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19626300000026

第26章 观察评估、面谈评估的治疗技巧(3)

但是,临床心理评估中不仅仅是这样的参与观察,而且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观察场面,例如,在观察孩子游戏的时候,临床心理咨询师并不一定在孩子面前出现,他/她可以用监视器来观察。或者在老人患精神疾病的情况下,患者为了回归社会进行的每日训练中,临床心理咨询师虽然出现在训练中,但是停留在最小限度的非交流观察程度。根据情况不同,也有一些咨询师拥有进行相当多实验观察的机会。与心理咨询师职业领域的多样化相对应,观察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进行临床实践者,要充分理解一般观察法的多样形式和特征,期望能够按照不同的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

在临床心理评估中,对被观察者的人格理解和治疗方针的决定是中心课题,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收集的。例如,行为的显在化给予了一定客观事实水平的信息。在面谈的时候同时也进行观察,来访者的时间和行为(是不是晚于约定的时间,或面谈中的谈话速度)、空间行为(座位的位置等等)、身体行为(视线、表情、姿势、动作)、外观(服装、发型、化妆、拿的东西)、声音(声音的大小和音调,使用的言语等等),都是能够直接确认的客观信息(菅野,1987)。

再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中心工作人员观察到的行为,有关人员提供的被观察者的行为化信息,还有来访者本人无意中说出的一些“故事”,都是对人格理解的重要线索(齐藤,1991)。

第二节面谈评估

一、面谈与面谈评估

1.面谈的一般特性

(1)面谈和会话的不同点

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场合中,各种职业的人为了收集信息而进行面谈,如警察为了调查交通事故,医师向患者询问情况而进行面谈。除了心理咨询师以外,只要和人相关联的职业,例如教师、护士、记者等,而且还有人类学者和社会学者都需要面谈这样的基本技术。

面谈(interview)和通常的谈话不同,面谈被称做有目的的会话。在面对面中,通过语言的交流了解对方的信息和思考方法、态度和感情等,另外还有非言语的信息交换,在这一点上面谈和会话比较类似。但是,面谈与会话重要的不同点是,面谈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预先计划好的。会话也是主动进行的,但面谈更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面谈事先安排好了时间和地点,并且会注意其中发生的相互作用。另外面谈与会话不同的是,不用回避不愉快的事实和感情(Wiens,1983)。

戈登(Gorden,1987)关于普通的会话和收集信息的面谈的不同,做出了以下论述。

首先在会话中,存在自我表达的喜悦,而面谈是为了收集信息,不要求谈话者表达自我。而且会话中包含着再三的说服,这也不是面谈的目的。通常和朋友的说话,可以降低情绪的紧张,并获得放松和净化的效果。这也是治疗面谈其中的一个目的,但是为了收集信息的面谈,精神净化就不是它的直接目的。而且会话有一种寒暄礼仪性意义,但是为了收集信息的面谈还要特别注意被观察者是否是简单的礼仪反映,心理咨询师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作礼仪反映。会话的功能是交换信息,在面谈中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咨询师不仅仅要注意获得信息,而且要注意促使对方主动提供适当的信息。确实,面谈中多多少少包含着会话似的表现,比如说服、净化和礼仪。但是心理咨询师要充分注意不管这些因素是出自哪一方,它都是次于信息收集这个主要目的和作用的。

泽田和南(2001)主张从理解被观察者的角度来处理他们提供的信息,而不仅仅判断信息是否正确。当被观察者语言中所表现的内容和他的表情语调不一致时,心理咨询师要敏感地捕捉到这种差距,把它作为对被观察者理解的线索。

(2)面谈情况和数据的特征

心理咨询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过程,也不是心理咨询师和被观察者的封闭式关系。也就是不要陷入简单的面谈技术中,同时面谈要注意考虑社会文化的脉络。只有当对方理解了心理咨询师的发问内容,而且有想要回答的意图和能力,面谈才会成功。这里面自然存在着社会的脉络对他/她的影响。

面谈依赖于被观察者、心理咨询师和提问方式这三者的关系。一旦开始面谈,通常心理咨询师会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引导和管理。但是这种关系包含很多东西,包括进行面谈的单位、地方、时间,心理咨询师和被观察者的组合,以及被观察者对面谈价值的理解等等,这都是在面谈开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因素。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左右着面谈的状况,两者的关系有时可以促进信息和信息的流动,有时也会起抑制作用。

通过面谈得到的信息,和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相比是不一样的,它是需要质量分析的数据。数量分析是为了明确变数间的相互作用,而质量分析则是进行内容的解释、分类、类型化、概念化等等。在这样的质量分析中,实际在它的记述中已经包含了分析。因此这种记述,并不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谁当心理咨询师都能获得的信息。正如泽田和南(2001)所指出的那样,通过面谈得到的信息是从心理咨询师和被观察者的两者关系中产生的东西,是两者的主观世界的交差。心理咨询师有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自己能够对面谈过程产生影响。

(3)面谈的长处和界限

从面对面地和被观察者谈话中收集的信息,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不同于数量数据,它得到的是质量数据。这是面谈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界限。

例如,和问卷调查相比较,它不能同时对多个被观察者实施,面谈基本上是个别进行的,所以比较花费时间。但是面谈与每个人合适、细致、认真的对应中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且心理咨询师自己的人格会在面谈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充分体现,所以需要持续保持客观性。

和观察相比较,观察所得到的数据局限于某个时间段和某个场面,而面谈法能够从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开话题。但是,这仅仅是把握了被观察者主观表明的事实,不同于通过行为观察得到的客观现实。因此这两种性质相异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行为观察的结果,只有在面谈的时间、空间中得到理解时,它才真正地拥有其具体意义(石乡冈泰,1969)。

2.面谈的种类

(1)不同的分类标准

在分类面谈的时候,一般来说首先要区别调查面谈和治疗面谈。在调查面谈中,预先决定想要调查的内容,然后尽量从被观察者那里获得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治疗面谈的目的是对被观察者的治疗,面谈过程中包含着变化,治疗方法根据其背景不同而不同。在本章中,临床心理评估的面谈,就收集信息这一点,被包含在调查面谈中。

面谈的分类,从被观察者是单数还是复数而分为个人面谈和集体面谈。即使是面谈评估,如果被观察者是一个人的话,也叫做个人面谈。如果为了家庭疗法诊断而做的家庭面谈,就称做集体面谈。另外,这种分类是根据被观察者的人数分类,而心理咨询师有可能是单人,也有可能是多人。

这里的分类是对一般的面谈而言,如果仅限于临床心理评估的面谈,那么根据面谈的内容和机能可以加以如下区分。

受理面谈(intake)也被称为预备面谈,是为了获得关于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信息,并为了以后的治疗。比如说家庭关系、个人背景,或者是教育程度、职业经验。还有为了明确问题,有助于诊断而进行的诊断面谈,甚至和有关人员也进行面谈(Korchin,1976;Cullari,1996)。

(2)结构性的程度

除了上面的分类以外,从面谈的形态来看,根据预先决定的提问内容的程度,分为结构性面谈(structured interview)、半结构性面谈(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非结构性面谈(unstructured interview)。在结构性面谈中,把心理咨询师的提问看做是对被观察者的刺激,或者是独立变数,而被观察者的回答是反应,或者是从属变数,为了尽量获得客观数据而规定了提问的内容、顺序、言语用词等。因此,能够比较多个被观察者的回答,而且能够根据同一结构来整理数据,以保持很高的客观性。

对此,非结构性的面谈是,不固定话题和提问,根据情况的脉络,基于被观察者的反应改变语言、提问内容和顺序。非结构性的面谈比较柔和,很容易引出被观察者的真心话,具有发现的机能。这3种面谈形式因为有各自的固有特征,按照目的区别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结构性面谈和心理学的其他实验法不同,要注意刺激的等质化并不就等于回答的客观性和信赖性。面谈是面对面的相互作用,每次面谈都不相同。即使对不同的生活经历、人格、社会角色的被观察者都使用同一个语言,询问的顺序也一样,但是对于被观察者来说,面谈的印象可能完全不同,而且心理咨询师自身对被观察者的印象也完全不同。在面谈的场景下,为了保持面谈的意义和相互印象的客观性,心理咨询师按照被观察者的状况,使用相应的语言和变化问话的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石乡冈泰,1969)。

3.关于临床心理面谈评估的特点

(1)面谈评估与治疗的关系

临床心理评估的面谈是为了理解被观察者的问题和人格,并评估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而且为了建立今后的治疗计划而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有时面谈评估可能成为今后继续治疗的准备。科伊尔(Coyle,1998)认为在面谈评估过程中多少能把自己从心理压力中解放出来。因此,实际上面谈评估与治疗面谈有许多重复的地方。在多数的情况下,治疗面谈刚开始的几次是为了评估而进行的面谈(Wiens,1983)。正如维根(Wgan,1983)所指出的那样在医疗中诊断和治疗分别进行的情况较多,但是在心理临床中评估和治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在心理治疗的所有阶段都包含着评估,而且面谈是最基本的评估手段。

一方面面谈评估和治疗面谈难以区别,另一方面,评估面谈当然和治疗面谈又有着显著的差异。正如威斯(Wiens,1983)所说的那样,面谈评估为了收集必要的信息,具有提问的内容领域,和治疗面谈相比面谈评估更具有指示性的特征。而且他还指出,在友好、温暖的面谈环境中比严肃的、冷冰冰的面谈环境能够获得更多的言语报告。和一般的面谈一样,为了收集信息进行的面谈评估,心理咨询师更要注意酝酿出面谈的良好气氛。

而且在面谈评估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承担交流和测定两种角色,即心理咨询师为了达到评估的特定目的,需要引导交流的过程。心理咨询师在很好地理解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必须把交流的过程和这个特定目的相联系。一般来说,交流的时候被观察者容易被心理咨询师的地位、年龄、性别、外观所左右。例如,如果心理咨询师服装干净整洁,和周围的环境相吻合,被观察者就会变得容易交流。在进行面谈评估的时候,必须注意由于不合适的外表和行为容易使被观察者产生消极反应(Wiens,1983)。

(2)面谈的相互作用

面谈评估,必然包括评估观察。因此,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确认自己的发言和态度对被观察者的发言和态度的影响,来主导面谈的关系。

因此,在面谈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语言和行为影响被观察者,不断地客观调整面谈关系,而且这种客观性必须在面谈中加以维持(石乡冈泰,1969)。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以注意客观性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是通过管理心理咨询师自身的态度,使对方的反应变得客观。

另一方面,通过他人来看心理咨询师判断的内容是否是正确的问题。与此相关,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或者通过录音等其他方法,尽量传达面谈过程的客观性。

正如沙利文(1954)所论述的,在和被观察者的两者关系中,正是由于心理咨询师自身这个工具对他人进行理解,所以容易产生问题。而且在心理咨询师主导着面谈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心理咨询师自身也十分依赖于对方的行为。面谈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在面谈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即是充满可能性过程。另一方面这种充满可能性的状态,在心理咨询师和被观察者的之间,根据对方的反应而不断地加以修正其相互关系。即使是初学者一般都能意识到心理咨询师的影响力。相反心理咨询师自身也不断地接受着被观察者的影响,这一点要充分加以注意(Wiens,1983)。

(3)评估面谈的结构性

我们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一般的面谈种类,它们包括结构性面谈、半结构性面谈和非结构性面谈。面谈评估的结构性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将以威斯(1983)的论点为中心加以论述。

以评估为目的的面谈,如果是非结构性面谈,那么有可能遗漏一些必要的提问。有经验的临床心理咨询师在一定的提问内容中,寻找被观察者熟悉的普遍实用的语言,或者从对方的谈话中抽取有关联的内容,这样能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可以维持最好的人际关系。即面谈评估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中,用适合对方的提问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半结构性面谈最为适当。实际上,半结构性面谈比结构性面谈更需要高度的技能。

这个看法和彼得森(Peterson,1968)的意见是一致的。完全没有结构的面谈,是不可能收集到必要的信息的。反过来,在结构僵硬的面谈中,虽然心理咨询师能够得到所提问的回答,但却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变化。因此,几乎所有的临床面谈都拥有中等程度的结构。

但是,有的面谈评估特别重视诊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要持续一系列的提问,所以要采用结构性面谈的方法。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加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