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考的好还要报的好
22939700000019

第19章 适合自己的大学就是最好的(4)

不同于内地高校自主招生的面试,港校面试主要以英语交谈为主,部分面试教授或辅以普通话与考生交谈。面试主要考查学生能不能准确理解题目,回答问题是否有逻辑性。有的考生英语表达不是很流利,但是观点新颖,言之有物,也可能被录取。注意,英语面试不是考查英语对话,英语只是老师观察你的逻辑思维、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的一座桥梁而已。另外,考官也会考查考生谈吐中表现出的风度,考查考生是否在展现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

针对面试,考生不妨提前做一些准备,如准备一段漂亮的自我介绍;熟悉学校的资料,深入了解报读专业的各方面数据和信息;思考自己报读该专业的原因;上网搜索学校历届面试的题目。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也要了解最近比较热门的时事话题。面试的时候说话声音切忌太小,要确保面试官能清楚听见。即使遇到没有准备过的或者比较复杂的题目,也不要慌张,即使心里紧张也要面带笑,信的面。

4.注意录取方式

为不影响高招统招的正常进行,避免高分考生“脚踩两只船”,根据有关规定,内地自主招生的港澳高校必须在统招录取前完成录取,经过确认的考生,将不再参与统招录取。

香港高校大都要求已通过面试的内地考生交纳万余元的“留位费”,如果如期报到,将自动转为学费,否则“留位费”不予退还。由于所有交“留位费”的考生名单都将在统招前提交给省市高招办,统招时高招办将不再为这些考生投档,所以统招院校根本无法录取这些考生。这就意味着只要交了“留位费”,就等于放弃了统招的录取机会,这需要正在报考港校的考生格外注意。

5.

在内地念一所普通高校,一般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大概在1.5万元左右,艺术类则要高一些。到香港读大学,4年则要准备40万至50万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在内地学习成本的近10倍。如果你有幸获得奖学金,金额每年在5000元/10万元不等,有的学校甚至还会给你赠送笔记本电脑和生活费用。不过,香港的消费水平比内地要高许多,有时候吃碗面就动辄上百。对于那些没有争取到奖学金的学生来说,去香港读书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

为防止考生占用录取名额,香港高校规定:考生在收到香港高校发出的录取通知书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缴付1万港币的留位费(留位费一经缴付,不能退还或转让。如新生不按指定的时间缴付留位费,当自动放弃录取论处;不依照指定日期到校注册入学,或于注册入学后退学者,当放弃录取或退学处理,已缴付的留位费一概不予退还或转让。注册入学后,留位费会从考生的学费中扣除。

澳门高校的学费相对较低,每年为人民币4万/6万元左右。

虽然港澳高校都设立了丰厚的奖学金,但是覆盖面极其有限,校方也不鼓励借贷来读书。所以,考生在报考港澳高校时还得认真考虑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

6.注意个人的适应能力

港澳高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所以不是所有的内地学生都适应在港澳高校读书。对于内地学生来说,到港澳高校读书还有许多需要适应的地方,除了天气、语言、饮食习惯等因素之外,最关键的就是“独立”。自己不仅要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病痛、人际关系、对陌生环境的适应,等等,还要独立处理自己的学业,学生要自己设计知识构架一应该补充哪方面的知识,自己必须心里有数。学生还必须学会设计自己的前程,争取自己想要的机会。仅凭自己学习好在港澳高校并不能包打天下,学生们还必须学会把自己其他的好的方面展现出来。每年都有内地学生因为不适应港澳的学习环境而被校方劝退的情况发生。

看来,到哪里上大学,是否上最好的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所学校是不是适合你自己。

7.注意毕业后的职业规划

四年大学生涯结束后,面临的是就业问题。港澳高校因为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有一定的优势。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内地本科生毕业后,如获得香港本地公司或机构聘用,并获得其提供的大致与香港现行市场标准相近的薪酬福利待遇,即可根据香港政府入境事务处的要求和安排申请在港就业。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近9成在港毕业的内地生都希望留在香港工作,熟悉内地文化背景,亦让他们备受金融、会计、市场公关等行业雇主的青睐。但另一方面,人文社科、工科的内地毕业生面对语言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许多人不是选择转行便是返回内地。有数据表明,往年在香港读大学的内地学生,毕业后留港就业者约占41%。

如果你不想马上就业,而是准备出国深造,把自己塑造成国际性人才,在港澳就读便有很大的优势。因为许多港澳学校都与美、英等国的一些著名大学签订了分数互认的协议,在读的学生或毕业生可以直接转到那些大学继续升读本科或硕士课程。有的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采用“2+2”或者“3+1”模式,在毕业后可以获得国内和国外双学位。所以如考虑到国外继续深造的话,在港澳读书可作为一块跳板,而且到国外后,也比较容易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

8.注意各校的特色

(1)香港高校内情

香港的高校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办学水准被认为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这并非代表所有的香港高校办学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许多内地高校的招办主任、在校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香港办学水平最高的高校应该还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同时,这3所学校都是国际上公认的好学校。其他学校则因为办学时间、经费等各种原因,与这3所学校还有一定的。

目前,香港有12所高等院校,其中8所由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即通常所认为的公立性质)。在这8所院校中,7所是大学,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岭南大学,其余一所是师资培训学院一香港教育学院。另外4所院校并非由教资会资助(即通常所认为的私立性质),他们是由公众拨款营办的香港演艺学院,以及财政自给的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树仁大学和珠海学院。

8大公立高校,尤其是其中的7所大学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亮点和价值取向。香港大学在临床医学、化学、植物和动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科大在纳米科技、电子资讯等领域走在国际前沿;中大在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领域尤为突出,接近世界一流水准;理工大学及城市大学是英式研究型学院,用来培养高端人才;浸会大学及岭南大学则是推动通识教育的博雅学院型。

(2)高校情

澳门高校共有以下5所:

澳门大学,拥有工商、法学、社会人文科学、科技4大学院,内地学生可报读会计学、商业资讯系统、经济及国际金融、财务学、管理学、市场学、博彩管理、国际商贸、中文法学、新闻与公共传播、公共行政、心理学、英语、葡萄牙语、日语、土木工程、电机及电子工程、机电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前身是1981年创立的私立东亚大学。1991年正式改名为公立澳门大学,是澳门第一所现代大学,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所公立大学。

澳门理工学院,开设管理学、中葡翻译学、电子商贸、电脑学、综合设计学、音乐、体育及运动学、等专业。

澳门旅游学院,开设的专业有:旅游企业管理、文化遗产管理、酒店管理、旅游会展及节目管理4个学位课程。

澳门科技大学,现有在校生5000余名,开设计算机技术、电子资讯科技、会计学、管理学、中英翻、学、学等专业。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学院只开设四年制的护理学课程。

第25计三本院校,咸鱼翻身跃龙门

计谋释义

在第三批次录取的本科院校简称“三本”。三本院校包括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所有本科专业。凡是在国家计划内录取的三本学生,毕业后在就业、考研、公务员报考及其他方面待遇上均与普通本科完全相同。

独立学院开始于1999年,是顺应高等教育的扩张和社会的客观需求而产生的。它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全国目前共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已达186.6万人,招生规模已经占到全部本科招生的1/3,创造了高等教育的“中国速度”。在有的省份,甚至每招收两个本科生,就有一个是被独立学院录取的。

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开办的高等学校,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目前,有资格进行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并且列入国家高考招生计划的民办高校共有47所。

在一本、二本院校已经停止或放慢扩招的同时,三本院校仍在极力扩大招生计划。每年高考期间,几乎每一个学习成绩在中下游的同学都会遇到这么两个问题:二本院校,上还是不上?如果上的话,又该如何选择?

你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看完以下案例之后再作回答也不晚。

计谋案例及【点评】

【案例1】

小柴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当年高考时超过二本线8分,被一所新升格的二本学校“xx学院”录取后没去报到,选择了复读。没想到复读一年后只比前一年多了5分,如果仍然填报二本学校,十有八九还是会被类似于“xx学院”的学校录取。这类学校都是由原来的师专甚至中专演变而来,将来就业很困难。于是,小柴就把志愿的重点放到了三本院校。志愿表上填报的顺序是:二批本科:A武汉工程大学,B南京工程学院,C重庆科技学院,D厦门理工学院;三批本科:A浙江大学城市学院,B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C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D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二批本科填报的虽然都是普通院校,但是由于都坐落在大城市,所以毫无悬念地“滑落”到三批本科,小柴被第一志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录取。

【点评】

这个案例中的考生小柴是非常聪明的,虽然成绩已超过二本控制线十多分,但他仍然把志愿重心放在了三本。因为他很清楚,即使上了二本,学校和专业也不一定理想。从小柴填报的志愿分布上可以看出,他特别在意学校的所在地,填报的8个学校都坐落在大城市,二本虽然落了空,但能被三本中的第一志愿接住也并不吃亏,谁不知道杭州是“人间天堂”啊!更何况,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全国建立最早的独立学院,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比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二本学校要优越得多。据统计,该校毕业生每年有60%以上在杭州落实工作,每年保送100人到浙江大学读硕士。

【案例2】

现就读于一所二本院校的小阎说:“我的成绩刚过二本线,当初为了上二本学校,我选择了这所市属本科院校,专业志愿还填的是服从调剂。被录取后,曾有过一阵欣喜,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但入校后却发现,这个学校根本就不像个大学,学校的管理模式、老师授课的方式跟原来的大专没什么两样,一点也感觉不到大学的氛围。每年也看不见有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学校组织的一年一次招聘大会,来的都是本地的民办小企业,所提供的职位也都是市场营销,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毕业即失业。唉,如果现在能让我重新填报志愿,我一定会考虑‘三本’的。”

【点评】

这个案例中的小阎有点失落,虽然勉强上了一个二本学校,却是以偏僻的地理位置和非常冷门的专业为代价换来的,四年后毕业时仍需要为就业问题再做一次更“猛烈的冲束r。难怪她一直忧心忡忡呢。

【吕老师提示】1.独立学院究竟是“民办”还是“公办”

按说一所高校的性质只有一种,公办或者民办。独立学院肯定不属于公办学校,可是长期以来,许多独立学院都对“民办”二字讳莫如深,在《招生章程》和招生广告宣传中,根本就看不到“民办”的字眼,却对学校名称的前半部分(所属高校)不遗余力地大肆宣扬,致使一些考生迈进学校大门后还弄不清自己的真实身份,由此引发的学生与校方的纠纷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前些年,几乎各地都出现过这种纠纷。

2008年2月,教育部通过不断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出台了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此令明确传达出3条信息:

(1)独立学院正式成为我国民办教育的一部分,多年来“半公半民”的暧昧身份宣告结束。

(2)自2008年起录取的新生,本科毕业时授予独立学院的学历证书和学位。

(3)五年过渡期内必须资产过户,必须引入民间资本,依靠自身努力面对市场竞争。过渡期结束后,现有的独立学院或回归母体,或转成普通民办,或自生自灭。

2.如何判断它是否是独立学院

尽管国家把这类学校统称为“独立学院”,但没有一所学校用这四个字冠名,一般都叫“..大学..学院”。如41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

另外,也有独立学院由于是在国家规范独立学院校名之前举办,所以叫“某某大学某某分校”,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尤其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个别省份在安排录取批次时,把个别独立学院也列入国办普通本科院校中,给考生和家长带来极大的困惑。这里告诉你识别国办大学和民办大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在同一个地区学习同一个专业,两种大学的学费一般相差一倍以上。

3.独立学院的办学实力怎么样

按照教育部规定,独立学院应具备必要的办学条件。初办时一般应当具备: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150亩(艺术类院校和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为了保证今后的发展需要,应预留发展用地,校园规划占地面积不少于300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不少于1000万元,图书不少于4万册。独立学院还应具备不少于100人、聘期一学年以上、相对固定的专任教师队伍0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应不低于30%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可通过电话、网站、《招生章程》等方式,充分了解各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与办学现状,了解学校校舍、实验室、图书馆、生活设施等办学“硬件”,同时也要了解政府支持力度、师资组成、办学特色、社会声誉、就业环境等“软件”,然后再决定是否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