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谋杀之谜
20474600000007

第7章 政坛要人篇(3)

还有一种荒诞不经的说法认为飞机失事是哈马舍尔德的“自杀行为”。提出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哈马舍尔德是个性格孤僻的人,他常常离群独居,而且脱离现实生活。他却在日记中写到他感到非常孤独、苦恼,并且还说他至少两次想到过自杀,因为他觉得“活着比死艰难得多”。但是假如哈马舍尔德真的要自杀,也没有必要让15名机组人员和随行人员一起陪葬。

哈马舍尔德空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政治阴谋,其中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据说,在空难发生后,人们在飞机着火地点之外的地方找到了幸存的护士朱力安。在他醒来后,曾经对医院的护士说他是唯一逃出来的人,其余的人都落入了圈套,而且还说在降落前哈马舍尔德曾经发出了返航的命令,可惜在命令被执行前飞机就爆炸了。曾经看过朱力安的护士说他虽然被烧的很严重,但是没有致命的伤。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五天后,朱力安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在空难发生后,恩多拉医院的一辆救护车到了飞机遇难地点。一名看护透露说,他在现场看见过哈马舍尔德的尸体,他的身上和衣服上都没有烧痕。而且他在检查哈马舍尔德的身体时并没有发现僵尸的状态,那时距离事故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小时了。最令他吃惊的是哈马舍尔德的尸体的姿势,如果他是从飞机中摔出来的不可能是那种半卧的姿态。因此他认为哈马舍尔德并不是在空难之后立刻死亡的。但是哈马舍尔德是如何到飞机外面去的?又是如何离开着火地点的?在他死之前又发生了什么?这些都没有人知道,因为在飞机失事后,“黑匣子”

就不知去向了。显然,有人在故意掩盖哈马舍尔德死亡的真相。

哈马舍尔德的死距今已过去了几十年,然而那次空难事故留给人们的种种疑虑却一直没有消去,他的死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谜。

如今,以哈马舍尔德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图书馆—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仍在使用中,人们正在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曾经为了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秘书处的长官,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秘书长通常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指定,任期为五年,可以连任,并且每十年各大洲轮换一次,可以连选连任,但五大常任理事国不得参加联合国秘书长的竞争。

秘书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任命若干名副秘书长,协助其工作。秘书长主要负责秘书处的工作,履行行政长官的职务,以及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其他主要机构托付的一些其他职务,每年都要作联合国工作报告。秘书长还有权力将其所认为可能威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任何事件,提请安全理事会注意,同时也可利用秘书长的身份对争端的各方进行调停。

马丁·路德·金遇刺之谜

观点:1968年4月4日,著名的人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旅馆被人枪杀。有人说凶手詹姆斯·厄尔·雷只是幕后主使者的替罪羊,有人说是联邦调查局在幕后策划了谋杀案,也有人说马丁·路德·金是被一个神秘的三人组所杀。

1955年,身为牧师的马丁·路德·金因为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进而成为了人权运动的领袖人物。从此以后,他就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为黑人谋求平等的运动中,也因此受到无数恐吓、监禁、入狱、甚至是被行刺,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马丁·路德·金也因为这篇演讲而闻名于世。

然而,正在马丁·路德·金竭尽全力为实现伟大的梦想而奋斗的时候,他再次被行刺。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眷顾他,子弹正好射中他的喉咙。1968年4月,为了领导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工人罢工,金来到了孟菲斯,并且入住在当地一家名叫洛兰的旅馆。4月4日,金在旅馆的阳台上被对面射来的子弹洞穿喉咙,炸开了大动脉血管,后抢救无效死亡。

年仅39岁的马丁·路德·金被枪杀的噩耗迅速传遍了各地,凶手的暴行不但引起了全世界的指责,而且在美国国内几十个城市的黑人民众还纷纷涌上街头示威,要求严惩凶手。于是,约翰逊总统责令联邦调查局迅速调查此事,将凶手及时逮捕归案。

案发后不久,联邦调查局就迅速掌握了破案线索,并且很快就抓获了凶手。经调查,凶手名叫詹姆斯·厄尔·雷,是个抢劫惯犯,曾被判入狱20年,1967年4月成功越狱。他声称自己是在案发当日住进洛兰旅馆对面的公寓,傍晚开枪打死了马丁·路德·金,并且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联邦调查局通过分析所谓的雷在狱中服刑的情况,认为雷作案的动机是因为他仇恨黑人,更痛恨金领导的民权运动,所以可能为了金钱而进行暗杀活动。

1968年10月,孟菲斯法庭终于开始对詹姆斯·厄尔·雷进行审判。然而在审判前夕,雷在接受美国《展望》杂志的访问中声称自己杀害金是有人答应给他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钱,唯一的条件就是杀掉金。因此,该篇报道的作者在文章中写道,马丁·路德·金的被害是密谋,而雷并不是单独作案。人们对雷的说法将信将疑,因此希望法庭尽快审理此案。然而在开庭的前一夜,雷又要求更换律师。这样一来,最后的开庭日期又被拖延到了1969年3月10日。可是让人更想不到的是,在开庭的前夜,孟菲斯司法当局宣布,公诉方和辩护方已达成协议:雷承认自己有罪,作为交换,他将不坐电椅,而是坐99年牢。审判当天,法庭宣布雷是杀害金的唯一凶手,而且也同意双方达成的处置方法,判处雷99年徒刑。雷在被送进监狱没多久,就提交了上诉状,他声称自己是无辜的,是因为有人胁迫和诱骗,他才认罪的。他请求法庭重新审理他的案件,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受理。

对于审理詹姆斯·厄尔·雷案件的过程,人们感到十分蹊跷。在分析了雷以前的种种行为之后,人们开始怀疑雷是否真的是杀害金的真正凶手?雷曾在洛杉矶盗窃了一台打字机,逃跑时因为停下来捡自己掉在地上的银行存折结果被抓获;他在圣路易斯逃避追捕时,躲进电梯间,但因为忘记关电梯门而被抓住;他在抢劫一家食品店之后驾车逃跑,在急转弯时却将自己甩出了车外。这样一个糊涂、愚蠢的三流窃贼,如何有勇气和智慧成功越狱,随后又进行暗杀活动呢?于是,人们开始相信雷的刺杀行为应该不是他一个人的能力所为,在他的背后还有力量支持着。那么这个幕后策划者又是谁呢?

有人怀疑联邦调查局参与了此案,因为在很早之前,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曾怀疑金是一个“亲共”分子,就派特工监视马丁·路德·金,并且还企图用金钱拉拢他,但是遭到了拒绝,后来还利用种种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因此人们不得不怀疑联邦调查局和金的死有关。1986年,雷与美国《进步》月刊记者长谈时说:“如果将来查明,联邦调查局插手了杀害金的准备工作,我不会感到惊奇……已经证明,在金的组织中有联邦调查局的人,他们还监视金,企图杀害金。当金被害后,联邦调查局就急忙寻找像我这样的单独的替罪羊……”

迫于舆论的压力,在马丁·路德·金被害10年后,美国国会对金被刺一案重新进行专门调查。调查所得材料达数十万页,总结报告达800页,结论是金死于密谋。这一次调查虽然有了新的结论,但仍然宣布无法查明密谋的具体参加者。

马丁·路德·金被害35年后,一名叫做威尔逊的美国牧师向《纽约时报》的记者透露,他的父亲亨利是一个三人小组的头,而当年枪杀金的正是这个小组。威尔逊指出,他的父亲虽然不是种族主义者,但却觉得金与共产主义有联系,因此必须杀掉他。

威尔逊还说他父亲在世时曾反复强调,“把马丁·路德·金杀掉是每一个热爱美国的人应该做的事”,“为了整个国家的前途,这样做完全是责任所在。”威尔逊的父亲已经去世十年了,所以威尔逊所说到底是真是假,也无从得知了。

如今,马丁·路德·金已经去世数十年了,但是关于他的死仍然是个谜。虽然人们已经知道金的死是一个密谋,但是刺杀事件的真相却仍然扑朔迷离。不过,美国人民并没有忘记他。1986年1月,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法令,规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这一天全国放假,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权运动领袖。

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是指根据种族将人们分割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从而加以区别对待的行为,在古代就已经存在。种族歧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公开的,也有隐蔽的;有语言的,也有行动的等,而且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仍存在种族歧视现象,美洲的黑人、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土著居民,欧洲的原殖民地移民、少数民族和外国工人等都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美国在南北战争后,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黑人仍受种族歧视和压迫,在政治、居住、就业、教育等方面从未享受到与白人相同的待遇。

菲律宾政坛人物阿基诺遇刺之谜观点:1983年8月21日,贝尼格诺·阿基诺从美国返回菲律宾,在马尼拉国际机场遇刺身亡。由于案情扑朔迷离,阿基诺的死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有人认为是当时的总统马科斯及其夫人幕后策划了谋杀案,有人认为是美国的中情局策划了谋杀案,还有人则认为阿基诺的死和菲律宾的重要人物许寰戈有关系。

贝尼格诺·阿基诺是菲律宾著名的政治人物,1965年他当选为参议员,曾任自由党总书记。1972年,执政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宣布戒严,作为反对党的阿基诺遭控入狱,1977年因被指控从事颠覆活动而被判处死刑。不过由于国内外民众的抗议,案件得到了重新审理的机会。1980年5月,阿基诺获准假释出狱去美国就医,在美国他度过了3年的流亡生活。经过了长期的抗争后,阿基诺获得了回到菲律宾的机会,并准备参加议会选举。据说,早在阿基诺回国前,就有人警告他,说有人可能会杀他,但是阿基诺不以为然。1983年8月21日,阿基诺搭乘的飞机降落在了马尼拉机场,然而就在他走下飞机阶梯时却遭到了枪杀,当场死亡。当时机场顿时大乱,保安人员立刻将阿基诺的尸体拖进了一辆汽车。

阿基诺被杀后不久,军方就宣称凶手是已经被特工当场打死的一名叫做罗兰多·加贝尼格诺·阿基诺是菲律宾著名的政治人物,也是尔曼的机场运货人员。他是一名雇佣枪手,可能被人利用来进行暗杀活动。但是跟随阿基诺一路回国的记者却认为是保安人员在押送阿基诺走下扶梯最后一级时从背后开枪杀死了他。阿基诺无故惨遭杀害一事,不但在菲律宾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在国际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泰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一些国家纷纷发表讲话,希望菲律宾政府尽快查明事情的真相。

为了彻底查清阿基诺遇刺事件,马科斯总统下令成立了五人调查委员会,调查从1983年11月开始。1984年10月23日和24日,委员会分别提交了两份报告,一份报告声称当时负责机场保安工作的空军将军卢瑟·库斯托迪奥是谋杀的策划者之一;另一份报告则认为,谋杀的主要策划者是菲律宾武装部队的总参谋长法维安·贝尔上将,参与这一阴谋的还有大马尼拉市的司令奥列斯和库斯托迪奥等20名军人。虽然这两份报告有些分歧,但是都否定了之前军方给出的说法,那就是都认为凶手并不是机场运货人员罗兰多·加尔曼。

首先,加尔曼要想在戒备森严、层层警戒的机场接近阿基诺,本身就比较困难,更何况还要近距离一枪击中要害呢?其次,经过法医检验,阿基诺头上的伤口是由上而下的射击所造成的,那么站在地面的加尔曼就更不可能从上而下射击了。况且凶手如果真是加尔曼,特工人员只要解除他的抵抗能力就可以了,为什么在他被击倒在地后,又向他乱枪扫射呢?

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菲律宾反贪污法院于1985年2月开始审讯,先后举行了几十次公开或秘密的听证会,并且数次开庭,期间共传讯的证人就有一百多名。12月初,法庭对于阿基诺遇刺案进行了宣判,判决声称杀害阿基诺的凶手就是加尔曼。而打死加尔曼的那名士兵也被无罪释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