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19626300000019

第19章 临床心理治疗的一般步骤(1)

本章阐述心理治疗的一般步骤,和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通常心理治疗是从来访者打电话来预约的时候开始,经过受理面谈,进入心理治疗过程。

电话预约主要是从来访者那里了解一些他们的烦恼,并说明咨询时间、费用、咨询师和治疗方法等。有时会询问来访者是如何知道这个心理临床中心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相关信息。

受理面谈从广义上来说是治疗的入门过程。听取来访者烦恼的主要内容,做一些必要的心理测试,提议和设定一些适当的治疗方法,并征得来访者的同意,订好治疗契约。

治疗过程不能用直线来描述症状的改善和问题的克服,大多数的病例,心理成长是螺旋形的,或是在一段几乎不能看到任何变化的时期以后,出现突然的进展。反过来,也有在治疗初期的突然进展以后,出现停滞,甚至反复,然后才慢慢地好转。

当症状和问题行为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时,来访者或咨询师会提出结束治疗。由于心理问题是很难完全消失的,所以是没有所谓的完全终结。

第一节电话预约

一、电话预约之前的心情

来访者在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之后,在下决心接受心理治疗之前,一般需要很长时间。特别在我国,由于对心理治疗的认识还没有得到普及,所以有不少人对“心理治疗”还抱有怀疑和抵触。有人认为接受了心理治疗,就好像把自己能够解决的事情拿去求助于别人的帮助,因而觉得难为情;或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或误解心理治疗和算命、宗教是一回事;或认为心理治疗就是“洗脑”,而感到恐怖。和精神科并列设置的心理科的咨询师,常常受到患者的误解,甚至偏见。比如说,来访者会怀疑自己会不会变成药物中毒;会不会受到药物的副作用的影响而变得痴呆;住院生活是不是和监狱生活一样严格,等等。对“心理治疗”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偏见和疑问呢?这不仅仅和心理治疗的历史还比较短暂有关,而且和过去治疗环境比较恶劣,和“身体的治疗”相比心理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有关,也与现在我国本行业发展比较年轻,大多数咨询师还在成长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关系。

所以当一位来访者来到我们面前时,他们大概都经历了以上这些烦恼。有的人已经下了决心要接受心理治疗,有的人可能还抱着先打个电话试试看的想法。当然也有的人,已经到了迫不得已的阶段,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打电话来求救。

二、第一次电话

在第一次电话中,我们主要从来访者那里了解一些他们烦恼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咨询时间、费用、咨询师情况和治疗方法等等。关于这些,我们一般只给予一些很简单的说明。另外,我们有时会询问来访者是如何知道这个心理临床中心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很有用的信息。

如果来访者的咨询内容主要是关于身体症状,或是精神病症状的话,我们应该询问他们是否在接受医生的治疗。如果没有,我们应该建议他们首先去看医生。如果他们正在接受医生的治疗,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他们去征得医生的同意,同意他们接受心理治疗。如果不征得医生的同意就展开了心理治疗的话,有的时候会忽视了身体症状,甚至会恶化某些精神症状。由于没有和医生一起协力而独自展开了心理治疗,来访者的家人在来访者自杀之后,会把咨询师诉诸法庭,这样的事例都曾经发生过。

至于治疗方法,大多数的情况下咨询师可以说:“我们这里主要进行心理治疗和游戏疗法”就足够了。但也有的来访者会询问一些,“你们会不会森田疗法?”“催眠疗法和行为疗法怎么样?”“梦分析是弗洛伊德派,还是荣格派?”像这种情况,可以回答“这些都是按具体情况而定的。请您先来了以后我们再给您详细说明,好吗?”关于有的是因为孩子的事情而父母打电话来,会问一些像“孩子本人不来不行吗”之类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各心理临床中心的处理之间有一些微妙的不同。有的中心不接受这类咨询,有的中心回答:“母亲一个人也可以,请来先谈一谈。”大多数的中心会这样建议:“请试着跟孩子说一说,看看他愿不愿意来。”

来访者一旦决定来咨询以后,下面就是预定受理面谈的时间了。

有的时候是马上就决定受理面谈的时间,但更多的是过后打电话通知受理面谈的具体时间。但是有的来访者不希望中心打电话到自己家里,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家中有人反对接受心理治疗,有的人因为夫妻关系不好而不愿意让配偶知道。像这样的情况,一般是让来访者自己再打电话过来。但是有的心理临床中心不接受这样的病例。特别是,如果是未成年者,没有父母的许可,有一些问题不太好处理。但也有像虐待,或者是关于性方面的咨询,有时不得不瞒着父母来咨询。像这样的情况,心理临床中心必须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当我们过后给来访者打电话通知受理面谈的时间时,有的来访者会突然说:“我还是不去了。”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简单地问一下理由,也可以什么也不问,说:“那好,等您什么时候想来了请再和我们联系。”有时过了几个月,对方又打电话来预约了。

第二节受理面谈

受理面谈,有的时候由咨询师亲自做。有的时候,受理面谈由专门人员做。有的时候,由实习生做。反过来,有时由教授亲自做,让实习生旁听。不管以什么形式做,请注意受理面谈已经是治疗的一部分了。

受理面谈,从广义上来说是治疗的入门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听取来访者烦恼的主要内容,做一些必要的心理测试,提议和设定一些适当的治疗方法,并征得来访者的同意,订好治疗契约的过程。有的咨询师和心理临床中心,在一次咨询中就把这个过程处理完,但是大多数的心理临床中心,都是和精神科医生和其他专家一起在研讨会上探讨,一般需要两次咨询。也有的中心,需要做好几次心理测试,花费好几次咨询时间。

一、填写申请书

通常受理面谈都是从来访者填写咨询申请表开始的。大多数的心理临床中心的申请表中,需要填写地址,姓名,电话号码,年龄,职业,咨询的内容,至今为止的治疗经验、治疗机构,如何知道本心理临床中心的,家庭构成,家人的心理问题,等等。

有的时候,让来访者在候诊室填写,有的时候,请来访者到咨询室里面填写。从来访者在申请表中填写的内容,没有填写的事项,填写的态度,提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有许多假设。比如说,在申请表中没有写的一些事情,有可能来访者本身并没有重视这件事,也有可能担心被泄密。比如说没有填写职业和家人一栏的人,有可能他们认为自己的问题和职业、家人没有关系,也有可能他们不愿意触及到这些事项。

二、询问主要的烦恼

一般的咨询师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后,从主要的烦恼开始咨询。比如说:

“您有什么地方需要我提供帮助的呢?”

“今天是为什么事情而来呢?”

“您现在最为烦恼的是什么事情呢?”

“您在电话中说儿子不愿意去学校,能不能更加详细地和我谈一谈?”

“您在申请表上写的是对人恐怖,具体来说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也有的咨询师更加单刀直入地问:“怎么啦?”或是以询问治疗目标开始:“您希望治疗以后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呢?”

下面就可以询问这个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但是在这个阶段,很少有人谈到核心。比如说,虐待孩子的母亲说:“我是酒精中毒。”而做过人工流产的大学生说:“我害怕和人说话。”等等。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从他们现在谈的话题入手就可以了。几个月以后当来访者完全信任咨询师时,他们自然会把问题的核心倾诉出来。

请注意当来访者在咨询中运用了一些专业用语时,我们需要更进一步询问。比如当来访者说:

“我母亲是歇斯底里。”

“我从去年开始就有些忧郁症。”“我孩子是自闭症。”

因为很多时候,来访者并不清楚这些专业用语的准确定义,所以我们应该问:“具体来说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在这个时候,不要和来访者争论这个专业用语的具体含义,而是用一些日常用语来确切描述,引导来访者说出所有症状是最关键的。“当该出门上学时,总是出现肚子疼。”或是“您总是听到有人说您的坏话,觉得心里很难受。”

有的孩子是被家长,或是周围的大人出于担心而带到心理临床中心来的,他们中有不少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的孩子因为被带到心理临床中心来而感到愤怒,有的觉得非常不安。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从问“你以为心理临床中心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开始咨询。特别是孩子们一般对心理治疗完全不了解,误认为咨询师和医生、老师一样而对其怀有反感和恐怖。以为在这里会被迫接受注射,或一些不愉快的心理测试,或严肃的批评,甚至会受到体罚,等等。另外有的孩子是被家长骗到心理临床中心来的,像这样的情况,为了防止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的感情,要注意选择一些孩子容易理解的言语用词来说明什么是心理治疗。比如说:

“我的职业是咨询师,主要是陪孩子玩,和孩子谈心。我认为对孩子来说,游戏和谈心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你觉得这个地方如何?在这里,你愿意谈什么都可以,这个房间的玩具都可以自由使用。怎么样,要不要先看一看?”

以这样非常自由的方式开始,让孩子直接体验自己是不是喜欢这里。

如果孩子比较幼小,一般从附和或顺从孩子的问话、游戏开始。“妈妈在那边说话呢,我们在这里一边玩一边等妈妈,好不好?”像这样就可以直接进入心理治疗了。然后等咨询结束时,可以问:“下次还来玩不?”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而且下次也高高兴兴地来了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治疗有了一个顺利的开端。

三、收集有关信息

当主要的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了以后,我们就可以收集一些关于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至今为止得到了什么样的治疗和处理方面的信息。也就是问题的过程和治疗的经历。尤其是得到过别的咨询师和医生的治疗的话,我们应该详细地询问关于治疗效果和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说,如果来访者频繁地更换咨询师,有可能他们对心理治疗给予了过高的期望,或是面对自己的问题时感到非常不安。另外,如果现在还在接受医生的治疗的话,不要忘记要征得主治医生的同意。

然后就可以询问一些可能和问题有关的成长史、学历、职业、结婚经历、家庭构成、家人的性格,等等。有的来访者会对这些提问感到迷惑,甚至不愉快。特别是有的来访者认为这些和症状、问题行为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有可能反过来问:“为什么你们要问这些问题呢?”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些事情很有可能和心理问题有关系。如果你不愿意回答的话,我们也不勉强。”也可以换个回答的方式:“这些事情都很重要,不问清楚,就不能开始我们的治疗。”事实上,即使我们计划在事后询问这些事情,有时还很难得到机会呢。

但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有的时候在咨询的初期并不询问这些问题。有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不去问这些核心的问题,尽量让来访者自己在治疗的过程中倾诉出来。很有趣的是,这样的方法有时非常有效,相反有的治疗因为在受理面谈中询问得太多而失败,因为来访者体验到了来自咨询师的较大的压力。

四、心理测试

在受理面谈的阶段,虽然从来访者的状态,说话的方式,说话的内容,可以做出某种程度上的推测。但除此以外,我们经常还使用一些心理测试。一般对青年期以后的来访者,我们都需要说清楚心理测试的目的、效果和极限。比如说:

“为了把握清楚您的心理状态,我想请您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好吗?”

“从心理测试中,我们不能像检查身体一样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结果,这只是一个参考资料。”

如果对方是个孩子,那么我们就不需要这样说明,比如说:“我们来画幅画好不好?画个树、房子、人,怎么样?”

有的来访者会说:“我画得不好。”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比如说:“这里又不是学校,画得好,画得不好,都没有关系。”

也可以这样回答:“那么,我们看看这个漫画,这个人物在说些什么呢?”

“那么我们一起来画,好不好?比如说先画一条线。”

但是,即使我们这样诱导,有的来访者还是对心理测试感到强烈的不安,或是不信任时,无论对方是大人还是孩子,一般来说还是不要勉强做心理测试为好。但是也有时我们不得不说:“如果您不接受这个心理测试,那么我们就不能开始您的心理治疗。”我们只有按具体情况作这样的判断,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来访者对心理测试的态度、说话、游戏的内容,做出某种程度上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