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拉包尔风云
23043600000002

第2章 弥漫在珊瑚海上空的硝烟(2)

日本的陆军部却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这样的提议,他们认为,如果在太平洋进行战争的话,就不得不将亚洲的许多军队撤离,投到岛屿的争夺战中。这样一来,就会减少对中国作战的兵力,结果会让日本陆军陷入困境。最后,陆军只是同意以海军力量为主导,对于其他的提议却完全不能认同。

正在日本海陆军的意见难以统一的时候,美国海军在太平洋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帮助日本海陆军达成了意见的统一,确定了下一阶段的作战方案。

3.珊瑚海空战序幕:莫尔兹比战役

由于美国军队在太平洋的战略前沿已退缩到了以夏威夷为中心,北至阿留申群岛,南至澳大利亚的弧形线上。美军的命运已变得岌岌可危,如果这道防线也被日军突破的话,那美国的本土将直接暴露在日本的枪炮之下。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人在军事上奉行的是“先欧后亚”战略。但是,随着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美国国内出现了修改先前战略的呼声。在这样的情况下,罗斯福总统召开会议做出决定:美国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中心,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局部反攻,并派遣军队守住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两个主要的区域,将太平洋战场划分为两个战区,即西南太平洋战区和太平洋战区。

西南太平洋战区包括澳大利亚及其邻近海域、所罗门群岛的西部、俾斯麦群岛、新几内亚、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该战区的总司令为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司令部设在墨尔本。

其余的太平洋地区统一称为太平洋战区,该战区的总司令为尼米兹海军上将。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受到了严重打击,国内一致要求追究这次失利的主要责任人。时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金梅尔自然被停了职。因此,这一关键职务落到了尼米兹将军的肩上。

1941年12月17日,时年57岁的尼米兹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太平洋舰队司令。

按照规定,麦克阿瑟的直接上司为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尼米兹的直接上司为美国海军上将欧内斯特·约瑟夫·金。

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任务是:

坚守盟军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区域,尤其是关键的军事区域,这些地方可作为据点,阻止日军南下和成为日后反攻的基地;粉碎日军对澳大利亚及主要交通线的进攻;摧毁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的日军部队、补给船、飞机和基地;歼灭日本向本土运送原料的船舶;保卫西南太平洋及附近区域的安全;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盟军作战;为盟军的反攻提供相应的援助。

美军太平洋战区的任务是:

保护美国本土与西南太平洋之间的交通补给线;确保盟军在太平洋区域所拥有的岛屿;在必要的时候支援西南太平洋的盟军;以守为攻,尽全力牵制日军在太平洋上的舰队;加强北美大陆的防卫;对海上和空中的交通补给线提供保护;把握时间,寻找对日军进行大规模海上作战的机会;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随时准备与日军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局部反攻应从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起。

这一系列的方案和任务,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菲律宾西太平洋地区,退守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重点保卫“阿留申-夏威夷-澳大利亚”防线。这其中的重中之重是要保护好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两个重要的战略基地和联结这两地的漫长的海上交通线,这样一来,美军就能够构建起一条牢固的对日防御战线。

日本得知美国的军事行后,立刻停止了内部的争论,他们迅速明确作战计划,确定了海军提出的作战计划,并决定在太平洋上与美军进行最后的大决战。

美军的计划中,对澳大利亚的保护为重中之重。在这一问题上,澳大利亚方面提出了内陆防御计划。即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建立“布里斯班-达林河-阿德莱德”防线,以确保澳大利亚的本土安全和其心脏地区的稳定。

然而,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却提出了与澳大利亚不同的见解,他主张实行境外防御。在麦克阿瑟看来,澳大利亚方面提出的内陆防御计划只是一种消极的防御,如果按这样的计划,就会使澳大利亚丢失四分之三以上的广大西北地区。退一步说,即使内陆防御计划获得了成功,盟军也会陷入日军的围困之中。这样一来,盟军就会失去反攻的希望。因此,麦克阿瑟极力推崇境外保卫战。他提议,盟军应该在新几内亚东部山区建立防线,利用莫尔兹比港作为物资补给基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有效保护澳大利亚,还能够有效地进行反攻。境外防御计划,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麦克阿瑟的计划,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批准。

1942年初,日军在马来亚、婆罗洲、苏拉威西、帝汶、苏门答腊、爪哇和帝汶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攻击行动,还占领了澳大利亚的属地新不列颠。他们以新不列颠的拉包尔为前进基地,继续用武力向西南和东南推进,先后在新几内亚的莱城和萨拉莫阿建立基地,入侵所罗门群岛,在布干维尔岛、新乔治亚岛上部署重兵,建立航空基地。

日军在新几内亚的军事基地,直接威胁着作为澳大利亚前哨基地的莫尔兹比港的安全。日军占领的所罗门岛,对盟军从夏威夷至澳大利亚的海上通道,以及在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萨摩亚的补给基地,都构成了威胁。

在这个时候,澳大利亚随时可以遭到日本人的侵袭。整个澳大利亚,民众情绪低落,士兵也无精打采,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当时,澳大利亚的4个精锐师正在北非战场上作战,一时间难以回到本土。澳大利亚最能征善战的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部队,都去了地中海区域。此刻的澳大利亚就像一座空城,几乎没能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在澳大利亚本土的军队中,大多数是民兵和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这样的军事实力,无论如何也难以抵挡如狼似虎的日本军队。在这样严峻的情势下,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撤退到“布里斯班防线”,计划放弃澳大利亚北半部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护澳大利亚,因为它将是反攻日军的最后一个最为有利的据点。因此,美国开始派兵进驻夏威夷、澳大利亚之间的岛屿,以加强防御力量。

在确定了太平洋的战略方针为“防御为主,进攻为辅”后,美国开始全力在澳大利亚增援部队。首先,决定将在北非作战的两个澳大利亚陆军师调回到澳大利亚本土。然后,又将在美国国内训练的第32师和第41陆军师调往澳大利亚,随同去的还有很大一部分防空队、工兵队和支援队及部分医护人员。经过调整后,美军在澳大利亚的部队达到了10万余人。与此同时,美军在澳大利亚建立起了一支约有8个大队的陆军航空兵部队。金海军上将派去了6艘驱逐舰、6艘潜艇及2艘潜艇补给船。

美日双方的战略计划和方案充分表明,1942年春天,珊瑚海海域将成为太平洋海战的主要作战区域。

1942年2月2日,日军大本营签发了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作战指令,规定陆海军协同攻占新几内亚东部的莱城、萨拉莫阿,尔后攻占莫尔兹比。同时,海军相机进占图拉吉岛,控制所罗门群岛南部的瓜达尔卡纳尔水道,并建立航空基地,掩护莫尔兹比作战的侧翼并为尔后向东南方面前进提供支援。

该战役的目的是,攻占英属新几内亚东部要地和所罗门群岛要地,切断澳大利亚本土与这些要地之间的联系,同时控制澳大利亚本土的北部海域。

3月8日,日军登陆占领莱城和萨拉莫阿。但是,由于当时海军的航空母舰主力在印度洋方向上作战,日本未能掌握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权。两天后,日本一支护舰运输船队遭到美国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猛烈轰炸,损失半数舰船。日本遂暂停了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直到4月,日本海军主力回师太平洋战场,准备实施第二阶段进攻战之后,日本才决定于5月10日前后再次实施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

受命担任进攻莫尔兹比港任务的是日本海军中将井上成美指挥的南洋部队,下编海上机动作战部队、登陆作战部队、海上护卫部队。参战的海军兵力为第4舰队主力,舰队计有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13艘。此外,还有岸基飞机近百架配合此次作战。登陆部队为陆军的南洋支队,由崛井富太郎少校指挥,拥有100台车辆和1000匹马。

“MO”作战计划

1942年4月23日,井上成美下达作战命令:“5月上旬陆海军部队协同攻占并确保莫尔兹比;海军部队攻占并确保图拉吉岛及新几内亚东南部要地;在上述地区和岛屿建立航空基地,加强对澳大利亚的空中作战。上述作战完成后,继续以一部分兵力袭击吉尔伯特群岛的瑙鲁岛和大洋岛,确保磷矿资源。”

该命令规定的作战顺序是:5月3日,攻占图拉吉;5月10日,攻占莫尔兹比;5月12日,攻占新几内亚东南角的萨马赖岛;5月15日,攻占吉尔伯特群岛的瑙鲁岛和大洋岛。

南洋部队的作战计划是,以刚刚服役的1.2万吨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为主组成海上掩护部队,首先支援在图拉吉的登陆作战,尔后转向西进支援进攻莫尔兹比港的部队。进攻莫尔兹比港的部队预定从拉包尔出发,经约马德水道,绕过新几内亚岛东端,驶往莫尔兹比港。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组成的机动作战部队,从特鲁克南下,截击美军任何企图阻止日军登陆作战的部队。

此次作战的代号为“MO”,所有参战兵力统称为“MO”作战部队。

日军方面具体负责指挥珊瑚海作战的指挥官是高木武雄海军中将。此人在日本海军界以机智镇静、勇猛善战著称,其声誉和威望仅次于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1942年4月底,日军开始了以图拉吉岛、莫尔兹比以及吉尔伯特群岛的瑙鲁岛和大洋岛为目标的作战行动。第一步首先攻打图拉吉岛,以确保主力对莫尔兹比的进攻。

4月28日和29日,日军攻占图拉吉的先头警戒部队从拉包尔基地出发。

4月30日,莫尔兹比港攻占部队,搭载以4个营为基干的南海支队及设置基地的人员和物资从拉包尔出发。

4月30日和5月1日,担任护航任务的第6战队和担任机动作战任务的“MO”部队主力第5战队,先后从罗林群岛的特鲁克基地出发南下,前去同莫尔兹比港攻占部队会合,夺占预定目标。

在后来的几天中,在这个点缀着棕榈树和岛屿的美丽的珊瑚海海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搏杀,从而把往日平静的珊瑚海变成了充满血腥味的战场。而这场搏杀和战斗,又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走向。

对于这次进攻莫尔兹比的行动,日本人是志在必得。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十分不幸的是,美国人及时地掌握了日本人行动的情报。

当日军紧锣密鼓地准备进攻莫尔兹比港时,西南太平洋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已在澳大利亚成立了自己的司令部。

尽管麦克阿瑟此时所辖的兵力无足轻重,难以对日本人构成威胁,但他却得到了一件价值无法估量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卡斯特密码破译分队。在行政上,卡斯特不被美国海军控制,但是他破译的日本外交电文和海军交通情报,每天都源源不断地送给麦克阿瑟。

卡斯特分队在墨尔本成立不久,就获取了一份十分重要的情报,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有价值的情报之一。这是一份作战命令,准确地说明了日本在拉包尔的作战意图。他们将在5月初发动一次钳形攻势,企图以大部分兵力占领巴布亚的澳大利亚前哨阵地莫尔兹比港。一股小部队将在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登陆,在那里建立水上机场,支援莫尔兹比港作战。

日军进攻莫尔兹比港对盟军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美国人认为,日本一旦拥有莫尔兹比港,占领澳大利亚本土就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莫尔兹比港离澳大利亚最北端的领土昆士兰海滩只有270英里,轰炸机飞行不到2个小时。在这么近的距离上,日本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发动两栖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