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59

第59章 怒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水电开发相关因素分析(3)

(四)面临的挑战

1.要怒江大坝还是要世界遗产的挑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与会者对“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所面临的水电开发威胁表示焦虑和抗议,并强烈呼吁世界遗产大会给予关注。世遗中心已要求中国在2005年2月1日前递交整改报告,供下届大会审议。

自三江并流区世界遗产被亮了黄牌之后,有关怒江大坝到底该不该修的问题争论更加激励,反对者甚至还涉及怒江下游的一些国家。据悉,不久前,怒江下游(萨尔温江)的泰国、缅甸群众把一封抗议信递交到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信中提出,上游水坝将严重破坏全河流的生态系统,并影响下游缅甸和泰国人民的生计。

2003年8月12~14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京主持召开《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怒江中下游两库13级梯级(松塔、丙中洛、马吉、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开发方案,全级总装机容量万千瓦。该《报告》由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报告》认为,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全长742公里,天然落差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与另外12大水电基地相比,其技术可开发容量居第六位,待开发的可开发容量居第二位。怒江中下游河段开发的任务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供水、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

消息一经传出,很多专家明确反对。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东亚自然保护研究监测与培训中心主任李渤生和四川地质专家范晓都认为,在怒江建大坝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将使中国蒙受太多重大损失,也违背了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的承诺。“三江并流”遗产不是怒江的也不是世界的,而是属于世界。

尽管一些赞成的人士针对具体的争论焦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甚至直接否定怒江开发水能资源会对的诸如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世界遗产的完整性等等具体问题,但是,必须在水能资源开发之前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合理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在云南省政府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副省长吴晓青说,要正确处理好世界遗产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首先要保护好资源,严格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在对“三江并流”区域资源开发时要算大账,特别要算环境账,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是非常必要的。

2.怒江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带来的极大挑战

修建大坝带来的生态问题应如何认识并妥善解决,这已成为当前水电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可以说,修建大坝带来的生态问题将成为水电发展一个新的极大制约因素。像所有的开发建设那样,怒江水电开发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建坝选址不当会破坏景观;开山筑坝会破坏天然的地质结构,会产生“三废一噪”对环境的污染;筑坝、修道路对土壤、植被及地表径流路径会带来破坏;进而改变局部气候条件,加剧水土流失及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水库蓄水后流速变小,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会降低;陆生脊椎动物的分布区也会局部缩小等等。

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水电开发的全过程,十分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建设,着力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而怒江中下游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由于生态恶化,怒江州4万傈僳族人失去生存条件。流域区的经济发展,长期来靠消耗自然环境资源的状况,至今尚无根本的改变。只有把生态问题解决好了,怒江的水电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以广西龙滩电站的建设为例,现在技术、投资、市场等制约因素都已解决,又赶上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但该工程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即坝高到底多少,修高坝还是低坝?争论很激烈。从工程效益角度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出发,几乎所有的水电专家都认为应该修高坝。但是这个方案会增加淹没区移民人数,而且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移民问题就成为确定工程建设方案的最重要因素。这里主要是提供一个信息参考:在今后一个时期,生态问题将成为我国水电建设乃至整个水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生态问题处理好了,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可能会更快、更好,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会遭受挫折。前苏联的水电发展,有一个时期就曾因生态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批评和谴责而陷入低谷,在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中要引以为戒,不能重蹈这一覆辙。怒江水能资源开发29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很多科学的问题需要论证、探讨和解决。

3.利益分配问题带来的挑战

作为电力企业和政府,都希望从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中获取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民众的利益同样需要在这一浩大工程中被摆在突出的位置。如何取舍,怎样博弈,谁来做主,这都在决策过程中成为重要话题。

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在论证过程中要想到当地居民的要求,给老百姓到底带来多少实惠必须在几方利益博弈中仔细研究。同时,在重视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育,也要重视对当地居民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怒江水能资源开发肩负着怒江脱贫致富的重任,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既违背了开发的初衷,当地政府和居民又会陷入新的困境。

4.大坝移民带来的挑战

规划中的13级电站,共需安置移民48979人,虽然跟三峡移民相比数量很小,但是,具体是采取就地安置还是异地移民仍是个难题。前者由于怒江州内特殊的地形条件,用地紧张,无法提供足够的移民用地。

那么后者有没有其他地区愿意接受安置,安置后移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如何兼顾等都在考验政府部门。同时,政府及开发公司能否提供足够的资金,最佳的安置方案,使之安居乐业。既要实现对他们前期的生活进行补助,又要对其后期的生活进行扶持。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让受益地区进行对口支援,既帮助解决移民问题,又帮助当地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六怒江干流水能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条件

本州过境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及其支流有160多条,由于河床落差大,流量快,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总蕴藏量为2亿多千瓦,占云南省总蕴藏量的11.6%。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为1774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50.9亿千瓦时,占云南省可开发水能资源的10.4%。除怒江、澜沧江上可建立大型电站外,有83条一级支流水能蕴藏量为16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

澜沧江在州境内河长130公里,河道平均坡降为1‰,年平均产水量为24.58亿立方米,加上从维西县入境水量265.21亿立方米,共计289.79亿立方米,流出境的多年平均流量为943.7亿立方米/秒。按可利用率93%计算,水能蕴藏量为92.2亿度/年。可开发大型梯级电站。

独龙江在境内河长80公里,天然落差为1220米,河道平均坡降为15‰,年平均产水量为52.87亿立方米,加上从西藏入境水量51.2亿立方米,共计104.07亿立方米,流出境的多年平均流量为260亿立方米年。按可利用率84.4%计算,水能蕴藏量为229.8亿度/年。

由于独特的气候、地形和地质条件,造就了怒江干流具有丰富而优越的水能资源。根据1980年全国水力资源普查成果,云南省境内怒江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974万千瓦。其中干流1710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1390万千瓦,年发电量773亿千瓦时。其开发规模基本与澜沧江中下游河段、金沙江中游河段相当,是我省又一个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