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拉包尔风云
23043600000005

第5章 魔鬼般的科科达山道(2)

这次战役,也让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被动的地位得到了摆脱。在瓜岛战役之前,盟军虽然在5月份的珊瑚海大战中暂时阻止了日军攻占莫尔兹比港的计划,但并没有对日本造成沉重打击,更没能阻止日军进攻的势头。6月份,盟军在中途岛的胜利,虽然稳定了中太平洋的局势,但南太平洋仍然面临着日军的威胁。经过瓜岛一战,盟军彻底粉碎了日军的进攻计划,完全稳定住了整个太平洋战区的形势。结束了太平洋地区双方相持的阶段,盟军已由战略防守,逐步转入战略进攻。

瓜岛之战的结果,大大出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预想,他们不但没有夺回制空权和制海权,自己的实力反而遭到进一步的削减。这样一来,日军在太平洋上已基本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他们也只能无奈地从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守。

瓜岛争夺战在太平洋战场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日军在太平洋失败的开始,预示着日本末日的来临;它又是盟军在太平洋上的首次大规模胜利,预示着希望的曙光。这场战争,也是盟军即将发动的一场直捣日本门户的大规模两栖攻势的起点。

3.“该死的山道”:魔鬼山上一段残酷的岁月

虽然瓜岛争夺战的意义深远,但在开战之初,美日双方都对这场惨烈的战事估计不足。

日军方面认为图拉吉、瓜岛修建机场只不过是新几内亚作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行动不至于让美国发动进攻。这样一来,才导致日军在战争到来的时候,还没有做好十分充足的准备,在作战时间、作战装备、作战部署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美军方面将攻占图拉吉和瓜岛仅仅作为夺取拉包尔计划中第一个阶段的一项任务而已。他们也并没有看到瓜岛争夺战的胜利会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麦克阿瑟认为当时的任务主要是开始对新几内亚的攻击战。

1942年7月初,麦克阿瑟在开参谋会议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在未来即将开始的莱城-萨拉莫阿攻击战中,美军需要在布纳地区修建一个机场,以此来作为据点,才能更有力地打击被日本占领的莱城-萨拉莫阿,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制空权,牢牢地控制住巴布亚半岛。麦克阿瑟计划从澳大利亚对新几内亚发动攻击,并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称之为“天佑行动计划”。

7月10日,麦克阿瑟司令开始了“天佑行动计划”前的准备工作,他派出一个6人小组察看了曲折崎岖的科科达山道北端的海岸。科科达山道既曲折难行,又坎坷多险,它南起莫尔兹比港,穿过欧文斯坦利山脉,北至科科达,全长约160公里。“天佑行动计划”就是派遣3000名澳大利亚部队翻过这条密林中的山道,增援当地的民兵,并在8月10日前在布纳建立一个简易机场。

可是,麦克阿瑟没有想到的是,日本人的行动还是比他快了一步。日军的将领百武晴吉中将比麦克阿瑟抢先了2个星期。

被美军忽视的日军登陆布纳的行动

原来,日本军舰虽然在珊瑚海和中途岛两次海战中受到重挫,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争夺新几内亚东南巴布亚境内的莫尔兹比港的计划。日军在拉包尔集结了大量的运输舰和大批的补给船,做好了向布纳运输进攻部队的准备。

珊瑚海海战后不久,美国的卡斯特密码破译人员就截获了日军的一份情报,从情报中能够非常明确地看出,日军并没有放弃他们夺取莫尔兹比港的企图,他们打算从布纳登陆,沿科科达山道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进攻莫尔兹比港。然而,对于这样一份重要的情报,麦克阿瑟的情报官查尔斯·威洛比却是轻蔑地一笑,他对这个消息不屑一顾。他认为日军不可能翻越被称之为“魔鬼山”的欧文斯坦利山,因为山道崎岖不平、难以逾越,翻越欧文斯坦利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能够翻越成功,日军能活着的士兵也会寥寥无几,它们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对莫尔兹比港造成威胁。

威洛比认为:“这次行动有可能只是日军的一个幌子,因为他们如果真的实施这个行动,从物资保证到通信联络,都存在很大问题,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个情报都是值得怀疑的。”而且,在他看来,即便日军真的在布纳登陆,也只不过是想在那里修建飞机场而已。

对于威洛比情报官的判断,麦克阿瑟也完全认同。他认为:沿科科达山路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进攻莫尔兹比港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果日军真的要进攻莫尔兹比港,也会和上次一样是一次海上航空母舰与陆上飞机支援下的配合作战。而自打中途岛战役后,日军损失的航空母舰已经过半,他们不可能有更多的航空母舰用来进攻莫尔兹比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日军对莫尔兹比港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麦克阿瑟毕竟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官,他虽然判断日军不会进攻莫尔兹比港。但出于慎重的考虑,他仍在6月9日将这一情报用书面形式通报了盟军地面部的布莱梅司令。布莱梅得知这个消息,立即下令给在新几内亚的前线指挥官莫利斯少将,让他对此做出相应的防御安排。莫利斯少将也认为日军不可能翻越欧文斯坦利山。于是,他只组织了一个加强营规模的特别部队,但向科科达,却只派出了一个连,其余大部分兵力仍留在莫尔兹比进行强化训练。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日军在布纳的登陆行动被严重忽视了。

在布纳周围以及布纳和欧文斯坦利山之间的地方,守卫的部队极其稀少,只有寥寥可数的一些澳大利亚部队守卫。由于对形势判断的失误,麦克阿瑟并没有识破日军的真实意图,或是说忽略了日军的真实意图,因而没有去加强布纳及科科达地区的军事守卫,从而让这些区域的防御力量严重不足。

1942年7月18日,日军的崛井富太郎少将率领第17集团军南海支队登上运兵船,驶往巴布亚半岛北岸的布纳和戈纳。日军想要把这两个地方作为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向莫尔兹比港进攻的出发基地。澳大利亚的侦察机很快发现了日军的运兵船队,他们立刻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麦克阿瑟司令。此刻的布纳,除了拥有少量的地方警戒外,几乎没有什么军队。麦克阿瑟命令手下的航空部队司令布雷特以轰炸机阻止日军登陆。但是,轰炸机的射程较远,加之布雷特和麦克阿瑟私下里一向不和。因此,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进行了一次轰炸后,便草草收队了。这次轰炸并没有对日军造成任何伤亡,更没有破坏他们的登陆行动。

7月20日,麦克阿瑟住进了距墨尔本500英里的布里斯班最大的饭店。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东海岸最为重要的一个港口城市,它的北面是澳大利亚最为著名的大分水内岭;南面是新英格兰山脉;东面是硝烟未散的珊瑚海。这个地方,还有贯纵澳洲大陆的铁路,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正是因为这样,麦克阿瑟才最终将这里选为太平洋司令部的所在地。

7月21日,日军横山先遣队共2000余人,从新几内亚的布纳和戈纳登陆。当他们登上布纳和戈纳后,第一时间就将为数不多的澳大利亚部队和当地的土著居民打得四散奔逃。不久,1.4万名日军占领了布纳,并将阵地迅速扩大到以北17公里处的戈纳。

7月22日,日军在布纳登陆的消息传到麦克阿瑟耳朵里之后,他并没有将这当成一回事。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即将面临一场严重的灾难,这是麦克阿瑟军旅生涯中的一个败笔。正是由于这次失误,才使得麦克阿瑟错失了抢先控制布纳的机会。

7月25日,日军堀井富太郎率领的部队已在布纳驻扎,他们打算从这里进攻莫尔兹比港。他们计划突袭美国军队,而布纳这个地形复杂的区域正是他们有利的防护据点。日军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占领布纳以前100公里处的科科达和那里的机场。成功后,他们将沿着崎岖的科科达小道,穿越欧文斯坦利山,出其不意地降临莫尔兹比港。

在日军的必经之地科科达,麦克阿瑟只安排了一个先遣连和几百名民兵,他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危险。然而,真正危险正在慢慢降临。

日军将要翻越的欧文斯坦利山是一座高达4000多米的高山,最低的山垭口也有2000米。山上坎坷难行,只有一条被当地人踩出的科科达小道。山区多悬崖断壁,沟壑纵横,山间密覆着不见天日的热带雨林,终年云雾缭绕,臭气冲天,毒烟弥漫。不要说人,连野兽也望而生畏。山中除了那条被当地人踩出来的羊肠小道外,再没有道路,因此,欧文斯坦利山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魔鬼山”。

1942年7月28日,日军大本营的南海支队开始沿布纳-科科达一线前进,他们计划翻过这座“魔鬼山”,进而攻占莫尔兹比港。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开始进攻新几内亚东南的米尔恩湾,意在配合翻越“魔鬼山”的日军。

堀井富太郎率领日军第41步兵团,用大刀在科科达小路的丛林中砍出一条路来,以备行军之用。但是,湿润气候使得路上泥泞不堪,难以下脚。但似乎在做着“垂死挣扎”一般的日军,仍旧迅速地翻越着欧文斯坦利山,向莫尔兹比港步步逼近。

当盟军觉察到日军的行动时,早就为时已晚。7月29日,科科达的澳大利亚驻兵与日军在科科达小道上激战。澳大利亚军队边打边撤,日军拼了命地追赶。

日本军队怎么也没有料到科科达小路竟是如此难走,他们的军需供应严重不足,各种伤寒和疾病潮水般袭来。

到了8月中旬时,日军离目的地莫尔兹比港还剩下一半的路程,日军也走到了这座山最陡峭的关隘,这个地方被称为“大隘口”。如果日军顺利的通过了“大隘口”,那莫尔兹比港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直到此时,麦克阿瑟将军才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他连忙派出一个旅的兵力增援新几内亚。

此时的澳大利亚政府,得到日军翻越欧文斯坦利山的消息后,也恐惧不已,他们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有些人甚至悲观地表示,应该退守布里斯班,将莫尔兹比等地拱手送于日本人。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还向英美施压,要求调回驻南非的澳大利亚部队。这样的举动,无疑显示了对麦克阿瑟的不满。

麦克阿瑟得知后,郑重地宣布:我们要团结一致,在新几内亚保卫澳大利亚,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战斗,不管我们力量大小,也不管我们身在何方,更不管我们拥有多大胜算,我们都要坚持到底。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战斗!战斗!战斗!

麦克阿瑟的坚决态度让澳大利亚人情绪稍稍稳定了些。不久,澳大利亚第7师开赴巴布亚,这些在北非战场考验过的战士,将要在这里面临更大的考验。

由于时间紧迫,第7师并没有穿上长袖的迷彩服,而是一身短裤短褂钻入了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由于的衣服颜色明星,他们成为了日本人打击的主要目标;由于身着短衣,他们成了蚊虫的攻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