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惊世预言
17828600000002

第2章 亡秦者胡:到底是哪个“胡”灭亡了秦帝国?(1)

四个字的威力能有多大?无论是标语、口号还是法官的判词,大不了会影响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命运。但是你能想象得到吗?在两千多年前,居然曾有四个字折磨了一个帝国。说起来,这四个字不过是一则来历不明的预言——“亡秦者胡”;而这个帝国,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帝国。自从见到这则预言的那一天起,大秦帝国的皇帝就一直生活在噩梦般的恐惧当中,而到头来预言仍无情地应验了。

不可思议指数:★★★★★

1.始皇帝的噩梦开始了

这个故事的开头,还得从大名鼎鼎的秦始皇说起。话说在战国末期,七国争雄,结果是秦国异军突起。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花费了十年时间,先后灭掉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遂将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他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自己自称始皇帝,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秦始皇又北击匈奴,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南征百越,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到始皇末年,秦朝疆域东至大海,西至甘肃,北至鄂尔多斯,南至越南中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然而即便如此,秦始皇的心中常常萦绕着一个噩梦。原来,一向自负的秦始皇为了逃避死亡,竟异想天开地用尽各种方法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在他即位后不久,有一位方士卢生前来觐见,他声称,东方的大海上有一座蓬莱仙山,山上住着拥有不死之药的神仙。于是秦始皇便让卢生出海寻找蓬莱山,以求得不死之药。经过一番折腾,卢生并未能找到不死之药。不过他之所以敢向秦始皇汇报工作,乃是因为自己拿到了一本“仙书”。令秦始皇胆战心惊的是,这本书上赫然写着一则预言:“亡秦者胡。”

看到这则莫名其妙的预言后,秦始皇认为其中的“胡”肯定是指北方的“胡人”——匈奴,于是就下令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亡秦之患。之后又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做完这一切后,秦始皇大为放心,觉得有了双重保险,匈奴人就一定不敢再侵犯边境了,而“亡秦”的巨大威胁也已经解除,此后大可高枕无忧了。关于这个故事,在权威性很高的《史记》中就有明确记载。

然而秦始皇哪里能想到,对于那则神秘的预言,从一开始他就理解错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抓住“胡”这个关键字的含义。如果他能看到死后几年内发生了一切,肯定会将肺气炸的。原本他想着帝国的江山能传至万世,但哪里想到会仅仅二世就亡了呢?至于那则预言中的“胡”,原来竟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正是这个败家子,将老子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迅速断送了。

2.一个皇子,一个太监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的儿子胡亥诞生了。随着胡亥一天天长大,快就到了接受教育的时候了。虽然他的天分很高,但却只对一些他认为好玩的课程感兴趣,尤其对断案治狱的事情兴味盎然。因此,秦始皇就让精通法律的中车府令赵高教胡亥判案断狱。

赵高本是赵国的贵族之后,后因犯罪进宫当了太监。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高被掳往秦国。他生性圆滑,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根据主子的脸色行事,又因为久居宫中,接触了不少秦代的律法,所以比较精通狱法。秦始皇见他干练有才,又精通法律,便逐渐对他宠信起来,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舆。不久,赵高又赢得了胡亥的赏识和信任。从此,这两人开始结成政治联盟,图谋攫取帝国大权。经过赵高的多番运作,秦始皇开始日益疏远长子扶苏,而对胡亥则青睐有加。

公元前211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上书“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大字。不久,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经华阴时,突然有人持玉璧拦住使者说:“秦始皇今年将死!”然后放下玉璧倏然而去。连续发生的不测之事,使秦始皇深感不安,急忙命人占卜,卦辞说只有外出巡游方可化凶为吉。秦始皇听信了术士之言,于公元前210年出京巡游,胡亥及丞相李斯陪同左右。赵高作为负责皇帝乘舆的中车府令也随驾出行。

尽管秦始皇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并终其一生都在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但却依然无法和生命的自然法则相抗衡。年逾半百的秦始皇在此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随着病势日渐沉重,秦始皇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大限将至。他召来兼管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正在上郡的长子扶苏,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然后火速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扶苏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秦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

赵高谙熟宫廷权力之争,他深知这道遗诏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相反,胡亥跟随自己学过书法与法律,如果胡亥能够继位,自己必将得到重用。思来想去,赵高决定冒险扣留秦始皇遗诏,进而谋划胡亥继位,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于是老奸巨滑的他一边假意允诺秦始皇,一边却在暗中扣压了遗诏。

当出巡队伍到达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时,秦始皇驾崩。丞相李斯担心皇上驾崩的消息引起天下大乱,也怕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决定严密封锁消息,将棺材置于韫辕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知道真相的只有李斯、胡亥、赵高和秦始皇宠信的几名宦官。“秘不发丧”无疑为赵高实施偷梁换柱的冒险计划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知识链接:秦帝国丞相李斯

李斯,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四族。

随后,赵高便开始了他的计划。他先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早就梦想有朝一日能够登上皇帝宝座的胡亥当然求之不得,只是还有些犹豫,觉得有违忠孝仁义。在赵高的极力游说下,胡亥终于经不起帝位的诱惑而答应了。随后赵高又径直找到李斯,坦言皇上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在自己手中,让李斯决定定谁为太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斯终于向赵高妥协了。欣喜若狂的赵高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炮制了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其支持者蒙恬自裁。

知识链接:秦帝国大将蒙恬

蒙恬(?—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其家世代为秦国名将,为秦立下了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公元前221年被封为将军,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后,胡亥即位,蒙毅、蒙恬均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