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拉包尔风云
23043600000001

第1章 弥漫在珊瑚海上空的硝烟(1)

★盟军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夺取拉包尔,日军拼了命也要守住它。拥有了拉包尔,就拥有了制空权和制海权的绝对优势。因此,围绕着拉包尔,盟军和日军在空中、海上展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争夺战。

★在战略方向和作战对象上的巨大分歧,让日本内部的计划得不到有效的统一,会议一时陷入僵局。

★5月3日,日军派重兵攻占了所罗门群岛东南端的图拉吉,并在那里建立起水上飞机基地,准备以此为前进基地夺取莫尔兹比港。珊瑚海空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珊瑚海海战是历史上首次在航空母舰之间进行的一次交锋,对以后的海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珊瑚海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显著标志。至此,盟军至少已经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1.南太平洋战争漩涡的中心——拉包尔

在南太平洋西部,有一个在大洋洲中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一个岛国,它的全称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它包括新几内亚岛东半部及附近的俾斯麦群岛、布干维尔岛等大小600余个岛屿。而在俾斯麦群岛的中新不列颠岛东部,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城市。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它开始闻名遐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它的名字,就叫拉包尔。

这座有着“火山之城”美称的小城市,在太平洋战争的作战计划中,在所有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士兵心中,它是那样的令人魂牵梦绕,刻骨铭心。

拉包尔在二战期间,曾被日军作为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空基地。在拉包尔附近的海域,曾经爆发过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等举世闻名的战役。正是这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才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走进人们的视线。太平洋战场上的一把烈火,将拉包尔推向了世界大战的舞台上,并将其摆在了太平洋战场上一个非常显著的位置,一下子,拉包尔聚集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目光。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拉包尔的名字时常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报纸头条,它也因此而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说长道短的对象,围绕它的争夺和战事成了备受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蔚蓝色的南太平洋地图中仔细寻找便可发现,拉包尔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群岛的东北端,是该岛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在西方诸强拼命扩张的过程中,拉包尔同太平洋许多岛屿的命运一样,也没有逃脱西方殖民者的魔爪。

1910年至1914年间,德国占领了几内亚,并在这里设置了总督府,拉包尔成为了德国人的囊中之物。后来,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战败,澳大利亚取代了德国在这里的统治,成为了拉包尔的新主人。澳大利亚政府也将拉包尔视为几内亚政治经济的中心,并在这里修建了政府机构,专门管辖这里的事务。后来,由于拉包尔火山频频喷发,迫无于奈,澳大利亚又将政府机构迁移到了几内亚岛的莱城。但是,莱城也并非久居之地,政府机构不断地迁移着位置,直到后来的太平洋战争爆发,这种迁移还没有最终完成。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展开了疯狂的侵略战争,他们分兵入侵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岛屿。1941年12月8日,日军入侵泰国并轰炸菲律宾,9日入侵马来亚,10日在菲律宾登陆并进攻关岛,19日进攻香港,23日袭击威克岛。一连串的疯狂侵略行动,让日军完全控制了中部太平洋,还切断了连接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交通线。

日军一系列的侵略行动给他们暂时带来了诸多的利益,他们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疯狂的举动。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新几内亚南部的莫尔斯比港,攻克后就向南面的澳大利亚出击。1942年1月23日,日军占领了新不列颠岛并将拉包尔附近的机场建设成南太平洋的最为重要的海军基地。由于拉包尔所处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也因此而成为了日军与美军、澳大利亚军争夺的军事战略要地。

拉包儿的新主人

由于南太平洋的诸多岛屿都是热带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绿色沙漠”。丛林中蛇蝎遍地,气味难闻,在这里交战给日军和盟军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里所发生的争夺战、保卫战、歼灭战等一干重要的战役,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处于风口浪尖的火山之城拉包尔,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战争的焦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包尔曾发生过一次可怕的火山喷发,这次火山喷发使得拉包尔堆积了大量的火山灰,狂风、海啸以及铺天盖地的火山灰流,夺走了500多人的性命,火山灰和岩浆几乎摧毁了当时的拉包尔市。火山喷发喷发过后,日军又对这里进行了清理,重新修建了飞机场等相关设施。他们将这里作为一个战略反击点,并在此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着盟军到这里来自投罗网。

1942年1月,日本侵略者没费吹灰之力就赶走了驻拉包尔的澳大利亚军队。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了拉包尔的新“主人”。

不管是在日军看来,还是在盟军看来,拉包尔的战略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体系中,位于中太平洋的特鲁克和位于南太平洋的拉包尔,是两个异常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如果谁能够控制了这两个支撑点,就等于控制了整个太平洋,谁能够控制了整个太平洋,谁就能够在作战时掌握主动权。日军侵占拉包尔之后,从侧面切断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海上的联系,这为他们下一步进攻澳大利亚,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正是由于拉包尔有如此重大的战略地位。日军在占领它之后,对拉包尔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计划,他们在这里挖掘了大量的地下通道,还修建了地下居住区、医院、通信设施、仓库等。建设这些设施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要将拉包尔变成日军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军事据点。日军企图以此为据点,打击盟国的军队。

日军在拉包尔积极地构建着自己的防空掩体,到1944年年底的时候,日本海军在这里修建的防空掩体长达70公里,陆军的防空掩体长达80公里。这些防空掩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形成了有利的防护,甚至有的地段还修建了坚固的洞窟阵地。到1945年日军宣布投降时,他们在拉包尔修建的海军防空掩体达140公里,陆军防空掩体达160公里。

在兵力部署方面,日军将陆军第8方面军的司令部、海军东南方面军的司令部、第11航空舰队司令部都设在了拉包尔。一时间,拉包尔成为了日军在南太平洋战场的指挥中枢和日本陆军、海军在西南太平洋的军事大本营。

日本军国主义者不单单将拉包尔变成了他们的一个军事枢纽地,还将它变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战争营。在这个小小的城市,日本驻军达10万余人,使得这里到处都充斥着日军的兵营、医院、仓库、机场、军舰和士兵。

在这个火山之城里,每天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日军舰队、飞机,它们到这里集结、休整、待命、出击。这些舰队和飞机从拉包尔出发,转战在西南太平洋的战场上,战斗结束后,又回到拉包尔集结待命。就这样,这里成为了日军赖以生存的军事要塞。

对于拉包尔的战略地位,盟军比日军看得更清楚,他们更为迫切地想要得到这个战略要地。不管是盟军的军事战略中,还是他们的军事计划中,拉包尔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里有天然的港湾,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得到了它就能让自己反客为主,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许多盟军将领都对拉包尔势在必得,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计划着如何将拉包尔据为己有。

正是由于拉包尔的特殊战略地位,才让日军和盟军在1942至1944年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一直为争夺它而战争不休,拉包尔也在这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南太平洋战争旋涡的中心。

盟军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夺取拉包尔,日军拼了命也要守住它。拥有了拉包尔,就拥有了制空权和制海权的绝对优势。因此,围绕着拉包尔,盟军和日军在空中、海上展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争夺战。

2.东进还是南下?日本海陆军大争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几番轰炸,一把烈火,几乎将珍珠港夷为平地,使得美国损失惨重,也让平静的太平洋骤起波澜,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场。

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让美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也让世界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就在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在美国民众的愤怒声中,总统罗斯福发表了具有历史性的演说。在演说中,罗斯福对日本战争狂人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和深刻的谴责。此外,罗斯福还以富有激情的高亢的语调告诉全国民众:“虽然珍珠港之战美国输得很彻底,但是,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世界上所有反法西斯专政的国家团结起来,共同抵抗,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日本军国主义者不管多么嚣张,也不管多么野蛮,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大家不要灰心,不要气馁,要紧密地团结抗击法西斯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国土,保卫我们的家园。困难总会过去,灾难总会过去,未来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属于全世界热爱自由与和平的国家的。”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像罗斯福所说的那样乐观。日本在偷袭珍珠港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所面临的情况并不乐观,失败和沮丧的情绪一直笼罩着美国大地。让人失望透顶的情报如雪片一样飞向美国,令人心灰意冷的坏消息如潮水般涌向白宫。看来,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正如新上任的美国舰队总司令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所言:“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我们还要经过长时期艰苦的斗争。我们将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力量,极力同敌人周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需要更多的飞机和军舰,我们需要更多的信心和勇气。直到我们拖垮敌人的时候,我们才能赢得最佳的进攻时机,在那个时候,我们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一天,迟早是会到来的!”

此时,大洋彼岸的日本却春风得意,他们的部队在太平洋战场上捷报频传,胜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他们甚至从不知道失败为何物,整个日本的东京,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

日本的天皇政府也自然是十分高兴,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正做着自己的黄粱美梦,计划着自己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在志在必得的激励下,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制订下一步的计划和未来的战争框架:将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全部摧毁;夺取威克岛;进攻菲律宾;攻占香港;侵占泰国;进攻马来半岛;进而攻取新加坡。闪击美国在菲律宾的驻军,然后南下进攻婆罗洲、苏拉威西、爪哇、帝汶岛、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这一系列的战争计划,日本原来拟定用半年的时间来完成。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的顺利,日本军队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自己预定的计划,这令日本政府欣喜若狂。1942年4月,日本军国主义首领弹冠相庆,为自己的胜利干杯,他们侵略和扩张的野心膨胀得更加厉害,他们的战争欲望也更加强烈,信心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梦想着自己编织的“大东亚共荣圈”美梦早日成为现实,大日本帝国的国旗插遍世界。在这多后的日子里,日本军国主义者用狂飙式的武力,尽自己最大努力进行着所能完成的一切征服和侵略活动,这些征服和侵略活动,也是频频得手,胜利一个接着一个。随着日军对外扩张的日益频繁,在日本侵略者眼中,他们的国家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广袤万里的帝国。在这个伟大的帝国里,有着无尽的矿藏、大量的粮食、取之不尽的原料、用之不竭的资源、许多近乎于免费的廉价劳动力和潜在的市场。此外,还拥有占世界很大一部分的稻米生产、天然橡胶和石油资源。这些资源,正是日本所需要的,能够满足日本工业的需要,能充分保证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机器的疯狂运转。

按常理来说,日本应该放缓自己的攻势,来维护得来如此之易的战争果实。但是,这些轻而易举的胜利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头脑冲昏了。他们决定进一步武力扩张,以拥有北起库页岛、南迄新几内亚的整个太平洋地区。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膨胀,他们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着如何进一步进行扩张。但在这次会议中,日本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日本陆军部和海军部的分歧

日本陆军部认为:目前日本所取得的巨大胜利,可以让日本至少在今后的两年内能够称霸西太平洋。可是,日军并不具备直接攻入美国本土的能力和手段。因此,应该趁现在美国海军力量受到重挫,无暇他顾的机会,全力转入对中国以及南方占领区的斗争。可让海军在太平洋上牵制美军,陆军主要进攻印度洋和缅甸地区,通过控制印度洋,击败中国,占领中国领土。因为中国与英美是盟友,如果击败并占领了中国,那就会从侧面孤立美国。然后,再与孤立的美国在太平洋上展开决战。

日本海军部则认为:现在日军频频胜利,已攻占南方的资源与战略要地。因此,陆军的使命基本完成。接下来应该以海军为主,在太平洋上与美国军队决一死战。由于先前在珍珠港已经重创了美国海军,应该趁着他们没有恢复的时候,在太平洋上将他们一举歼灭。通过舰队的攻击与航空母舰的对决,彻底摧毁美国在海上的力量,以便尽快结束战争。而美国一旦失败,对盟军将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目前的日军海军力量,完全有能力在海战中击败美国,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山本五十六。

早在战争之初,山本五十六就经过精密分析,认定如果与美军在海上打持久战,对日军极为不利。因此,日军应该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快速打击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让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难以恢复。珍珠港的胜利,更加坚定了日本海军领导者以美国为直接打击对象的决心。他们认为,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那就会让美国得以喘息,慢慢恢复元气。如果在此时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则能够让日军一劳永逸,称霸太平洋。

在战略方向和作战对象上的巨大分歧,让日本内部的计划得不到有效的统一,会议一时陷入僵局。

经过讨论,日本海军部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西进,攻战锡兰和印度,消灭在印度洋的英国舰队;另一个是南进,攻占澳大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斐济、萨摩亚等地,摧毁盟军的反攻基地,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联系,诱出美国舰队并一举全歼。

日本的联合舰队甚至提出了更为冒险的提议:他们要求向东进攻中途岛,进而向夏威夷扩大自己的胜利果实,通过对美国海军实力的毁灭式打击,让美国官兵丧失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