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碧水蓝天畅想曲
24549900000019

第19章 在这里呼唤春天的来临——仙桃市沙湖镇环保纪行(2)

沙湖省级湿地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规划条件。稻草湖及其周边涨落带滩涂湿地,面积为418公顷,为水鸟重要的栖息地,也是其他野生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建湿地公园时,他们将该区域规划为禁入区,通过设立界桩和警示牌,严禁人员进出,只允许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围绕湿地的保护对象和保护目的,根据公园特点,将有重点地开展科研工作,通过湿地监测和科研,探索湿地演变规律,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为湿地保护、恢复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他们为便利科研工作和开展对外合作与技术交流,在公园管理部设科研中心,并拟在关山建立一处鸟类环志站。

“沙湖湿地公园是迄今为止我省唯一一个以大面积芦苇荡自然环境为主的湿地公园,其中又包括了湿地植物保护、湿地动物保护和湿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因而独具生态特色与民族风情。”有关人士如是介绍。芦苇编织工艺、传统芦苇造纸、传统湿地捕鱼、皮影戏和沙湖渔鼓等则展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湿地放濠”奇观。沙湖湿地外滩每年经1至2次的洪水浸漫后,坑、沟、渠自然聚集了各种野鱼。待秋冬季节,回落的东荆河水与沙湖湿地形成落差,渔民们开始张网收鱼,谓之“放濠”。

“放濠”,是东荆河外滩渔民们的盛典,每年从10月份开始,共60天左右,每天收获的野鱼有四五十吨,大多销往武汉等地。

那段时间,水欢鱼跃,车马鼎沸,东荆河畔终日被层层叠叠的欢声笑语所笼罩。而浩渺湿地,则淹没在喧闹的人群和腾跃的鱼阵之中。

现在,“沙湖湿地公园”开发规划已基本成型,即将开建。

季节更迭,转换生命色彩

这里是一片绿色的海,这里是一首流动的诗。它有海的大气,有诗的意境。

清晨,当一缕阳光初现天际,这片土地开始从沉睡的的梦幻中醒来。远远的天边,树影如黛,还沉浸在梦乡中的的河水,被鸟儿划过的剪影唤醒,舒展着柔和的曲线,热情拥抱着这块绿意盎然的宝石。

候鸟是湿地的主人。她们用如诗的飞翔来追逐这种生存空间,南来北往是她们的宿命。

湿地的春天恬静而多彩,各种各样的野花落满了三月的沙洲,嫩绿的野草铺展整片郊野。和煦的微风轻轻吹拂,一望无际的初生芦苇,形成了波涛起伏的绿色海洋。芦苇丛中,水禽珍鸟欢快高歌,表达着对这块故土的深深爱恋,形成了美妙的歌唱盛会。

燕子轻盈地翻飞,剪影掠水而过,舞姿总是那么优美。鸢和普通鸟如同迎风飘扬的风筝,经常孤傲地凌空滑翔,而喜鹊总是哇哇叫个不停……眼前胜景,令人不由得想起一首古诗:“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夏季的芦苇丛幽深茂盛,杜鹃、布谷鸟、褐翅鸦鹃、棕头鸦雀等的叫声此起彼伏,有时突然惊飞的沙锥也会来参与这热闹盛会。水域中随处可见的黑水鸡、水雉等水鸟忙碌着生儿育女。杂草丛上空的小云雀边叫边转圈,悠闲自在。小云雀的鸟巢很容易发现,它们也不怕生,偶尔还会飞到人们的肩上歇息。这时,你就可感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景象。

水面上空,飞来飞去的须浮鸥不停寻找食物,它们体态优雅、小巧轻盈、漫天飞舞。据说,须浮鸥每天必须不停地捕食,才能满足幼鸟的需要。为争取时间,它们练就了一套高超的喂食技巧,即旋停于空中,脚不沾地,将食物送进雏鸟的嘴中,然后马不停蹄直接飞走,而且不论刮风下雨都准确无误,堪称一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节,也是渔民最繁忙的时候。苇海里经常响起收割的欢声,苇农们的身影隐没在滚动的苇浪里。一车车的芦苇载着农民的希望和憧憬,驶向远方。然而,这并未打扰到鸟群的生活。辽阔的芦苇沼泽湿地,迷人的金黄色芦苇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滩涂觅食场所,吸引着多种候鸟从异地他乡迁移而来,有时漫天的鸟群组成鸟的海洋,壮观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鸟的数量之多是罕见的,退水后的滩涂被密密麻麻的鸬鹚、大白鹭、中白鹭、白琵鹭、凤头麦鸡等占领,像是铺上了一层鸟的地毯。完全退水后长满绿草的矮草丛中,机警的雉鸡时隐时现。晨昏时分,几只白头鹞、白腹鹞、白尾鹞为捕捉雉鸡在天空中翱翔,十只八只的牛背鹭伴着牛群,闲庭信步。

沙湖的冬天多数时候浓雾茫茫,刺骨的寒风从冰冻的湖面上带着哨声阵阵呼啸而过,成群的大白鹭、苍鹭弯着脖子站在浅滩边发呆。数百只白琵鹭懒洋洋地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等待着春天的来临。鹬则成千上万地集群来回疾飞,浩浩荡荡。十几只黑鹳并不在意周围的鸟群,悠闲自得地捕食。鹗总是单只贴着水面低飞,晚霞映红了大半个水面,留下它的剪影。那种生命与大自然的融洽,令人心生感动,令人留连忘返。

是啊,这里是水生动植物生长的世界,这里是珍稀水禽繁衍的天堂。

鉴于沙湖湿地公园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省电影家协会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认证,2008年12月授牌沙湖湿地公园成为“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新成员。

湖北省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余述平少年时在仙桃生活过。他曾多次到沙湖湿地采风,对湿地的水乡原生态风光赞誉有加。他说,在这里开展“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建设,为我省影视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还可吸引外地剧组的眼光,有利于提升旅游资源和文化品位,拉动经济发展。

授牌仪式上,湖北省电影家协会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命名专家组特为沙湖湿地公园颁布评语:“名扬荆楚的仙桃沙湖湿地公园是湖北省省级湿地保护区,浩瀚的湖泊,壮美的芦苇,随着季节的更迭,不断转换着生命的色彩,而似浪花飞溅的鸟儿在沙湖演奏着神秘的天籁之音。沙湖湿地,是一块让人类能充满想像的热土;沙湖湿地,是一块让艺术回家的乐园。感谢沙湖湿地,你们把我们电影人的目光牢牢地定格在那里,感谢沙湖湿地,为我们的影视创作提供了一个诗意盎然的舞台。”

生态旅游,吹响开发号角

有人说,湿地是地球的肾,湿地是人类的肺。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沙湖湿地景区距汉口火车站、外环高速均只有几十分钟车程,便利的区位交通为扩大客源市场、吸引游客到来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沙湖镇毗邻的汉南区,是国内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城市居住人口向郊区转移,人们生活方式向回归自然转移不可多得的空间载体。

沙湖镇党委书记陈华军说:“湿地作为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应本着大力弘扬湿地文化,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文明理念,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该镇以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源于自然、和谐共荣为目标,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因此,他们开展生态旅游时,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坚持“保护第一、兼顾旅游、持续发展”的方向。

有一年,有外地人来到湿地偷偷捕鸟。该镇接到举报后专门成立专班蹲守。热心的村民带领镇干部,钻进芦苇丛中,寻觅偷猎者的足迹。附近村子里的群众自发参加到保护鸟类的队伍中,日夜守护。他们在泥泞中步行,只要找到捕鸟人布下的毒食,便收拢掩埋。只要看到捕鸟人,村民们就大声喊叫,上前拦截。同时,镇政府与相关部门多次联手,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保护鸟类安全。

发展生态旅游,该镇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让人民群众通过生态旅游得到实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中,从而实现全社会共同关心、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在湿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东荆河外滩,藏着不少珍稀动物,如野猪、野鸡、野鸭、麂子、獐子、狗獾、大雁、白鹤等。但是,这里的村民们从不惊扰它们,而是自觉爱护,就像爱护自家的孩子一样。2008年底,一头300多斤重的野猪和一头貌似小牛的麂子从芦苇荡里跑了出来,慌不择路,到处乱跑。被村民们发现后,围追堵截,后来又把它们安全送了回去。

规划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的湖北炎黄文化研究会旅游文化研究分会和江汉大学旅游管理与发展研究所众专家一致分析认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城市居民对近郊野外游、生态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

沙湖镇负责人说:“设立湿地公园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除了供人游览观赏外,也给那些因环境污染而日渐稀少的鸟兽一个良好的栖息地,还它们一个美好的家园。”因此,近年来,他们组成专班,着力向外界推介沙湖,推介湿地公园,希望招引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共同保护这块宝地。“高起点谋划,加大项目招商推介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湿地保护与发展事业又好又快推进。”这是他们美好的愿景。

中部崛起,构建“1+8武汉城市圈”,地处湖北“金三角”优先发展区的中心和“两江”(长江、汉江)经济开发带交汇点上的仙桃将迎来好的发展机遇。仙桃与武汉环城游憩带及“1+8武汉城市圈”中各城市均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互通、利益共有,未来仙桃市的旅游后发优势将更加凸现,沙湖湿地生态旅游项目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东荆河有着优美弧度的岸线,向东延伸,与滚滚长江相接。河水,亘古不变,经年流淌,编织着渔民们一年四季的生活。两岸,户户民居绿树掩映,幢幢小楼鳞次栉比,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院落收拾得井井有条。

看着东荆河水静静流去,嗅着原野遍地的花香,水从梦里流出,梦在水上飘荡。

再不见外滩浊浪拍打蒿草的寂寞和荒芜,再不见那惊飞的群鸟和狩猎者的迷藏,再不见“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悲情和苍凉,今天的沙湖,吹响生态旅游开发的号角,百里水乡金满盆、银满钵的致富梦想将一朝成真。

渔民们在这里守候美好的家园,渔民在这里放飞致富的梦想,渔民们在这里收获丰收的喜悦,更加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保护湿地的美好情感。

勤劳淳朴的沙湖人,在九曲回肠的时代跑道上,持彩练,当空舞,化作满园的姹紫嫣红,化作满园的春色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