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19626300000020

第20章 临床心理治疗的一般步骤(2)

五、受理面谈的报告

如何总结受理面谈和心理测试的结果,每个心理临床中心的要求都不十分一样。但是大多数要求概括心理测试的结果,总结心理问题的分类,病态程度,智能水平,等等。当然,在受理面谈的时候,我们只是分析出一个假设和诊断。

下面我们就需要根据心理测试的结果来制订一个治疗目标和治疗方针。大多数的大学附属的心理临床中心和精神科医生一起开会讨论病例的诊断、分类和治疗方针。但是,也有不少的病例在这个阶段,不能最终定下诊断名称、治疗目标和方法,而是讨论各种分类的可能性,当前的暂时目标和方法。

有时咨询师制订的治疗目标和来访者的不同,有时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需要分开来制订。至于治疗方针,有时咨询师准备好几种方案,让来访者自己选择。

六、反馈

当治疗方针定下来以后,咨询师需要对来访者做出详细说明,征得对方的同意,再进行签订治疗契约。有的心理临床中心,为了这个反馈和签订契约花去一次咨询时间。

在反馈时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太多的专业用语。比如说,有的来访者听到“你是忧郁症”时,会觉得好像要发疯。有的父母在听到“你的孩子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时,会误解成孩子将只有在精神医院里度过一生了。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把当前的心理问题和需要解决的课题,尽量用日常的语言表达清楚,然后建议一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可以了。比如说:

“从我们谈话中,我们认为你在和人交往中出现的强烈不安,很可能和你的家庭关系有关。那么在这里,我们将要进行的心理治疗,不仅仅关于你的不安,还包括关于你的家庭做一些广泛地交谈。你觉得不想说的话当然可以保密。而且不仅仅谈实际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做梦分析。也可以不光使用语言,还可以利用绘画和音乐来表现自己。也可以运用这里的箱庭疗法。你认为怎么样?”

“你觉得去学校特别痛苦,而且对将来想做的事情也没有具体的想法。根据我们的经验,像这种时候,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愿不愿意每个星期来这里一次,看漫画,画画,听音乐,演奏都可以。这里还可以打乒乓球和游戏。也可以谈谈朋友和电影,好不好?”

“你说你一乘公车就紧张,像你这种情况,我建议你试一下想像训练(image training)比较好。你首先学习一下如何使自己彻底放松。然后请你想像出你认为恐怖、紧张的场面,慢慢练习使自己即使在这种紧张的场面下也能做到放松。至于放松到何种程度,我们计划具体测量你的体温和心跳次数,然后反馈给你。如果在你想像乘公车时也能够做到放松的话,那么你真的乘公车时就一定没有问题了。我们想试一试这个方法,你觉得如何呢?”

“你觉得别人能够识破你的想法,然后告诉所有人,对此你觉得很生气,告诉了警察,可是警察说你没有证据,所以不相信你,甚至觉得你很奇怪,所以你觉得非常痛苦。因为一般的人很难相信这样的事情,所以让我们暂时把这事保密,好不好?即使周围的人说自己的坏话,自己也能够坚持工作,我们的目标就是使自己精神上更加坚强。让我们在这里一起考虑如何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好不好?另外,你说你夜里经常睡不好,还有便秘,是吧?我很担心你的身体。可是我对身体的事情不是专家,不太懂,所以想把你介绍到一位我很熟悉的医生那里去看一看。吃一些药也许能够让你感到舒服一些。当然,你可以向医生好好询问一下关于药的副作用。我已经给你写好了介绍信,如果你还是担心的话,明天下午三点我有时间,我陪你去,怎么样?”

“你的孩子只对一些非常有限的东西感兴趣,与其说对人,不如说对物体、东西更感兴趣。你的孩子可能觉得别人总是让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觉得很害怕。他即使对别人有一些要求,但是不能很好地告诉别人。运用的一些语言也很固定和单调,经常不符合当时的情景。医生很有可能诊断你的孩子是自闭症,或是自闭倾向。这种病的原因至今还没有搞清楚,可能是大脑的障碍,在现代科学中还没有定论。虽然自闭症的治疗非常困难,但是只要处理得恰当,还是可以得到相当大的改善。甚至还有人长大以后能够做到自立呢。所谓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创造一个让孩子能够安心的环境。其次,尽量理解孩子的要求,让孩子的要求得到满足。还有就是如何让我们的要求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我们首先利用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为媒介和孩子进行沟通。预计这个治疗过程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孩子上小学前,让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如果来访者拒绝了我们以上的建议,那么我们作为咨询师只有放弃这个病例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一些需要医学治疗的病例,他们只愿意接受心理治疗时,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来。但是,当来访者拒绝了自己的心理治疗时,我们把他们介绍给别的心理咨询师和医生还是很重要的。

第三节治疗过程

当我们描述治疗过程时,可以把它单纯地考虑成来访者渐渐地接近各个时期的目标的过程。如果把行为的变化作为目标,那么还是比较好把握的。如果把认识过去的创伤或制订人生课题作为目标的话,那么就比较难用数据来表示心理的成长了。但是,大多数的病例,是可以用某些指标来评价治疗进展的。

在实际的治疗中,一般是不能用直线来描述症状的改善和问题的克服过程的。大多数的病例,他的心理成长是螺旋形的,或是在一段几乎不能看到任何变化的时期以后,出现突然的进展。反过来,也有在治疗初期的突然进展以后,出现停滞,甚至恶化,然后才慢慢地好转。有的来访者在好几次咨询时都谈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又有的来访者一直谈一些自己游玩的话题。还有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陷入危机状态,而且也不是说没有慢慢恶化的病例。

我们在充分认识到并不是每一个病例都可以清楚描述它的变化过程的前提下,来谈一谈一般的治疗过程。

一、治疗初期

一般在治疗初期,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大多数的来访者都能够针对自己的问题接受治疗。但是很多来访者在几次咨询以后,觉得对自己的问题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谈的了。于是问“像这种情况,老师,你说应该怎么做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咨询师可以有各种各样方式回答。比如说:

“请你把你能够联想到的事情说出来,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可以是梦,可以是你喜欢的音乐、画,也可以是你的一些不愉快,或是觉得后悔的事情。即使你觉得这些事和你的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认为,在你的这些体验中,一定存在诱发你现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钥匙。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好吗?”

“我还没有找到好办法。请你告诉我你现在能够试一试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里面哪个方法最好。”

“我觉得你可以鼓起勇气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你父亲,也许你父亲会很生气,也许他会把你骂一顿。但是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好好和你父亲谈一谈。”

“你仅仅在这里的练习是不够的,能不能回家以后再好好练一练?”

也有的时候,并不给予具体的指示。有的来访者在咨询师的“怎么做才好呢”回答中坚持着治疗。反过来当咨询师回答“请这样做试试看”“你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时,来访者却在内心里认为“我做不到”,而中断了治疗。也许一些来访者认为咨询师不轻易给他们建议,是因为咨询师真正理解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这个时候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当来访者在述说自己的问题时,不会担心受到咨询师的任何批评。有的症状和问题可能会和咨询师的价值观相矛盾,在咨询师的内心里也许会产生想批评来访者的想法。但是,作为咨询师一定要首先肯定来访者用自己的方式已把问题表达出来了。这是来访者在别的地方体验不到的事情。无论心理疗法的任何学派,肯定并接受来访者至今为止的生活,这是心理治疗的一大前提。绝大多数的来访者到咨询中心来谈话、游戏,体会最深的一定是这一点。

但是,有的来访者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和自己有关,有的认为有问题的人是自己的家人。那么一般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和这个来访者一起来思考如何让有问题的本人能够解决他自身的问题,作为家人可以帮助做些什么。这样的来访者,他们的咨询目的和咨询师设定的治疗目标有着微妙的差异。来访者可能会认为到心理临床中心来只是为了游戏和聊天,但是对于咨询师来说这是为了达到治疗目的的手段之一。在治疗的初期,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统一这个认识。治疗初期对心理问题的意识不是十分明确,相反更加容易进一步治疗。

二、治疗中期

当治疗进行到某种程度时,通常来访者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一般都是好的变化,但也有相反恶化的情况。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心理治疗和身体的治疗不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出现退步的事情并不少见。我们相反可以利用这样的危机状况,使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当觉得治疗出现了停滞时,一般咨询师需要想一些办法和来访者一起忍耐。比如说,反复阅读至今为止的治疗记录而从中发现一些小变化,重新考虑一些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或是在研讨会上发表这个病例,听听别的专家的意见,等等。一般来说,停滞也有它的意义。如果我们通过再次讨论,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治疗已经到了什么阶段,来访者现在面对的问题是什么的话,那么就更加容易做到再坚持一段时间。但是有时,我们也会把这样的情况和来访者说清楚,希望治疗能有一个新的进展。比如说:

“说句老实话,我觉得这半年你的状态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你说你会积极地按照我说的去试一试,可是我觉得你努力得不够。是什么在阻止你的进步呢?你能告诉我吗?”可以用这样的语言促使来访者更加积极地去面对问题。

另外,我们有时可以把停滞看成是治疗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停滞阻止了突然的恶化。我们认为危机很可能成为一个转机,但是当它危及到生命和家庭、经济生活时,我们还是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在心理治疗中我们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自杀。因为心理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旧体制的死亡和新体制的诞生。当新体制即将诞生时,来访者承受巨大压力,存在着身体同时死亡的危险。大多数的自杀,就是想回避矛盾,逃避现实。

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所有的自杀,但是当咨询师意识到了自杀的前兆而且采取了措施的话,有的自杀还是可以被阻止的。比如说,当治疗出现了停滞,来访者环视了一下咨询室后,突然说:“我到这里咨询已经好长时间了。”“谢谢你一直关心照顾我。”“最近我把房间好好收拾了一下,把不用的东西都处理了。”“我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已经走投无路了。”像这样的情况,咨询师可以试着问一句:“你是不是有时觉得还是死了好?”通常这样可以直接了解到对方是否有自杀的想法。初学者担心这样会诱导自杀,其实不会,只有这样了解到了来访者的真实想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有的时候,来访者回答“没有这回事呀”以后,咨询师再进一步说:“从你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你有自杀的念头,我也觉得很正常。”直到这个时候,来访者才说出具体的自杀计划。

一般来说当来访者表明要自杀时,几乎所有的咨询师都会尽全力去阻止。有的通过强调内外情况好转的可能性,有的干脆把自己“不可以死”的价值观拿了出来,有的命令:“你不可以死!”,有的哀求:“求你不要去死。”等等。

有的甚至说:

“今天回去以后一定来个电话。”

“请从这里给你母亲打个电话。你如果不打,我来打。”

当有的咨询师真正理解了对方想自杀的心情时,反而什么都不说。有的时候,这种态度却可以阻止来访者的自杀。

无论如何,最终是否选择自杀,这个决定权在来访者手中。我们不能忘记这个严肃的事实。让我们重复一下,在大多数的治疗中,克服核心的问题意味着“再生”。

第四节治疗终结

如果达到了治疗目标,那么这个治疗自然就结束了。有的咨询师和来访者明确谈论此事,有的咨询师和孩子一边游戏一边回忆以前的过程。当症状和问题行为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时,有的来访者会自己提出要求结束。在终结时,我们一般都对来访者说:“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事情,请随时跟我联系。”如果是来访者单方面提出终结时,他们有时会担心咨询师可能不高兴,也许不想再花钱了,等等。

当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就结束了的话,一般我们称为“中断”。有的是因为来访者对咨询师失望了,有的是害怕面对问题的核心。甚至有的来访者瞒着咨询师去了别的心理临床中心,或是参加了某种宗教团体,而不来心理咨询了,等等。

还有因为咨询师的客观原因,比如说工作调动等等,而不得不中断治疗时,我们应该礼貌地对来访者道歉:“实在是对不起。”然后一起讨论一下是不是可以用电话和书信来继续,还是介绍其到咨询师信赖的别的心理临床中心去,这一切都应该尊重来访者的意愿。

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都认为达到了当初的治疗目标而圆满结束的咨询到底占多少比例呢?从整体来看,也许不到20%~30%。这个数字也许是医学治疗概率的一半以下,这其实意味着心理治疗比医学治疗要难得多。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心理的成长,或是症状和问题得到了改善的,大约在70%~80%以上。事实上,来心理咨询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心理治疗还是具有其有效性的。

在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一点,由于心理问题是很难完全消失的,所以没有所谓的完全终结。和身体的疾病一样,心理疾病也有可能复发。就像健康检查一样,每隔几年去看看自己的心理医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