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手工艺文化
22970000000043

第43章 工艺画(2)

手掌的用法与手背相反,可先用手指蘸水,再用手掌蘸墨。手掌落于纸上作推抹状,水从掌背上流下与墨自然混合,适合作巨幅和大面积擦染,其效果为水墨淋漓、力透纸背。而掌侧的运用似中国画中的斧劈。

(五)手指画的技法

手指画的点、勾、擦、泼墨法,是作手指画时常用的技法。

1.点法

点法由于手指的部位不同,“点”可分为三种:

(1)指尖点:凡是鸟类、鱼类、人物的眼睛、鼻孔等细小的地方,多用指尖点法。轻重以蘸墨而定,即:蘸墨多而点轻,蘸墨少而点重,指尖一触即起,不能重复。

(2)指头点:凡2—3厘米的小花,可用指头点,如指点梅花。轻点可画最小的花蕾,重点而加压可画最大的花瓣,若水多则重压,会出现更大的点。

(3)指侧点:若画略带椭圆的草,指头点就不胜任,可用指侧点或指头稍平卧,边点带拖,较为方便。

2.勾法

“勾”一般指勾线。勾线大多用在人物衣褶、花卉叶脉、鸟类羽毛等细小处。根据不同需要有长线、短线、粗线、细线,结合水墨,自然渗化。勾线在笔画方面,以中锋为主,而在指画方面则以侧锋为主。因为手指尖(主要靠指甲的尖端)是弧形的,必须顺着弧形边缘勾线,即使最细的须、眉等,也非侧锋不可。凡向右方向的线用右侧勾线,向左方向的线用左侧勾线,这样才能奏效。至于粗线,结合水墨勾线,其理相同。

3.擦法

擦法含有干裂的意思。山水画中的山石,如干裂一般,有它的裂纹。为了画出不同的、各式各样的裂纹,有人设想了各种不同的作法.但只有水少一点,干一点,才能画得出干裂的纹理。手指作法以指侧和指背为主,除大指外,其余四指均能画。而较长、突出的中指,是最适合画的手指。“擦”法是利用一至四个手指,用正、反两面,把墨或色,擦至所需之块面。擦的指法多半为毛笔画的两头虚(起、落皆虚),擦用于大块面最为合宜。

4.泼墨法

泼墨画法主要是应付大面积作画时用的。山水画中之云雾迷朦,尤其是中景至远景,很适合泼墨法画。泼墨主要靠水,但有时也有先墨后水的。先用干画墨为好,等半干时,用水泼之,使其渗化变形。也有墨与水同时画下的。用指方面,当然是五指齐施快速动作,否则容易呆板、肥浮无力,画中“飞白”也会随之淹没,失去了泼墨的豪放气概。

§§§第六节 压花画:留住浪漫显温馨

压花画是一门融合了绘画与花卉装饰的艺术作品。通过悉心选取自然的渴盼。

一,历史渊源

界中的花草等植物,并以植物的枝、叶、花、果干燥后的形貌为设计重点,运用独创的花材保色技术制成的干燥花材,依其自然形态、色彩、质感,融人绘画艺术等手法压贴成格调高雅、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干花艺术作品。这种有着大自然气息的干燥花艺术画,满足了现代人对回归自然

压花画历史悠久,最早的压花源于16世纪意大利的植物标本制作。17世纪开始传人欧美等国。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压花艺术传人日本。20世纪50年代,干燥剂的发展使日本的压花艺术得以迅速发展,趋于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压花艺术由日本传人我国台湾,使压花艺术在台湾蓬勃发展。我国的压花艺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的。目前,世界上从事压花艺术的有日本、中国、伊朗、美国、丹麦、乌克兰、荷兰、德国、法国、意人利、匈牙利、英国等国家。

压花画作品的风格虽然多种多样,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基本可以分为欧洲风格与亚洲风格两大类。欧洲压花注重于品位格调,特别是色彩的典雅、画框的古意。构图方式多采用图案式或抽象式,明快而精致,显示了西方文化高层次的生活品位。~亚洲压花多采用自然写生或写意的构图风格,具有真实感。我国的压花画多尝试国画式构图方式,以显示中国文化的品位。

二、制作工艺

(一)花材的选择与分解

花材的选择必须根据构图方法、设计目的、画面大小进行考虑,可选择盆花、切花、野草、野花、林木等。采集宜于晴天的上午9时至11时进行,因这时植物的枝叶和花朵最富生机。

易成功的花材有以下特点:①颜色鲜艳且多变化;②结构简单,如单瓣花或少重瓣花;③中、小轮的花;④花瓣厚薄适中含水量少;⑤黄、橙、蓝、紫、红等色的花。

压制前需将花材进行分解,不同花材、不同制作目的,有不同的分解方法。花瓣可分为整朵压、半朵压、分瓣压和整串压;花蕾及茎可整个压,对较大的花蕾及较粗的茎可将其剖成两半再压;叶片可根据不同作品需要采取不同视觉的压制。

(二)花材压制

将分解好的花材互不重叠地摆放于吸水纸上,隔几层纸放一层花材,最后叠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施以重力压制。每天换一次吸水纸,一周左右可得到压平的干燥花材。

(三)压花画的设计与制作

压花画的底衬可以用卡纸,也可以用深颜色的平绒布。设计的画面范围很大,设计者也应有较好的设计能力。可以模仿自然的植物生长状态,也可以做成一幅平面的插花图案,还可以设计成一幅逼真的风景画。

对于初学者来说,设计好图案之后,要注意观察并记住图形的轮廓,以免粘贴后的图案走形,不能表达圆满的设计思想。

常用的粘贴介质为白色乳胶,所用工具为一把带弯尖的镊子、小剪刀、牙签和胶瓶。

粘贴时先用镊子轻轻夹起花和叶子,记住它们的位置。再用右手轻轻地握住镊子,叶片正面朝上。然后再倒到左手,使叶子反面朝上。用右手拿牙签沾一点乳胶,薄薄地涂在叶或花的反面。待胶均匀地涂抹好以后再将镊子倒回右手,将花和叶子置放在原来设计好的位置上,用左手轻轻压一下,粘牢。注意:在设计和粘贴时一定是花压着叶子,不能使叶子压着花。为保持画面整洁,应注意胶不要抹得过多,防止胶压出后形成胶点,影响画面美观。待整个作品粘完之后,再用一张干净的软纸在作品上轻轻压一遍,使花叶粘牢。

压花画的设计与制作主要以大型图案着重显示花和叶的自然形态美。这就要求有更多的花材和叶片,包括品种上的和数量上的,更需要一些大型的花和较大的叶片,同时还要有线条感较强的花茎和叶茎来反映作品的动感。压花画的设计根据作者的灵感可繁可简,甚至可以设计成一幅国画或油画。压花画制作好以后,可挑选适合的镜框,底部也可衬上背景纸。

§§§第七节 布贴画:剪撕拼缝布代笔

布贴画是在一种古老技艺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工艺,它是利用布料的天然纹理和花纹,将工笔画用布贴的形式表现出来。布贴画是以剪代笔、以布为色创作而成的一种装饰画。充分利用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撕、粘的方法抽象地表现形象,色彩独特,具有笔墨不能取代的奇效。

一、历史渊源

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它以粗布为原料,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

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的延川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延安以东的黄河岸边,受鄂尔多斯草原的影响,蒙汉民间艺术相互渗透,其民间传统艺术具有独特魅力。延川人在当地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所谓布缝,就是大面积的拼贴,包括贴块、缝合、镶花和拼接;所谓补花,就是小面积的花饰纹样点缀,即在一块底布上贴、缝、镶上有纹样的布片。

二、制作工艺

布贴画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全部选用优质布料,手工精贴而成。作品设计独特、构思巧妙,利用布料的不同质地、纹理和花色,表达出水墨画般的意境和水彩画般的绚丽。

(一)制作工具及材料

铅笔、剪刀、胶水、复写纸、电熨斗、白纸、纺织品的边角料。

(二)布贴画的构图原则

布贴画的构图主要是运用装饰的形式构思,以平面几何形体为依据,力求概括、简洁、单纯。正由于布贴画材料的特殊性,设计构图不宜太复杂。如果自己不能设计,也可选择现成的人物、动物、山水风景等线条简单、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仿制。

(三)纺织品边角料的选择

棉麻、丝绸、毛织物、化纤织物、锦缎等织品边角料均可。不同的织物其质感不同,纹理光泽各异,色彩变化无穷,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产生画笔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

(四)图案的块面区分

制作布贴画必须先依照组成图案的块面进行色彩的块面区分,并用白纸描下块面。

(五)布贴画图案的制作

先在白纸上涂胶水,将布与相对应的图块纸粘合后用电熨斗稍加熨烫使之平整。再按色泽块面先取同种色、已裱好的布,用复写纸描下图形块,并用剪刀剪出图形。最后将剪好的各种图形布按照图案的构图进行组合,粘贴在较硬的纸或布上,并用电熨斗稍加熨烫。

(六)装框成幅

将粘好的图案画裱粘在底板(三合板、麻胶板均可)上,并配上边框(木质、塑料、铝合金均可),即成为一幅布贴画成品。

§§§第八节 麦杆画:环保耐腐中华绝

麦杆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秸画、烧烫画等,是我国早已失传的隋朝宫廷艺术品。麦杆画属纯手工艺术品,它不仅用料环保、形象逼真,是一种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而且品种、花式繁多,丰富多彩、雅俗共赏,是一种经济、美观、实用的工艺品种。

一,历史渊源

麦秆画是我国古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虽历史久远,工艺精绝,但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直至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虽经两千多年的腐蚀,但仍造型逼真,色泽鲜明,不失其古朴典雅本色,令人叹为观止。后经有关专家精心研究,这一古老工艺终于重现人间。在20世纪80年代,有关人员根据有关资料潜心钻研、多方求教,以灵巧的双手利用麦秆的自然光、纹理和质感,大胆创新发明,并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对这一传统工艺推陈出新,终于使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得以重放异彩。

麦杆画的制作技术和工艺目前可以说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表现的立体效果令所有印刷品望尘莫及。其手工制作、独一无二的艺术身价更不是一般印刷品可以攀比的。从品种内容看:山水、花卉、人物、动物,无一不是麦秆画所表现的内容。结合版画、剪纸、烙画、贴画、浮雕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巧妙地制作出了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被海内外誉为中华一绝、中国民间文化瑰宝、中国手工艺术中的精品。

常言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麦秆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最能体现和展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精巧技艺和聪明才智。自麦秆画重现以来,因其独特的工艺价值和广泛适合的装饰性,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肯定和喜爱,更成为国外友人和客商追逐的热点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好的声誉。

二、制作工艺

(一)制作过程

麦秆画是民间纯手工艺技术,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剪、裁、印、编、雕等十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

(二)技艺表现

麦秆画的表现技艺,主要在于设计构图、选材用色、运刀切贴(即作画)。作画时,应先备各种专用刀具(如平口型、锯齿型、月牙型等),然后按图稿要求准确选定色草,粘上乳白胶,取用合适刀具,在先印有图稿轮廓线的画地上,运刀切贴。左手微力压紧麦草,右手运刀,直切、横切、斜切交错运用。有的细切如丝、有的粗切如指、有的成小块片用夹子贴上(小块片可谓“部件”——是先用长条麦草裱成张,然后錾成型的)。

§§§第九节 东巴画:古朴粗犷原始美

东巴画在东巴文化的百花园里花繁叶茂,以其古朴、拙稚、粗犷而不失流畅、舒展的风格取胜。

东巴画艺术的主要形式有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其中以卷轴画最有名,它是东巴画中的珍品,是世界上最长的卷轴画。它用连环画式的画面,反映了纳西族先民的生命意识,被誉为原始宗教第一绘画长卷。

一、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