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左传
18035300000012

第12章 闵公(元年~二年)(2)

成风闻成季之繇,乃事之,而属僖公焉,故成季立之。

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二年,封卫于楚丘。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译文】

二年春季,虢公在渭水流入黄河的地方击败犬戎。虢大夫舟之侨说:“无功德而受禄,这就是祸患。灾祸将要降临了!”就逃奔到晋国去了。夏季,为庄公举行祭祀大典。这件事举行的时间提前了。

当初,闵公的老师夺取卜齿奇的田地,闵公并没有禁止。秋季八月辛丑日,共仲派卜齿奇在武闱杀掉闵公。成季带着僖公逃往邾国。共仲逃到莒国后,季友和僖公返回鲁国,立僖公为国君。鲁人用财货向莒国求取共仲,莒国把共仲送回鲁国。当他到达密地时,叫公子鱼请求季友赦免他。没有被允许,公子鱼哭着回去。共仲说:“这是公子鱼的哭声啊!”于是上吊死了。

闵公是哀姜的妹妹叔姜的儿子,因此齐人才支持他为鲁君。共仲和哀姜通奸,哀姜准备立他为国君。闵公被刺身亡,哀姜事先就了解内情,所以事发后逃奔到邾国。后来齐人向邾国要回哀姜,在夷地杀了她,把尸体运回齐国,僖公请求归还尸体予以安葬。

成季即将出生时,鲁桓公派掌卜大夫楚丘的父亲占卜。他说:“是个男孩,他的名字叫‘友’,在您之右;处于周社和毫社之间,作为公室的辅佐。不过季氏灭亡了,鲁国也将要衰败。”又用蓍草进行占卜,得到《大有》?瘙棴变成《乾》?瘙棤的卦象。掌卜大夫说:“尊贵一如父亲,敬重一如国君。”等到出生后,他的手掌心呈现“友”字花纹,所以就以“友”给他取名。

冬季,十二月,狄人攻打卫国。卫懿公喜欢鹤,他养的鹤有坐大夫车子的。卫军要跟狄人作战了,拿武器的人都说:“派鹤去!鹤实际上享有俸禄官位,我们没有禄位哪里能作战?”卫懿公把玉佩交给石祁子,把箭交给宁庄子,派他们防守,说:“用这种东西帮助国家,选择有利的去做。”懿公又把绣衣交给夫人,说:“听从石祁子和宁庄子他们两人的。”渠孔为卫懿公驾着战车,子伯做车右,黄夷做前驱,孔婴齐做殿军。和狄人在荧泽交战,卫军被打败。狄人便灭掉了卫国。在作战中,卫懿公不肯丢掉自己的旗帜,狄人便以他为攻击目标,所以惨败。狄人囚禁了史官华龙滑和礼孔,带领他们去追击卫军。这两个人说:“我们是卫国的太史之官,掌管祭祀。不让我们先回去,你们就得不到卫国的国都。”于是让他们两人先回去了。他们到了国都,告诉守城的人说:“不能再抵御了。”他们在夜里跟国都城内的人都出城逃走。狄人攻进卫国国都,紧跟着追击卫军。又在黄河边上打败了卫军。

当年,卫惠公即位的时候还非常年轻,齐人让昭伯和宣姜通婚。昭伯不同意,齐人强迫他接受。于是生下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公夫人、许穆夫人。文公由于卫国祸患频繁,在狄人入侵前先到了齐国。等到卫国失败,宋桓公在黄河岸边迎接,夜间渡河。卫国的残留遗民男女总数有七百三十人,加上共地、滕地的百姓共有五千人。他们拥立戴公为国君,让他暂时寄住在曹邑。许穆夫人做了《载驰》这首诗。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领战车三百辆、甲士三千人守卫曹邑。赠送给戴公乘车的马匹,祭服五套,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头,以及做门户用的木料;还赠给戴公夫人用鱼皮装饰的车子,熟细锦三十匹。

郑国人讨厌大夫高克,使他率领军队驻扎在黄河边上,过了很久也不召他回来。军队狼狈逃窜,高克逃亡到陈国。郑国人为高克做了《清人》这首诗。

晋献公派太子申生攻打东山皋落氏。大夫里克劝告说:“太子是负责祭祀宗庙、社稷和早晚照顾国君起居饮食的人,因此称为‘冢子’。国君因事外出就守护国都,假如有大夫留守就随从国君出征。随父出征叫做‘抚军’,留守国都叫做‘监国’,这些都是传统制度。至于率军作战,决断各种策略,对军队发号施令,这些属于国君和正卿所应该策划的,不是太子的事情。统帅军队在于控制号令,叫太子统帅大军,若遇事都要向国君请示,就显不出威严,如果擅自发号施令,就会成为不孝之子,所以国君的嫡子不能领兵外出作战。国君失去了任命职官的法则,太子率军作战又没有威严,何必如此呢?而且下臣听说皋落氏已做好同我军交战的准备。君王还是留下太子吧!”晋侯说:“我有好几个儿子,还不知道立谁做继承人呢!”里克没有回答就退了出去。里克进见太子申生。太子说:“我恐怕要被废了吧?”里克回答说:“命令您在曲沃治理百姓,教导您统军作战,畏惧的是不能完成使命,有什么理由废立呢?何况做儿子的害怕的是不孝,不应该害怕不能立为国君。修养自己的品德而不要去责备他人,便可以免于祸患。”

太子申生率领军队,晋侯让他穿着左右异色的衣服,给他佩带上金玦。狐突为他驾御战车,先友做车右。梁馀子养替罕夷驾御战车,先丹术做车右。羊舌大夫担任军尉。先友说:“身穿国君衣服服色的一半手握指挥军事的大权,胜败就在这一回了,您可要全力以赴啊!穿君主的半身衣没有恶意,手握兵权可以避免灾难,既亲近又远离灾难,还忧虑什么呢!”狐突叹息说:“时令,是事情的象征。衣服,是身份的表征。佩饰,是心意的旗帜。所以若真正重视这件事,就应该在上半年下达命令;赐予衣服就应当是纯一色;使人衷心为自己所用,让他用合乎礼制规定的佩饰。如今却在年终发布命令,这等于是让事情不能顺利进行;赐给他杂色的戎服,那是要让他同君主疏远;给他佩带金玦,那是背弃了太子的心意。用服装来疏远太子,用时令来使其不能顺利;杂色,意味着冷落;冬天,意味着肃杀;金,意味着寒冷;玦,意味着决绝。还有什么可以依靠呢!虽然太子想要努力奋战。狄人难道可以杀尽吗?”梁馀子养说:“领兵出征的人,应该在太庙接受命令,在祭祀土神的地方接受祭肉,还应当穿着合乎礼仪的服饰。如今太子得不到合乎规定的服饰,而是穿杂色衣服,国君命令中包含的恶意就可以知道了。死后还要蒙上不孝之名,不如逃了算了!”罕夷说:“杂色的奇服不合规定,金玦表示不让回来。既然如此,回来又有什么用?可见国君对太子已经有了别的心思了。”先丹木说:“这样的衣服,连狂夫也会感到疑惑的。国君说‘完全消灭敌人后再回来’,敌人难道可以消灭干净吗?即使把敌人消灭干净了,也还有内部谗言,不如离开这里。”狐突要离开,羊舌大夫说:“不可以!违抗父命是不孝,抛弃出兵的责任是不忠。虽然已经知道国君对您心怀恶意,但不孝不忠的恶名是不可取的。您还是决死一战才对!”

太子准备作战,狐突劝阻说:“不可!以前辛伯劝告周桓公说:‘媵妾并同于王后,宠臣等同于正卿,庶子的地位和嫡子对等,大城的规模和国都一样:这些都是国家的祸根。’周公不听。所以遭到了祸难。现在祸乱的根源已经形成,您还能肯定被立为继位人吗?您就细细考虑一下吧!与其危害自身而招来祸患,不如尽孝道而使百姓安宁。”

成风听到成季出生时占卜的卦辞后,就和他结交,并且把僖公托付给他,因此后来他才立僖公为国君。

僖公元年,齐桓公把邢国迁往夷仪。第二年,又在楚丘重建卫国。邢国的迁居,有如返回故国家园,卫国重建但忘记了亡国之痛。

卫文公穿粗布衣裳,戴粗帛帽子,努力栽种树木,教导百姓务农,便利商旅往来,提倡奖励百工技艺,重视教育,奖励求学,制定臣子做官的准则,任用有才干的人。他即位的头一年,卫国只有三十辆战车,到末年,就拥有了三百辆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