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18319000000005

第5章 亲情集(1)

最美好的礼物

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节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 ,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分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男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说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给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乐。

心灵沟通

亲情、友情、爱心是人高尚品德,也是社会宣扬、推崇的。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因为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是心灵中最隐秘、最伟大的力量。

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这样的:

罗伯特和妻子玛丽终于攀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处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仰头看蓝天白云,柔风轻吹。两个人高兴得像孩子,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对于终日劳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行。

故事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罗伯特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抓手的地方。短短的一瞬,玛丽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她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当时她正蹲在地上拍摄远处的风景。同时,她也被惯性带向岩边,仓促之间,她抱住了一棵树。

罗伯特悬在空中,玛丽牙关紧咬,你能相信吗?两排洁白细碎的牙齿承担了一个高大魁梧躯体的全部重量。

他们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峭石之间。玛丽的长发像一面旗帜,在风中飘扬。

玛丽不张口呼救,一小时后,过往的游客救了他们。而这时的玛丽,美丽的牙齿和嘴唇早被血染得鲜红鲜红。

有人问玛丽如何能挺那么长时间,玛丽回答:"当时,我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松口,罗伯特肯定会死。"

几天之后,这个故事像长了翅膀飞遍了世界各地。

人们发现,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心灵沟通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个创造奇迹的伟大字眼。它在必要时激发成倍的勇气和力量,让人变得无所畏惧,于是艰难时刻都如尘土般不堪一击,灰飞烟灭。

无声的音符

张克跨进那扇玻璃大门的时候,两条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女儿晶晶今天过生日,妻子嘱咐他买一把小提琴做生日礼物。妻子有病,病很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整整思量了一个晚上,才做出这个决定。妻子说,她知道家里没钱,可这几年也太委屈孩子了,就把那条金项链卖了吧。再说,她现在也用不着项链。

妻子要他买的小提琴就在这家商场。那是一把白色的、做工极精致的小提琴。

晶晶今年10岁,学小提琴学了三年,至今却没有一把自己的琴。晶晶拉琴有天分,参加考级已经过了二级。教她拉琴的老师对张克说:"孩子很有前途,值得培养。"老师的话不止说过一次,张克明白老师的意思:孩子需要琴。他又何尝不想给孩子买一把琴,每次看到晶晶学琴的情景,他的心都会锥刺一般痛。别的孩子学琴是跟着老师在琴上一遍一遍练习,只有晶晶空着手比划,等到休息的时候,她才借用人家的琴,躲在屋角练上一阵。孩子很懂事,知道妈妈一直有病,花费大,从来不在他们面前提买琴的事。但是,他们夫妻俩能看出来,孩子做梦都想拥有一把目己的琴。

去年的一天,妻子的病像是有些好转,他们一家来到这家商场。晶晶一眼就看中了那把白色的小提琴,在柜台前徘徊了很久很久之后,终于忍不住央求售货员:能不能让她试拉一下?也许是因为孩子的甜甜的嗓音,也许是因为孩子眼睛里渴求的目光,售货员很痛快地把琴递给了晶晶,孩子拉的是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随着弓弦的上下移动,那如泣如诉的旋律飘然而起,直灌整座商场。售货员听呆了,过往的顾客也停下了脚。孩子一拉完,现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一刻他们夫妻俩都很激动。张克上前问了琴价,售货员告诉他得两千元。贵是贵了点,但琴音纯正,孩子配拉这样的琴。两千元对于他们家不是一个小数目,张克只好尴尬地说等钱攒够了再来买。

金项链是张克买给妻子的定情之物,妻子一直视若生命。那次看琴回来,妻子就想用项链去换琴,晶晶不答应。这一次,妻子是瞒着晶晶悄悄地把项链塞给他的。张克把项链掏出来,在手里掂了掂,眼睛里不由浮出一层雾茫茫的泪水。妻子不知道,其实,这条项链早被他换成了假的,为了给妻子看病,真的半年前已经卖掉了。张克没有勇气再走近那组卖琴的柜台。他还是没有钱,走过去又能怎样?他只是想看看那把琴,哪怕远远地看一眼。

琴还在,依然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依然闪着亮丽的光泽。

商场的对面有一间私人开的小铺子,里面也卖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小提琴,模祥和商场里那一把几乎一样,售价才二百元。那种琴严格地说只能称为玩具,为了不让妻子失望,他无可奈何地走进了那家小铺子。

回到医院的时候,晶晶正守在妈妈床边,看到张克怀里抱的琴,她眼睛马上一亮。

"爸爸,你给我买琴了!"晶晶蝴蝶一般飞过来。

妻子也被惊醒了,看到琴,她如释重负般长出了一口气。

"孩子,拉一曲吧,妈妈想听听。"妻子说。

晶晶打开琴盒,小心翼翼地取出琴,缓缓地放在右下颏,准备演奏。

当第一个音符从琴腔里传出的时候,晶晶皱了一下眉头,接着她又拉了两个音,运弓的手便停顿了。

"孩子,快拉呀。"她妈妈催促道。张克知道晶晶听出琴音不对,想解释又无法张口,他怔在那里,急出了一头冷汗。

"爸爸,买琴的时候,你没有调音吧?没关系,我会调的。"晶晶冲他挤了一下眼睛。晶晶开始调琴,一副认真的样子。突然,"蹦--蹦"两声传来,晶晶不好意思地抬起头。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把琴弦调断了。我还是给你们盲拉,拉你们最爱听的《梁祝》。"

晶晶开始拉琴,拉这把已经无法出声的小提琴。她拉得很投入,一招一式都充满着激情。

妻子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

张克知道,孩于是有意调断了琴弦。看孩子拉的有模有样,他耳边似乎真响起了琴音。那是孩子用心拉出来的声音,他陶醉了。

心灵沟通

虽是普普通通的故事,简简单单的情节,但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懂事可爱的小女孩晶晶,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体现了亲情的可贵、家庭的和谐、美满及幸福。

母爱不朽

母爱伟大,特别是生命被死神骤然紧逼时,更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壮。

1976年唐山大地震,几十万活泼的生命,随房屋的轰然倒塌,霎时归为沉寂。在清理废墟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事实:许多年轻的母亲,都把孩子紧紧护在怀中,僵硬为辉煌的雕塑。不难想象在那天崩地裂的一瞬间,她们最先想到的是孩子,几乎在同一时间,用同一方式,以自己血肉之躯来保护小生命,想抵挡死神坚硬的打击。孩子们在怀里虽然永远闭上了眼睛,身体却毫发未伤。

年轻的母亲们的生命随时间的天幕渐淡渐远,但这种姿式,已凝固成永远的感动,与日月争辉。

人类如此,动物界亦如此。

寒冷的冬天,北风凄厉地扫过空荡荡的原野,饥饿的小枭们在母亲的翅膀下叽喳着绝望。母枭的目光搜遍了整个世界,于是选择了悲壮的献身。

它坚硬的喙咬住如铁的枯枝,挂在小枭们头顶的树枝上。小枭们奋起俯冲捕扑,吞噬着甘愿献身的母爱。母枭败羽零落,血点点滴滴,一天天过去,最后只剩下一个骨架。小生命终于长大了,飞去了,独立了,母亲的骨架在风中晃荡。终于有一天铿然落地,只有头还高高挂在天空,因为它的喙还紧咬着树枝。冬天作证,是透彻骨髓的母爱,鸟类母亲的灵旗,凛凛飘扬于雪地冰天。

一只母鼠被铁夹夹断了后腿,它拼命挣脱,挣扎着回到自己窝里。窝里有九只幼鼠,闭着眼吱吱叫,它们需要喂养二十四天才能断奶生存。母鼠趴在窝里,断腿鲜血淋漓,不能再动弹一步。它仍给幼鼠喂奶,最后的时间里就啃吃自己那条断腿,维持一点可怜的奶水。自己的断腿被啃得只剩下一根白骨了,终于熬满了二十四天,幼鼠们吱吱吱地走了,它一声轻轻叹息,寂然而逝。

紫燕母亲们则合奏了另一曲生命的颂歌。

它们是候鸟,从大洋彼岸来,回大洋彼岸去。但它们望着快活的雏燕,望着茫茫大海,陷入痛苦。雏燕虽然能飞,体力不行,只能飞到大洋一半。而母燕们在孵育一季后所剩的体力也只能抵达彼岸,雏燕们不走会被很快到来的寒流卷去生命。

千百只紫燕飞上了天空,母亲们背上驼着一只几乎接近自己体重的雏燕。飞到大洋的一半,下面是茫茫无边的大海。母燕们终于累得吐血了,像断了翅膀似的一只只斜斜坠入海中,而一只只雏燕则从母亲的背上腾空而起。

这一切定格于母爱的辉煌!

一次飞机失事,从三千米高空坠落。一位年轻的母亲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从白云里掉下来,先跌在树枝上,又跃入草丛中,全机人遇难,唯独母子俩一息尚存。到医院紧急抢救,母亲昏迷不醒,但总有一息不断。奇迹发生了,隔壁抢救孩子的医生终于露出了笑容。似乎是心灵感应,年轻的母亲在孩子脱险的一刹那,心脏才如释重负般永远停止了跳动。

心灵沟通

世间万物,一代代生命消失,一代代生命生长。在生命的流程中,母亲的位置最重要,而母爱的光辉是永恒的。

在你无助无奈之时,母亲的微笑如佛光一样为你映出一片光明。不管你是怎样的卑微与落魄,母亲永远是你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爱与呵护,会把你渡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船。

母亲的牵挂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外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母亲。

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炕上。后来,母亲就开始随便地翻他的衣袋,只留下那张车票。

后来,他恋爱、结婚、生子,开始每两个月回一次家。

再后来,他担任单位领导,更忙了,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尤其是他有了专车,没必要再坐长途汽车,他开始适应不了长途车的颠簸。母亲慢慢地也就不再向他索要车票了。

10年过去了,他已是市里的一位市长。有一天晚上家里电话响了,老家的弟弟来了长途,说母亲突患脑溢血,生命垂危。

100公里对他来说是短途,一个多小时后,他便见到了母亲。这时,他突然发现母亲已是白发苍颜,衰老憔悴。见了一面,天亮时母亲就去世了。

他带领兄弟姐妹们,披麻戴孝,安葬了母亲。

整顿母亲的遗物时,他从那只祖传的樟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中学课本,那是昔日母亲用来塞鞋样的。他翻开,啊,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叠车票--这是他当年每次返乡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他的泪水又一次地涌了出来,他后悔,为什么母亲健在的时候不多回几次家。他还突然想起,这么多年来,母亲还从未到他的四室二厅里住过一夜。

回城市时,他只携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

他常常把车票的故事讲给父母尚在的朋友们,极力使他们意识到父母对子女有一种深深的牵挂。他说,多回家看望几次老人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否则,也许你也会有深深懊悔的那一刻。

心灵沟通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被浓重的商业化气息包围,就像是被捆绑在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我们需要去体察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需要品味自己的情感世界。人世间最难割舍的是亲情之中的母子情。不知不觉中我们是否疏远了那份情感?母亲的牵挂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和默然,如夜晚天空中的明月,柔静地照耀在儿女们的心中。

远远地望着你

他的眼睛失明了。

原先他是多么幸福啊:他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在市里小有名气,有自己的私家车,有宽敞明亮的住房,还有一个温柔可爱的妻子。

可上天好像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把他推向了无尽的黑暗当中。他痛苦、彷徨,想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每次都被细心的妻子发现。真的,她是一个细心的女人,这种细心只有在爱一个人的时候才能细致人微地体现出来。譬如在他晚上失眠的时候,吃了几片安眠药,药瓶里还剩几片,她心中都一一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