价值追求去净化心灵空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始终保持一种清醒、一种理性和一种自觉。其次要善待欲望。欲望的双重特性决定领导者必须走出两种误区,一种是把欲望简单地看成“洪水猛兽”,一概封杀;另一种是打着追求自由、解放人性的旗号,放纵欲望。最后,要唤醒自我。领导者必须始终保持如临深渊的警醒和如履薄冰的谨慎,不要让不健康的欲望侵占和玷污自己的心灵家园,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使欲望之舟始终在规范的航道上运行。
(5)要管住自己的权欲
一个正厅级干部日常就很骄横,被双规之后,省纪检一名正科级干部代表组织找他谈话,这个老兄竟气势汹汹地责问:“为什么要抓我、关我?有经济问题的又不是我一个,为什么不抓他们?”但这位科长没有被他的气势吓倒,对他冷峻地说“你吼什么吼!给我坐下。大街上苍蝇多着呢,你这只苍蝇飞到了我屋子里,我就抓你。你告诉我,还有哪些人有经济问题,我马上就去抓!”几句话,就把这个正厅级干部镇住了,他瘪了。这位科长后来谈起这件事,不无感慨地说:有些大官,成了阶下囚了,还那么飞扬跋扈,真不知道天高地厚!正是这种不知天高地厚之人,最终往往曝光出丑、丢掉宝座。
★★★
一个成熟而合格的领导者应该主动的应对环境,理性的驾驭自我,积极地主宰自我。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要能够适度把控言行,理性驾驭情感,坦然面对生活,做到处纷繁而不乱,出污泥而不染,超脱淡定、指挥裕如、拨冗去繁、举重若轻。归根结底,由己不由己,关键在自己,是随波逐流、任意而为、自怨自艾,还是淡定自如、从容应对、洁身自好,全在自己的把握和道行。
6领导者“会说不如会做”,是吗
我们这里所说的“会说”,是指善于宣传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思路、理念,善于发动、组织、团结员工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善于与员工沟通、做思想工作、理顺情绪、解决矛盾;“会做”就是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作风,有干实事、干成事的本领和行动。只有“会说”,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只有“会做”,才能有效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不断开创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说”与“做”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全过程。实践中,无论是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是在媒体宣传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说与做对立起来,什么“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等,似乎两者是不可容的、是对立的,由此引起许多无谓的争论,树立了一种不好的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一些人对领导工作的本质认识和把握得还不够全面。
其实,说得好与做得好是完全可以有机统一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历来为世人称道。语言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语言的诠释,两者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从辩证法的角度讲,说与做是每一个职场人士特别是领导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做”是前提、是根本、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说”是手段、是方法,是让人们更好地认知目标的重要性。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从实践的角度讲,既要想说又要想做,既要会说又要会做,既要说好又要做好,这是一名领导者应该追求的目标。在说与做的问题上,有两种极端情况,虽不普遍,但也要引起注意:
①只说不做或说得太多做得太少。芳香的花不一定好看,会说的人不一定能干。有的人由于秉性的原因,往往喜欢说大话、说空话,给人一种说的多做得少的印象。有的人讲话慷慨激昂、振振有词,乍听之下,颇能感人,但往往是坐而论道,说完了也就完了,看不到后续动作,给人一种耍嘴皮子的感觉。还有的人言而无信,说一套、做一套,随意开“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使自己的形象受损、名誉受损,如墨子所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的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夸夸其谈、自我炫耀、信口开河,其实是把自己暴露给了别人,同时也显出自己修养的不够。
②只做不说或说得太少。从观念上来说,过去领导者强调多做少说,务实多干。从国情上来说,对领导者的评价更多的是看他做得怎么样,看工作的实效,而不像西方民选政治下,领导人要靠他的演讲去打动选民、获得选票。有的领导者,虽然工作操劳,扎扎实实,但由于只做不说,满足于管好自己,闷头做事,不善于做宣传、引导、说服工作,往往成为“光杆司令”。有的处于“失落”状态,不会说、不善说,与上级说话,说不上去,与下属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员工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样的领导,下属怎么去信服你呢?
论语中提倡的“敏于行而讷于言”,成为中国儒家士大夫的代表形象,可“讷于言”对于一名现代领导者来说却隐含着缺陷和危机:当领导者面对一群满怀期待的听众讲话时,如果磕磕绊绊、语无伦次,发表就职演说时,如果手心冒汗,声音发颤,面临一场艰苦的招商谈判时,如果总也找不到说服对方的突破点,当需要率领下属去完成一项挑战性工作时,如果无法唤起众人的激情和力量,当处理突发事件、面对媒体镜头时,如果不知道怎样张口才能说得妥帖、恰当……那么大家就会有一个印象,这个领导者“不怎么样”。
固然,有了才干,即使口才不好,也可以达到目的,但会说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在许多组织中,善于“说”非常重要,“说”是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个性张扬的时代,会说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出决策、安排工作、提出要求要说,与人沟通、接受担责、汇报情况要说,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要说。而且,说话水平也是一个人工作能力、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思路清晰、知识面宽的体现,也是阅历丰富、应变能力强的体现,没有好口才一般很难驾驭复杂局面。更何况正确、精准的表达,有助于直接表明领导的思想意图,更加有效地号召、鼓舞人。很多时候,下面的普通员工往往通过领导的语言水平来判断领导水平的高低,因为其他情况他们基本看不到。领导如果擅长讲话,滔滔不绝,能打动人心,人们就会感觉他水平高、有思路、能力强、就对他有好感,评价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尽管有些领导可能只会耍嘴皮子,是个“大忽悠”,但他仍能给不明真相的人造成一种水平高的印象。所以,讲话艺术,关乎领导在员工中的形象和口碑,不可不重视。
当然“会做”确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说漂亮话只是表明态度,做漂亮事才能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果说,立言是立行的先导,那么,立行就是立言的检验。有时候话不一定说得多么动听,基调不一定定得多么宏大,要紧的是讲真话、做实事,言必信、行必果,这是鼓舞信心、激发力量的基点。另外,对于领导者来说,下属不仅会听其言,还会观其行。说与做相统一,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员工。
在中国官场,到底是“说得好”重要,还是“做得好”更重要?一份问卷调查显示,74%的人认为,“做功”和“唱功”俱佳者容易得到提拔。在回答“您认为口才对领导者来说是否重要”时,有高达81%的人认为“非常重要”,17%的人认为“一般重要”,只有2%的人认为“不重要”。
常言说:“光说不做是没把式,光做不说是傻把式,又说又做才是好把式。”“会说”与“会做”是一个人的两项基本功,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是说的行家,又是做的里手,既说起来头头是道、入情入理,有吸引力、感染力,又做起来可圈可点、扎实肯干,既要讲话时能抓住要害、透彻分析,又勇于探索、兢兢业业、建功立业。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说与做更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说与做的多少,有时泛泛地谈既要会说也要会做,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不能把会说与会做进行单纯的对比,简单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而且会说也好,会做也好,都必须看场合、看时机、看事情、看对象。作为领导者,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
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其说与做的分量应该是不同的。对于高层领导者来说,指导工作、公开演讲、会议报告、鼓动宣传等大场合比较多,客观上对口才要求比较高,相对地,说的成分应该大一些,说得好比做得好有时更加重要,说得好大于做得好;而对中层领导者来说,既有安排部署、沟通交流、指挥命令等说服工作,也承担着一些具体、日常的工作,这就要求既要说得好,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要做得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而对低层领导者或一般员工来说,则主要是做具体工作,做得好是主要的要求,对说得如何可以要求低一些,甚至只要做得好就行,做得好大于说得好。
(2)因事而异
领导者对待不同的事情,说与做的成分、比例也应有所不同。
①有的事只做不说。从事涉密事项的领导者,掌握着别人不知道的许多秘密,这时就要求只能做不能说,要经受住寂寞和诱惑。另外,对自己的上级领导交办的不同事项、管辖责任不太明确的事项、涉及其他部门的内容,等等,都要做到只做不说。
②有的事多做少说。多做少说的适用性更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能说会道,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样样在行,受大家欢迎,这是正常现象。善于说话的人,大家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亲和感和信任感。然而,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光靠耍“嘴皮子”吃饭,要会说更要会干、肯干。但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够说,又能说多少,都要细细琢磨。任务完成前不吹嘘,工作进程中不浮夸,事后不找任何借口,专注于工作的质量和成果,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注意力自然就放到“做”上,“说”也是围绕着“做”展开,“说”的内容被局限了,也就达到了“多做少说”的目的。
③有的事边做边说。该表明的态度要表明,该表达的内容要表达,该解释的问题要解释,这也是领导者在工作中应奉行的原则,这时就要做到边做边说。
④有的事不做不说。不做不说就是如果不是亲自负责的事项,不是亲历的工作,更要万分小心,不要在言语中有所涉及。不说不做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对于他人从事的工作,如果我们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要急于表态和评价。乱讲话,很容易使同事间产生误解,上下级也会认为你不够成熟。
⑤有的事多做多说。比如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特别是一些应急性工作时,不仅是在领导面前反映本单位的工作情况,也反映了个人的综合素质,既要多做,也要多说。再如接待来宾。很多来宾慕名而来,学习经验,这时领导者通俗、正确的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做的工作都明白无误地说出来。再如带着上级领导的意图去协调和落实工作,也必须准确而到位地表达,说与做都不能少。
⑥有的事会说会做。一是说话要讲原则、讲大局、讲正气、有分寸,不说大话空话,不说掉板话,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己不了解真实情况或把握不准的事情要三思而后说。二是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一举一动,保持良好的领导风度,不摆虚架子,不作秀,更不能自恃有权,胆大妄为、胡作非为。三是要牢记自身所担负的职责,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努力去做,做了也要坦诚地对外界公开,不能说了不做,也不能做了不说,以免外界产生怀疑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