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惊世预言
17828600000022

第22章 二十年后重开战:福煦1919年大预言(2)

其实,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英、美三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签约者法国因深受这次战争的伤害,还有考虑到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因为在这次世界性的战争中,法国付出的代价无疑是最大的,仅伤亡人数就达500余万,因此在战后,充满报复心理的法国提出了严苛的条件:德国要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进行赔偿,将德国的军力削减到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为止,当众处死德国皇帝,收回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Alsace-Lorraine),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正是由于这些严苛的条件,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被当时的舆论冠以“老虎”的绰号。而身处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英国,却另有打算,它并不希望多分削弱德国,因为这会破坏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心理,这对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是不利的。与英国的立场相似,当时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不希望卷入欧洲事务,只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它担心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致使下一次战争无可避免。

知识链接:阿尔萨斯-洛林

阿尔萨斯-洛林位于法国东部地区,包括今法国上莱茵、下莱茵和摩泽省,即普法战争后法国于1871年割让给德国的领土。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块土地归还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占领,后又归还法国。法国修改了许多战前与当地自主独立主义相抵触的政府政策,因此自治运动大部分销声匿迹。称为阿尔萨斯语的日耳曼方言仍为当地的通用语。学校里既教法语,也教德语。

遗憾的是,由于这三个大国之间矛盾重重,虽然最终在法国的压力下,总算达成了暂时的和约,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了在军事上对德国进行限制,《凡尔赛和约》规定莱茵河西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另外对德国的海军、空军等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限制。

而令德国民众无法接受的是,和约还规定由德国来承担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并且将前德皇威廉二世判为战争罪首犯;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除了对德国进行军事力量的打击和对战争罪犯的审判外,和约也对德国进行了经济惩罚,规定德国要赔偿战胜国2260亿马克,并且都要用黄金来支付。如此沉重的负担最终都压在了广大德国民众头上。

可以说,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既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抚,这毫无疑问将成为今后欧洲甚至全世界的不安定因素。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种耻辱与压力将他们一步步推向了纳粹的怀抱。

3.福煦的预言在应验

一战结束后,德国的战败使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霸权,但历史的悲剧却无可避免地再次上演。

《凡尔赛和约》带给德国人的耻辱就如同当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带给法国人的耻辱一样,备受压制的德国同样充满了复仇心理。由于这两个国家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欧洲不会和平太久。可是,英美两国却各自打着如意算盘,不怀好意地扶植着战败的德国,以抗衡法国。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很快,德国就变得无法制约,最终再度挑起世界大战。

回过头来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火药味。

凡尔赛和约出笼后,消息传到德国,广大民众无不感到愤怒和屈辱。起初,一些政府人员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甚至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到了1919年6月28日,在协约国发出最后通牒后,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Weimar Republic)被迫接受了不平等条约。

知识链接: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指的是1919年至1933年期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府。由于共和国的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政府被称为魏玛共和国。共和国于德意志帝国崩溃、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成立,虽然共和国废除帝制,但仍然保留以前的正式国名德意志国家或德意志帝国。希特勒与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后结束。

不过,对于德国而言,幸运的是美国人及时援助了他们。20世纪20年代,随着大量美国资本的进入,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很快就再度超过了英法两国。可是好景不长,当1929年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崩盘,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撤回了在德国的投资,德国迅速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物价飞涨、失业严重、物资匮乏,广大民众一片迷惘。而恰在此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应运而生,并获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作为一个依靠直觉、灵感与天赋驾驭群众运动和指导国家外交政策的领袖人物,希特勒很快就看清了英法两国尤其是法国的色厉内荏,然后利用英美希望希特勒向东扩张与苏联火并的妄想,借口反共反苏,在英法的眼皮底下重整军备。在试探性的行动获得默许后,便突破凡尔赛和约限定的防线,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又通过外交欺骗与讹诈占领了捷克。在凭着赌徒的心态在外交赌局中多次获胜后,希特勒便一发不可收拾,野心越来越多,开始梦想着要征服全世界了。

有了英美的支持,一心要压制德国的法国也越来越力不从心。1922年,为了制止德国赖掉赔款与债务,给德国以惩罚,法国伙同其盟友比利时占领了垂涎已久的德国工矿业重地鲁尔区。可是,英美再次站在了德国一边,抓住一切机会极力削弱法国的欧洲霸权,他们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法郎和法国的有价证券,在经济上破坏法国的占领行动。而德国政府则消极抵抗,以总罢工和超级通货膨胀政策来对付占领政策,使马克变成了废纸,德国人民的财富被洗劫,对法国的仇恨也到了顶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占领政策在经济上得不偿失,不得不按照英美的要求退出鲁尔地区。而在随后的“道威斯计划”(Dawes Plan)和《洛迦诺公约》(Locarno Convention)中,法国又被逐步剥夺了对德事务的主导权。到后来,法国又被迫保证从莱茵河左岸地区撤军,从此再无力对德国采取独立和有效的军事行动。1935年,凡尔赛和约后被划归法国的萨尔地区经过公民投票回归德国,这进一步提高了纳粹德国的威望,同时也打击了法国的士气。

知识链接:道威斯计划

道威斯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 ,一个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C.G.道威斯为主席。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链接:洛迦诺公约

洛迦诺公约是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于是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公约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1936年2月,希特勒又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而在1938年和1939年,在英法美等国的纵容下,德国又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肆无忌惮的德国闪击波兰,正是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40年6月21日,当德国占领法国后,为了一雪当年的耻辱,希特勒特意命人将停放在博物馆中的“福煦列车”拖出来,然后不可一世地登上列车接受法国方面的投降。如果福煦元帅在天有灵,不知此时他心里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