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惊世预言
17828600000021

第21章 二十年后重开战:福煦1919年大预言(1)

在全世界都弥漫着一片歌舞升平的气氛时,最煞风景的事是什么?自然是将战争挂在嘴边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世界都在为和平的到来尽情欢呼时,面对昔日参战国的一纸和约,协约国三国元帅、被法国舆论界誉为“欧洲第一军事家”的福煦却不可思议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这不是和平,而只是二十年的休战!谁又能想到,虽然他本人并非预言家,但他的这番话将成为20世纪最精准的政治预言。因为恰恰是在二十年后的1939年,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果然拉开了序幕。

不可思议指数:★★★★★

1.三国元帅的惊人预言

说起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集体厮杀,其血腥程度甚至超过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以德、意、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重新关分世界而进行着殊死搏杀。在历时4年零3个月的战争期间,共有30多个国家参战,卷入战争漩涡的人口高达1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财政开支总计近3600亿美元,各战区遭破坏的损失估计将近280亿美元;交战双方动用兵力达889个师、7400万人,约有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许多人终身残疾,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战争结束后,许多人对于一些重大战役的残酷性仍心有余悸。例如在1916年初进行的凡尔登战役中,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而在几个月后进行的索姆河战役中,双方伤亡也极为惨重,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53.8万人。正是由于这些痛苦的记忆,当1918年底战争宣告结束时,人们对未来的和平是多么的期待!

1918年11月 11日,在巴黎郊外贡必涅森林(Le bois de Boulogne)里的一节火车车厢中,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Ferdinand Foch,1851—1929年)作为首席代表,与德国方面签订了停战协议,接下来的事,将是漫长的多国和平谈判了。不过令一些人困惑的是,身为战胜国军事代表的福煦元帅似乎并不开心。因为在他心中,早已有了不祥的预感。

1919年,当代表世界从此和平的《凡尔赛和约》(Treaty of Versailles)签订后,福煦居然意味深长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此非和平,乃二十年之休战也。” 尽管当时全世界几乎没有人太在意福煦的这句话,然而当20年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纷纷对福煦当年的预言惊叹不已。

那么,福煦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因何会如此精准地发出这样的预言呢?

首先,让我们走进福煦的戎马生涯,领略一下他的赫赫战功。

1851年,福煦出生于法国南部的塔布市。1873年从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毕业后参军。1885年进入高等军事学院,两年后毕业到参谋部任职。不久又入高等军事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讲授战略课。1894年任教授,1908年以准将衔任院长。1911年,在法国政府的召唤下,福煦走出讲坛进入部队,出任师长;次年升任军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福煦卓越的军事才能进一步展现出来,期间,他历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司令、法军总参谋长,战功卓著。在马恩河战役中,他力排众议,率军以反击手段成功地阻止了气势汹汹的德军进攻,守住了阵地,使危在旦夕的巴黎转危为安,被法国舆论界誉为“欧洲第一军事家”。战争初期,协约国联军由于缺乏统一指挥,互不协调,一度被德军各个击破。血的教训使协约国首脑认识到了福煦所主张的建立统一的联军统帅部的重要性。1918年4月,福照被任命为协约国联军总司令,获法国元帅军衔,统一指挥英、法、美等国军队对德军发起总攻。在联军的强大攻势下,德军防线全面崩溃,被迫于11月7日向联军投降。福煦可谓功不可没。

一战正式结束后,居功居伟的福煦以“大战终结者”的身份载入史册,被法国、英国和波兰授予元帅衔,成为欧洲军界第一人,由此当上了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1929年3月20日在巴黎病逝后,他又被安葬在圣路易教堂拿破仑一世的墓旁。

纵观古今中外,恐怕很少有军事家能像法国的福煦那样拥有如此辉煌的荣耀——英国、波兰、法国都授予他元帅军衔或者元帅称号,使他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三国元帅——法国元帅、英国元帅和波兰元帅。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居然能透过和平的虚假面目看到后来的惊人变局。

2.虚假的和约

1919年1月18日,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云集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开始漫长的和平谈判。想当年,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获胜的德国不但迫使法国割地赔款,而且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 ,1859—1941,1888—1918年在位)为了炫耀自己的战功,还曾在凡尔赛宫举行过加冕仪式。半个世纪后,没想到法德两个国家又调了个,不由让人感慨世事无常。在这次巴黎和会上,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则因红色政权的建立而被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和会拒之门外。

知识链接: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但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战争后期,普鲁士将战争由自卫战争转化为侵略战争。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于1871年1月18日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告终。

从一开始,谈判进行的就很不顺利。结果两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到3月份,才成立了由英、法、美、意、日五国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全权负责各项谈判事宜。而在谈判开始后,由于各方矛盾重重,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了十人委员会,不久以后,意大利也因提出领土要求被拒绝而退出。最终,谈判由英国首相乔治(David Lloyd George)、法国总理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美国总统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把持。4月29日,由德国外长冯·布鲁克多夫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了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同意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各项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