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19626300000027

第27章 观察评估、面谈评估的治疗技巧(4)

(4)面谈评估的注意事项

从这样的面谈评估中得到的信息,科钦(1976)区别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被观察者自身的叙述,在现在和过去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被观察者独特的思考方法。第二是一种伴随的行为,并且行为大多是随意的,没有具体的意图。第三则植根于临床心理咨询师的实际行为,由临床心理咨询师的存在而刺激产生的反应中得到的信息。这和确认事实关系的警察的调查取证不同,临床心理评估中,判断被观察者语言的客观和真伪不是主要问题。在面谈场面中,重视的是被观察者的感情和认知,即使是主观的歪曲的陈述也是为了理解对方的珍贵信息(白木泽,1969)。因此,为了理解这个行为和被观察者,需要和对方的人格以及周围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相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石乡冈泰,1969)。

另外,在临床心理评估中,被观察者背负着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全部。因此,面谈和日常生活的差异性在于必须要保守秘密(牟田,1990)。于是要求进行这样工作的心理咨询师,要倾听被观察者所叙述的问题,做好记录,观察被观察者的行为,评估他的动作的意义。为此,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拥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柔软性(Korchin,1967)。从前认为和通过训练学习到的技能相比,态度更为重要。但是,最近对心理咨询师的技能进行了多种提案研究,有不同的观点,关于这一点也会在后面加以叙述。

二、临床心理面谈评估的实际操作

1.面谈的顺序

(1)面谈的计划和准备

临床心理评估的最初阶段是,首先决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其次决定怎样获取这些信息。最后是实施收集信息的面谈的计划和准备。

不限于评估就是一般的面谈,也要首先明确面谈的理由和目的。据此,把握面谈的主题,把具体的提问内容意识化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决定和谁进行面谈,考虑怎样进行面谈。而且还要选定面谈的场所,设定进行的时间。实际进行面谈时,首先心理咨询师要自我介绍和说明面谈的目的,并得到对方的同意。其次,一边建立两者间的信赖关系,一边收集必要的信息(石乡冈泰,1969)。临床心理面谈评估基本上也是以同样的顺序进行的。

伊藤(1991)在讲述面谈评估的内容时,举出以下几个项目。首先根据客观标准来判定,被观察者的问题是否和心理因素相关,开始心理治疗是否会恶化被观察者的心身状态,并探讨是否有其他的治疗方法优先于心理治疗。而且作为心理咨询师还需要考虑每周应该有几次咨询,咨询的时间设定在什么时候比较好,是否存在自杀等行为化的危险性,以及诊断来访者的病理程度等等。另外,还需要看清楚来访者接受治疗的态度和欲望。

和前面所述相同,在临床心理评估中,根据临床心理咨询师各自的理论和培训的背景,对收集信息的解释也不同。伊藤表示,面谈评估的结构是不同立场的共同基本,咨询师需要根据各自立足的理论开发适合自己的面谈评估的方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初次面谈之前应该预先掌握来访者的概况,或者请来访者自己填写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事先掌握了这些信息,心理咨询师能够做到及早地认识到一些重要症状,以及现在的问题所在。根据情况,还可以在面谈中作为话题加以确认。如果心理咨询师考虑应用这样的方法,那么需要在来访者进入咨询室之前预先探讨来访者的材料和数据。进入了面谈,在来访者面前看这些材料和数据,容易让来访者感觉到自己被忽视了,或者可能给人留下准备不足的印象(Coyle et al,1998)。

(2)面谈场面的设定

无论是何种面谈,面谈的环境和构造能够对面谈中的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相互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和来访者面对面一起度过的实际时间,具有最大的建设性的积极意义,心理咨询师必须注意做好预先准备。

因此,特别是在初次面谈时,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伊藤所指出的那样,即便不是本人来咨询,而是父母来咨询,能够和心理咨询师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的人就是来访者,也就是说来访者就是我们咨询的对象。初次面谈最重要的就是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共同探讨,是否适合进行心理治疗,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比较适合等问题。而且,在初次面谈中容易引起来访者的不安感,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来访者不安的程度反映了他/她的病理程度。一般来说,人们在和初次见面的人说话时,并且接受其提问常带有不安感。所以初次面谈首先要让来访者有安心和信任感,让他/她感觉到舒适是非常重要的(Cullari,1996)。例如关于面谈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科钦(1976)和科伊尔(1998)是这样指出的,感觉坐在舒服的椅子,安静整洁的房间,而且听不到隔壁房间人说话的声音,不要有妨碍面谈的他人的侵入、电话铃声、室外的噪音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心理咨询师在保密这一点方面,也要从物理环境方面得到支持。

关于面谈做记录问题,不能妨碍来访者的谈话,和观察来访者的表情,所以可以只记录一些重要的发言,或者干脆不当场做记录。如果对面谈进行录音、录像的话,这个要以来访者同意为前提。来访者有拒绝的权利,而且如果来访者要求的话,我们必须把录音、录像销毁。保障这样的权利也是非常必要的(Korchin,1976)。

另外,有时重要信息可能不是在咨询室里面得到的,而是在某个偶然的时候。比如,可能偶然看到来访者和孩子在候诊室的情况。这是观察亲子关系的一个好机会,而且不单单是观察,还是和来访者交流的好机会。不要错过这样的机会,这都是理解来访者的材料(Coyle et al,1998)。

(3)面谈的过程

名岛(2000)关于心理咨询师如何进行面谈评估。所谓“耳朵的工作”指以心理咨询师提问为中心的相互作用,“眼睛的工作”指注意观察在面谈中的非语言的交流。而且作为“非逻辑工作”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印象、身体感觉和感情。“思考的工作”则是心理咨询师根据理论上成立的对来访者的问题和援助法的假设。最后是“总结的工作”是对这些事情进行统合的考察。

这是临床心理面谈的概要,接下来,随着科伊尔(1998)的论述,我们简单地总结一下从面谈开始到结束的各个阶段的注意点。

在面谈的导入阶段,首先从自我介绍、说明进行面谈的目的和时间开始,包括介绍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和职业名称。如果是在一边接受督导一边做临床的话,那么这一点在面谈开始的时候必须说清楚。另外,保密的问题也要充分地加以说明。如果通过面谈得到的信息可能与其他个人或者机关相同的话,在这里必须清楚地说明。在我们国家,像签署这样面谈的知情同意书还没有达到共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需要引进内容说明书和签署知情同意书,以保证咨询关系的规范化。不管怎样,导入这样的流程对心理咨询师开发适合自身标准的做法是非常有益的。

开始面谈的最好方法就是对来访者进行开放式提问。比如,在面谈开始不久,尽量让来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的要求、生育史加以说明。据此,心理咨询师可以了解来访者的人格、交流风格的特征。而且在心理咨询师还不能确定治疗方针的情况下,可以从此获得机会观察来访者一般行为、情感和思考过程。开始面谈的提问,比如“请您谈谈您最近比较在意的事情吧”“您现在需要我在哪方面提供帮助”或者“您今天到这里来有什么要求吗”等等。

在面谈期间得到信息总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来访者的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同而不同。有的时候,由于大多数的人都不愿过多展示自我,有可能得到的信息量很少。因此,心理咨询师在最初提问的时候,尽量换用支持性语言,给予温和的鼓励,感应来访者的不安并给予恰当的反馈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来访者无论如何也不回答,而且考虑到原因可能是因为来访者的认知界限和注意力集中困难时,我们可以对应于来访者的简短语言表现,进行直接的封闭式提问,这样更为有效。

但是,建立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的良好治疗关系是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初次面谈是最重要的。两者情绪上的互动将对以后的交流模式产生影响。如果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关系是良好的、积极的,即处于心情放松、畅快,充满信赖和安全感的状态,那么来访者就能够注意倾听心理咨询师的提问,而且对心理咨询师的尖锐提问也能够采取宽容的态度。反过来,如果两者的关系是消极的,也就是充满敌对情绪,互相防卫着对方,不信任的感情状态的话,那么来访者根本就不想接受心理咨询师的提问。并且良好的关系意味着心理咨询师的宽容、理解、不会批评和拒绝,这样来访者容易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情。另外,通过充分谈论重要的主题,还可以增强参加面谈的动机(Wiens,1983)。

其次,在经过自我介绍的导入和形成治疗关系之后,是提问焦点问题的阶段。焦点问题主要指来访者的状态、以及持续形成心理问题的外界条件等等。心理咨询师根据精神病理学、诊断学的基础知识或者是自己的理论背景,尝试着去理解和分类来访者提示的问题。这时,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度忠实于自己的理论背景和面谈结构,而忽视了谈话的自然和流畅。如果不能重视一些微小的语言和非语言的线索,而忽视了对来访者的理解,那么心理咨询师可能在没有得到充分信息之下就马虎地结束了面谈。因此在面谈中,密切关注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双方谈话的流程和气氛的变化是不可欠缺的。

临床心理面谈评估中应该包含的主题,除了如前所举出的项目以外,来访者的情绪不安的症状、冲动的控制、自杀观念或者是自杀企图,若是学龄期的话还包括学业,若是成人的话还包括职业、社会生活状态、来访者周围的社会支持系统状况、环境的因素,如果是儿童的话,还包括和现在的心理问题相关联的心理发展因素、家族的病历、药物过敏史等等。但是,这只是大体的着眼点,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在观察和面谈中选取的话题因心理咨询师的理论培训背景而相异。

在面谈接近终结时,心理咨询师需要总结一下得到的信息。这时候需要检查一下记录,确认在面谈流程中可能混淆的日期、姓名以及其他内容。再者在面谈结束之际,通常来访者会对心理咨询师寻求援助。多数的情况下,面谈意味着在他人面前回忆辛酸的经历,袒露胸怀,所以容易带来消极情绪的增长和某种程度上的认知混乱。因此,心理咨询师利用剩余的时间,总结一下来访者提供的信息,然后关于以后的预测等对来访者进行大致的反馈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可能的话,告诉来访者他/她的心理问题诊断中所含积极的部分,概括地表述一下怎样治疗是非常有益的。至少要告诉来访者直到评估结束,面谈还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步骤,以及将会如何使用被提供的信息。在面谈结束时,要充分注意让来访者感觉心理咨询师倾听并理解了自己的谈话,而且通过面谈自己有某些收获。

2.面谈的技能

(1)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关于作为心理咨询师必要的能力,威斯(1983)表述为,心理咨询师的能力和外向性、社交性没有关系,不是情绪性地、兴趣似地关心他人,而是科学的、客观的。并且与知识能力的高低、兴趣的广泛、经验深浅,以及是否对广泛的人群拥有共感能力相关联。

根据科伊尔(1998)所表述,通过最小限度训练和感受性就能达到收集具体信息的面谈目的,而总结和改善得到的信息质量,为来访者提供援助性建议而达到满意的结果,是和心理咨询师的一些个性相关联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共感的特质。这通过心理咨询师微妙的,或者是明朗的交流,来访者很容易感觉和理解。所谓共感是以同样的心境去理解他人的感情、动机等等。也就是进入对方的认知世界,把对方的世界当成自己家一样,敏感地感受对方的感悟。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磨炼,不仅从和来访者的交流中,还要从对方的语言后面的感情和意义中去理解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