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习惯成就一生——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66个方法
20197100000009

第9章 培养孩子做事的好习惯(2)

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养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

于是,主人便这样做了。

在这个寓言故事里,两匹马对工作的态度截然相反,因此它们的命运也有了天壤之别。这个简单的寓言故事,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尽心尽力去做的道理。而这种工作精神的有无,将直接决定一个人今后事业的成功或失败。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些父母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眼里,孩子毕竟就是孩子,此时开始要求他们做事要全心全意,尽心尽力未免为时过早。但是,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能帮助孩子培养出一些好习惯,将能使孩子终身受益,因为孩子在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将会像天生的一样牢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累。”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读书学习外,还要做事,包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校的劳动,等等。而不管做什么事,即使再小,再简单,父母也要教育孩子全心全意地去对待,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当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时,将对他的整个成长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波的父亲是某少儿出版社的美编,画得一手好卡通画。从小耳濡目染,小波也渐渐喜欢上了画画。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波就在爸爸的书房里练习画画儿。

一次,父亲让小波画一幅小猫蹲在金鱼缸边的卡通画,小波高兴地答应了。不到3分钟,小波就把画好的画递给了父亲。

“儿子,这么快就画好了?你认为这是你画得最好的吗?”

“不是的,爸爸。”

“那你重画一幅吧!”

“好的,爸爸。”小波答应道。

10分钟后,小波又递给了父亲自己重画的画。

“儿子,这一幅画比刚才那幅进步多了,它是你画得最好的吗?”

小波想了想说:“不是的,爸爸,我想我还能画得更好!”说完,小波转身又去重画了。

当小波再一次把自己画的画交给时父亲看时,父亲接过画后,问:“儿子,这是你画得最好的了吗?”

“是的,爸爸。它是我画得最好的。”小波肯定地说。

“为什么呢?”

“因为我已竭尽全力了。”

父亲听到小波的这句话后,赞扬地说:“儿子,这就对了!我们先不评价你这幅画的优劣,单凭你竭尽全力这种做事的精神,就让爸爸感到很欣慰了。记住爸爸的话,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全心全意,尽心尽力!”

孩子做事缺乏效率,只想草率了事或应付一下,这种现象是较常见的,这跟孩子缺乏耐心和怎样完美完成任务上的认识不足有关。因此,在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父母给予正确的指导。当父母发现孩子做事不讲质量,不愿精益求精时,不要放任不管,而应该及时指出,并告诉孩子把事情做得“最好”的意义。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把潦草完成的事情再重做一遍,直到孩子尽心尽力了为止。

当然,如果在某一件事情上,孩子的确已竭尽全力了,但结果并不理想,这时父母千万不应责备孩子,而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这样孩子在长期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精神。因为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具备的。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当孩子对某件事竭尽全力并取得了好的成绩时,父母要积极地给予肯定,这种肯定能增强孩子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帮助孩子克服做事抱着应付的态度的坏习惯。告诉孩子,如果做事只想应付一时,那么即使再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当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后,就会有意识地去克服。

有效利用黄金时间

对于时间,歌德曾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能找到充足的时间。”伏尔泰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等待的人,时间是最慢的;对于作乐的人,时间对他是最快的。它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它都令人忘却;伟大的,它都使它们永垂不朽。”

毫无疑问,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从小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那些成功者的共同特点之一。事实上,很多科学家、卓有成效的艺术家、文学家,他们同时都是善于利用时间的高手。

但是,孩子的时间观念往往不强,很多时候,他们不懂得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和主次来合理安排时间,而是凭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时间,结果常常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影响了一些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因此,如果父母在早期教育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孩子就懂得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最有效率。而这样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也会成为一个办事高效率的人,也是最能出好成绩的人。

暑假的一天下午,苏新边用手揉着眼睛边背着单词。

“儿子,你怎么现在背单词,你记得住吗?”

“哎哟,妈妈,真被您说中了,我背了老半天,一个也没记住,我该怎么办呢?”苏新一边用手揉了揉太阳穴,一边叫苦道。

“那你为什么不选择早晨背单词呢?”

“早晨?哦,我在补写昨天的日记。”

“那昨天晚上你不写日记,干什么去了呢?”

“我在看一本智力游戏的书。”

“那你知道自己一天中学习效率高、记忆力最好是什么时候吗?”

“早晨和中午。”

“那你为什么不在这个时间记单词呢?”

“这……我……”

瞧瞧,苏新就是一个典型的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孩子。

在生活中,像苏新这样不善于利用有效时间的孩子还大有人在。当您发现自己的孩子也有此缺点时,千万不用太着急。您只要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帮助他分析在哪一段时间内是他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便让孩子在那段时间里做重要的事,这样就能提高效率。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律,孩子也如此。有的孩子早晨精力好,有的孩子晚上精力旺盛,有的人凌晨起床后半小时最容易激发创作新意识,有的人喜欢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早饭后做。据统计,大约50%以上的人,其能动性在24小时之内有显著的变化,其中17%的人早晨能动性高,33%的人在晚间能动性最高。而一个人做事效率高,能动性强的那段时间,就是他的“黄金时间”。如果在“黄金时间”内做最重要、最紧急的事,那么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孩子也如此,因此父母有必要帮助孩子分析哪一段时间做事最有效率,这样就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那一段时间内,从而做到真正有效利用时间。保持最佳情绪。良好的情绪是人机体的润滑剂,可以促进生命运动,保持充沛的精力。劳逸结合。如果持续做某一事情(背单词或做作业)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效率曲线的下滑,这时可以采用其他的行为方式,如用休息或适当的运动加以调节,就能保证学习与工作的持久性和高效率。学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自己的事情,部分孩子往往分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这是造成他们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原因之一。让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的价值。告诉孩子时间是最宝贵的,不能浪费,而应该充分利用每一分钟。

遇事敢于做决定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在一份分析了3000多名失败者的报告中得出结论:在三十多种常见的失败原因中,优柔寡断占榜首。再追溯到这些人的青少年时代,又发现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性——遇事不敢于立即作出决定,而是犹豫不决,拖拖拉拉。换句话说,这些人之所以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从小养成了优柔寡断、不敢自己作决定的坏习惯。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说,影响他一生的事发生在他6岁的时候。

一天,王安在外面玩耍时,突然有一个鸟巢掉在他的头上,里面滚出了一只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麻雀。王安决定把它带回去喂养,便连同鸟巢一起带回了家。

当走到家门口时,忽然想起妈妈一直不允许他在家养小动物。王安便不敢把小麻雀带回屋里去,犹豫了一下,他决定把小麻雀放在门后,然后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在王安的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

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地擦拭着嘴巴。

这件事使王安明白了一个道理,也汲取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凡事要当机立断,不要前怕狼后怕虎摇摆不定。他说:“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从那以后,王安做事不再优柔寡断,遇事立即作出决定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

事实上,遇事犹豫不决是很多孩子都有的习惯,这跟孩子社会知识少,阅历不丰富有关系。但是,父母可以通过另一条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个陋习,即从小培养孩子敢于作决定的勇气。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父母在生活中尽量少干涉孩子的事情,当需要作出决定时,让孩子自己去拿主意,切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或干脆代替孩子作决定,或直接命令孩子如何如何,甚至“武装干涉”。孩子在父母的“越俎代庖”或“高压政策”之下,会变得畏缩,没有自己的主见。时间一长,孩子心里残存的一点勇气就会消失殆尽,以后遇到事情时,便不敢也不会自己作决定。而这种习惯将会影响他的成长。在他长大成人后,继而会影响他的生活,他的工作,甚至会成为他失败的根源。

因此,在需要孩子自己作出决定的事情面前,父母最好“袖手旁观”,让孩子自己决定。当孩子的确需要帮助时,父母可以指导他或向他提供建议。当孩子有勇气、果断地对某一事情作出决定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孩子得到鼓励后,在增强自信的同时,他也有了成就感。因此,在今后需要做出决定的事情面前时,他会果断地作出决定,而且是乐意作出决定。父母本身要在孩子面前起表率作用,需要对某事作出决定时,不要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告诉孩子不要惠得患失,担心这个或担心那个是没有必要的。告诉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该取舍时就要取舍。告诉孩子一旦作出决定,就要行动,迟疑只会葬送最佳时机。

懂得与人合作

著名的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的确,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会与他人一道工作,并得到他人的合作。如果他要完成一件大事,那么也需要一支有效的、强大的队伍作后盾。在孩子的世界里,也同样如此。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与人合作,而是“惟我独尊”、 “孤来独往”,那么,他的生活一定是单调的,他也是一个不受人欢迎的人,因为没有同龄人和他交朋友,没有同龄人和他一起玩游戏,一起讨论学习,一起去郊游,一起参加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