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才魏忠贤
23109800000030

第30章 从巴结到大开杀戒——魏忠贤和他的死敌东林党的邪正之斗(6)

周起元九月死于狱中,江苏及他家乡的官民没有不悲伤的。高攀龙、周宗建、周顺昌、缪昌期、黄尊素、李应升、周起元七人都遭到了逮捕,并死于狱中,史称“七君子”。

接着,魏忠贤又大肆杀戮东林党人,总计因东林党祸被害死及遭贬逐者达数百人之多。

7、《三朝要典》颠倒黑白

“臣等请求录集有关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的章疏,以公示天下,垂范万世。”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在魏忠贤的支持下,首辅顾秉谦指示阉党杨所修、霍维华上书。

“准奏。”朱由校觉得三案真相如为天下人知晓,于皇家脸面不好看,将公开暴露祖皇和父皇的隔阂,公开郑贵妃、福王和父皇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会使自己背上不孝的罪名,显得自己的愚蠢,于是便赞同阉党歪曲史实,公开为三案翻案。

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朱由校正式发布特谕,命开馆纂修《三朝要典》,最后为“三案”定性。他说:

朕认为君臣父子,是人际关系的大纲;慈孝敬忠,是古今共同遵守的规范。作为拥有国家的天子,认真践行这些纲常就会天下大治,丢掉了这些纲常就会天下大乱;作为臣子,顺从则正,悖逆则邪。自古迄今,没有能够改变的。然而,却有人乘宫廷变故的机会,就怀着倾危陷害的阴谋,离间朝廷父子骨肉,实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富贵功名,这些人其实就是乱臣贼子,可胜诛哉!我皇祖神宗显皇帝和父皇之间,原本父慈子孝,根本没有隔阂,而奸人王之寀、翟凤翀、何士晋、魏光绪、魏大中、张鹏云等,却借助梃击案以邀首功。我皇考光宗贞皇帝不幸只做了一月的天子就驾崩了,他完全是因为皇祖去世,因过度的悲伤而得病,他纯孝的名声本本更应该为天下知晓,然而奸人孙慎行、张问达、薛文周、张慎言、周希令、沈惟炳等,乃借助红丸案以挟私怨。父皇不幸驾崩后,父皇和我仍然是父慈子孝,正统相传,而奸人杨涟、左光斗、惠世扬、周朝瑞、周嘉谟、高攀龙等,又借移宫案以贪求拥戴定策的功劳。把父皇临终时的遗言忘到了九霄云外,把待封的李选侍视同寇仇。他们这样做,臣子的本分体现在哪里?!孝忠之义体现在哪里?!幸亏我没有听信他们的谗言,仰承父皇的先志,对皇妃皇妹恩礼有加。而那些守正的大臣们,那些凡是因三案被诬陷的人,都被我逐渐信任重用。如今嘉言得以施行,朝政肃清。特允准部院科道大臣们的请求,将三案中重要的圣旨和大臣们的正论,命令史臣编辑成书,颁行天下,使祖皇、父皇和我三朝的慈孝,灿然大明,使天下万世,再没有疑惑。其中的凡例体裁,都仿照《明伦大典》的故事,将于新春开馆纂修。卿等受到朕的委任,须要同心协力,研精殚思,采集周详,持议明核。凡是那些公论,一律都要订存。而那些群奸的邪说,也量行摘录,后面再加上史官的案语,以明是非真相。你们一定要不辜负朕的期望,早日完书,成书的那天,就取书名叫《三朝要典》,以仰慰皇祖、皇考的在天之灵,以体现朕弘扬皇祖、皇考的光明,继承他们功业的良苦用意。

“现在朕任命顾秉谦、丁绍轼、黄立极、冯铨担任编辑《三朝要典》的总裁官,任命施凤来、孟绍虞、杨景辰、姜逢元、曾楚卿担任副总裁官,任命徐绍吉、谢启光、余煌、朱继祚、张狲、华琪芳、吴孔嘉、吴士元、杨世芬为纂修官。”在下达诏书的同时,朱由校根据魏忠贤意见安排了《三朝要典》的编辑队伍。

顾秉谦,昆山(今江苏省)人。万历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右侍郎,天启元年(1621年)升礼部尚书,第二年魏忠贤掌权,他率先趋附,次年即入阁参机务,侍魏忠贤若奴仆,至此,魏忠贤气势更嚣张了。叶向高等被罢免后,他成为首辅,任《三朝要典》总裁。

黄立极,字中五,元城人,万历进士,天启年间授礼部尚书,兼东阁学士,不久担任首辅。

冯铨入阁后,阉党内部自相倾轧,顾秉谦乞休归。冯铨,涿州(今河北涿州)人,万历进士,历官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朱由校的特谕发布后,《三朝要典》的纂修工作立即全面展开了。阉党想借此翻倒三案,打压东林党官员,奠定阉党的“千秋功业”,所以,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不仅正副总裁和纂修官都挑选可靠的官员,对誊写人员也审查得很仔细,主要是防止倾向或同情东林党的官员混进来。

三月二十二日,阁臣兼总裁官顾秉谦等题请诰敕房办事官汪汝祥等数人承担《三朝要典》的誊写任务,魏忠贤等逐人审查后,觉得四人不合格,立即奏请朱由校降旨处分:“《三朝要典》乃传信万世,垂训将来,郑崇光受贿狼藉,见在追赃,周大成眇陋不堪,250久依门户,怎么能够阅读校对大典,给他们冠带闲住的处分。汪汝祥和汪澍,都是恶党汪文言的宗族,心术险邪,荧惑国是,招权纳贿,淆乱纪纲,不得久踞密勿要地,都给予削去官籍,追夺薪俸的处分。”

关于三案的总体看法,由于在天启五年四月霍维华上疏时已经定好调子,纂修人员的工作只不过是将有关章奏、圣旨删节编排,并按有关圣旨屡次申明的原则加些评论,所以工作进展得很快,到三月底,已基本编纂成书,顾秉谦等奏请朱由校御制序文,朱由校就命令阁臣拟稿进览。

“魏公公,我觉得《三朝要典》的内容还不够详细。我认为三案的根源,应追溯到东林党人争国本,要求立皇长子,反对明神宗三皇子并封。如果只从梃击案开始追论,是重其流而略其源,不利于把东林党从根上搞臭。”工部侍郎崔呈秀向魏忠贤进言。

“很好,你能否就此写一奏疏?”

“没问题,魏公公,您就瞧好儿吧。”

于是,崔呈秀于四月十七日呈上《三案本末》一疏,对万历中后期发生的东林党谏阻三王并封、妖书案和力请福王就国三事进行了系统的歪曲。凡是拥护明光宗朱常洛的朝臣,都遭到他的诋毁。“崔爱卿见识深远!”朱由校见到崔呈秀的奏疏,很高兴,下旨予以肯定,“这本辩妖书、三王并封、福王就国三事,本末昭然,都因为奸臣们巧立国本名色,厚诬皇祖,以驱逐辅臣,妄图追求富贵,实与三案中的诸奸臣一脉相贯。立即安排宣付史馆,在《三朝要典》的开始列其大概,以彰显皇祖和皇父的慈孝,不让奸党们继续盗窃虚名,混淆国是。”

“臣请求今后完全依照《三朝要典》判定是非,其他私人所撰书籍,都应该下令将它们毁绝。”四月十九日,工科给事中虞廷弼上疏。

“很好!依议施行!”朱由校非常赞同。

五月,《三朝要典》经过总裁官删润,装订成册,呈送御览。朱由校粗略览毕,下旨予以肯定,并命令再加修改,特别是关键之处,评论应再详明一些,“必须要剖决是非,炯昭后世之鉴,使三朝的大案,就好像在目前,邪正了然,这样就能做到万代不易”。

“传朕旨意,《三朝要典》修订完毕后,即抄成正本,选择吉日,举行进呈仪式!”朱由校又传口谕。

“陛下圣明!”众臣一齐跪倒称颂。

这样,经过阉党数月的辛劳,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三朝要典》终于出炉。该书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写到天启元年(1621年),共二十四卷,开始时拟名《从信鸿编》,又称《三大政纪》。在明朝历史上,《三朝要典》是一部臭名昭著的“名著”。根据魏忠贤的意思,内阁首辅顾秉谦代熹宗朱由校写了“御制序”,使该书完全一副钦定的派头。

为了达到陷害东林党人的目的,顾秉谦、黄立极、冯铨等人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的示谕奏疏档册,加上案语而成,中间许多地方都是混淆是非,颠倒真相。六月十九日,在皇极门内殿隆重举行《三朝要典》的进献仪式。“《三朝要典》完成,请陛下御览!”朱由校升御座后,顾秉谦等恭恭敬敬地将正本呈献上去。

“吾皇万岁万万岁!”百官都叩头称贺。

“很好!为编辑《三朝要典》,你们忙了半年,你们辛苦啦!

速将正本送到皇史宬收藏!”朱由校传旨。

“将《三朝要典》副本发到礼部刊刻,赐给百官,颁行天下!”第二天,朱由校传旨。

“比照《光宗实录》告成的前例,赏赐所有参与纂修《三朝要典》的工作人员!”六月二十六日,朱由校又一次传下圣命,这充分体现出他对《三朝要典》的重视。

事实上,《三朝要典》正式进献后,在刊刻过程中仍有增补改正。“《三朝要典》关系匪轻,乞请将刘光复前后的正论纂入。”崔呈秀见与他关系较好的刘光复在《三朝要典》中没有名字,便于闰六月十七日上疏。这个刘光复就是先前在明神宗出面调和郑贵妃与皇太子、众臣矛盾时出来拍马屁反受到处分的那个家伙。

“准奏!”朱由校予以批准。

最后,定稿的《三朝要典》,共二十四卷,始于万历四十三年,讫于天启六年,历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内容包括梃击八卷,红丸八卷,移宫八卷。

前面有《要典原始》,记述了明神宗册立朱常洛为太子的过程。后面附载了天启六年三月,崔呈秀所上《三案本末》一疏。“臣等请求依照《明伦大典》事例,将《三朝要典》赐给朝中诸臣,颁行天下,并命令各省直接加以翻刻,广为传布。”八月,《三朝要典》刊刻印刷完毕,顾秉谦请旨。

“依议速行!”朱由校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