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说话术
1704700000050

第50章 说话忌术(17)

人到了一定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甚至“严重关切”:遇到认识的人时,总会被问道:“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被问多了、问烦恼了,我的答案一律是——“一九九七吧!香港大限时,我大概就会结婚。”

没结婚,实在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态度;其实他们自己的婚姻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有的人还偷偷的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害得我父母真的问我,你是不是“生理”有啥毛病?

最近问我“怎么还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我烦恼了,只好回答他们:“因为我的屁股上长一个胎记!”

“你的屁股上长一个胎记?那跟你不结婚有什么关系?”

我说:“是啊,那我不结婚跟你有什么关系?”

唉,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爱管闲事,管人家爱不爱结婚?

当然,系上的学生对主任还没结婚,也颇为关心,虽然他们不敢直接问我“怎么还不结婚”,但是也以其他方式来表达“关怀之意”。有一天,系上布告栏上出现一份大海报,上面写着“诚征师母一名”斗大字体,另外还有“师母”的待遇与条件:

“一、月收入数十万,二、工作轻松,三、免经验,四、男女不拘!”

呵,“免经验”当然好啦,但竟强调“男女不拘”,难怪没有人来“应征”。

学生的调皮“创意”,令人觉得十分可爱、好玩又有趣,本来“口语传播系”的学生就应该活泼、敢表达;但是假如有人经常唠叨地问:“怎么还不结婚”,就叫人生厌。古人说:“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尤其是有关别人“结不结婚”的私事时,过分的关心、多言,总不是令人愉悦的事。所以西方人说:“与人交谈,犹如弹琴弦一般,当别人感到乏味时,便要把弦按住,使它停止振动、发声。”

大部分学生所受的语言训练极少,从小就不被鼓励多做公开表达,以至于学生在台下吱吱喳喳不断地讲,一叫他上台,则脸红脖子粗,讲不出几句得体合宜的话来。毕了业,进入社会工作,私底下也是话多得不得了,“流言”、“小道消息”、“个人隐私”,总不忘记“口语传播”一下;倒是要做简报、主持小型会议、讨论时,又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人们似乎常常“有嘴说别人,没嘴说自己”,以致陷入口舌场中,是非海里。有人说:“越少思想的人,说话越多”,好像有其道理。

12.切忌不讲火候“胡说”

俗话说:“量体裁衣”。日常说话,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作不同的处理,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赞扬不要过分,谦虚也应适当。一些人常常将刚演了出好戏的青年演员称为“崛起的新星”;刚发表了一首小诗便谓之“著名诗人”,这种赞扬有些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但水已泼出,谁又会来草草收场呢?同样,谦虚也该实事求是。有则笑话,说一个人过分谦虚。有人到他家夸他家花瓶漂亮,他说不过是一个粗瓶;人赞他衣服好,他又说不过是件粗衣。当客人对月饮酒,道:“好一轮明月。”他忙拱手说:“不敢,不敢,不过是我家一轮粗月。”这种谦虚便近乎迂腐,以致令人觉得不真诚。

说话留有余地,就要慎重选择一些限制性词语。开口“当然”,闭口“绝对”,会把交谈者吓退,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实际上是虚张声势,往往使自己陷入被的境地。

科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为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

年轻人正是把话说绝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把“一切”换为“大部分”,爱迪生便不会反诘他了。

即使词用对了,修饰程度不同,说起来分寸就不一样。如“好”一词,可以修饰为“很好”、“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这些比较级的使用要慎重。如果你没听天气预报,即使听了,明天还没到,便不可以说:“明天一定会下雨。”一个人的文章写得一般,客气地说也只能是“还好”,怎么能说“非常好”呢?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里它用了“没有”、“最好”,又用了“更”,烘托出该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展现了该企业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良好形象,不失为一条“绝妙”的广告词,比如今的“极品”“世界一流”真实,有力度。

好的修饰词使意思表达完整,恰到好处;过于夸张或过于缩小的修饰词,则会与客观实际相冲突,陷入两难境地。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对象,应灵活处理,掌握不同的分寸,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13.“一根肠子通屁眼”要不得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常常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无须曲里拐弯地云山雾海一番,但在与人交往时,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为了更好地赞美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等等之时,都必须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而不能做所谓的“直肠子”,快人快语,结果事情搞砸的也快。

陈毅同志当外长时曾主持过一次谈国际形势的记者招待会。会上陈毅谈到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骚扰我领空的事情,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有个外国记者趁机问道:“外长先生,听说中国打下了这架侦察机,请问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的?是导弹吗?”只见陈毅用手作了一个用力往上捅的动作,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与会者无不捧腹大笑,那个记者也知趣地不再追问了。

竹竿子能捅下高空侦察机吗?陈毅同志回答的显然是一句错话。但却错得极妙!试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回答方式呢?如实相告,就会泄露我国的核心机密,当然不行;但按一般方法说“无可奉告”,会使会议气氛过于板滞、凝重,而“是用竹竿子捅的”这句错话,却听起来煞有介事,既维护了国家机密,又造成了幽默轻松的谈话气氛,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怎能不叫人拍手叫绝!

可见,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真话变为错话,曲折地说出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当有人求自己帮忙,但却实在是办不到,此时若直言拒绝,一定会使对方难堪或伤害对方,那么该怎么办呢?

有时候为了避免直言相告,还可巧妙地寻找借口来为自己解围或是保全他人的面子。

舞会上别人邀你,你内心实在不想跟他跳,可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既达到谢绝目的,又不伤别人的自尊心。

别人与你相约同去参加某一活动,但届时你忘记了;或过后生悔,未去赴约。直说出原因,将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失约的可能原因有身体不适、家中有事、客人来访等,你可挑选较合情理的一种,作为事后的解释。

为了避免直言,运用各种暗示,以含畜、隐晦的方法地向对方发出某种寓着自己真实想法、态度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这也不失为一个妙招。

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乡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刚调到机关任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项工作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

听了他的话,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着镜子左照右看,总感到自己的两颗“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当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时,导演一见到他就很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掉了,我们的影片已不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好的品质,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在与人交谈中,慷慨激昂,锋芒外露,固然是一种本事,但细语声声,婉言相告,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种本事。要学会“绕”,正所谓“曲经通幽”,轮船正是善于“绕”,才能避开险滩暗礁,一帆风顺。

14.不要随意模仿人家

我们都对有些演说家非常羡慕。他们能在讲演中嵌入表演术,能够毫无惧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灵活自如地用非常独特的、个性化的、富于幻想的方式道出听众们想听的话。

要使讲话成功,除了用于表达词句以外,尚有其他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在词句表达时所采取的特有风味,也就是演说时的态度。说什么和怎么说是两码事,切不可混为一谈。

“所有的福特轿车从性能到款式完全相同,”它们的制造商曾经这样说过,“但是,对于它的使用者来说,我们却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一条新生命,他们都是沐浴在太阳下面的一种有血有肉的存在。在他或她诞生之日起,他或她就是上帝的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年轻人应该培养出这种观念,他应当寻求独特的个性,使他自己与众不同,并且挖掘出他自己的价值。社会及学校可能企图会改造他,它们习惯于把每个个体放在同一模式中,但我们不会让每个人内心所潜藏的那点充满个性的火花消失。这是你作为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重要性的唯一而且真实的凭证。”

对演说而言,上面这段话更是正确无比。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找不出另外一个人与你相同的。是的,数以亿计的人确实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但他们之中是没有一个人与你完全相同的,从他们之中也找不出一个人具有和你完全相同的思想及想法。也很少有人以与你完全相同的方式来谈话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换句话说,你所表达的观点完全是个人化的,是十分独特的。身为一名演说者,这种独特性就是你最宝贵的财产。抓住它!珍惜它!发挥它!正是这点火花将使你的演说产生无穷的力量,并表达出对听众无比的真诚。这是你个人具有重要性的唯一而且真实的凭证。拜托了,各位,我恳请你们,千万别把自己装入某个被人设计的模子里,而使自己失去了个性。

“发挥自己的长处,”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否容易遵循呢?很不容易。正如福熙元帅在分析战术时所表明的:“概念极为简单,遗憾的是,执行起来却很复杂、很困难。”

15.一定得注意演说环境

保持空气的新鲜。在演说过程中,氧气的供应是极为重要的基本要素。不管是如何动人的演说,也不论是音乐厅中如何动听的女高音,都无法使置身于恶劣空气中的听众保持清醒。因此,当我置身于一个空气不怎么清新的环境中时,在开始演讲之前,我总是要请听众们站起来先休息两分钟,同时把窗户全部打开。

灯光是影响演说成功与否的另一要素。除非你是在一群人面前表演招灵术,否则,应尽可能让房间里的光线保持充足。要在一个像热水瓶内部那样半明不亮的房间里激发起听众的热烈情绪,就如同想要驯服野鹌鹑那般困难。

如果你看过有关舞台制作的著作,你将会发现,一般演说者对于适中的灯光的重要性的观点可以说是一丝一毫概念也没有。

让灯光照在你的脸上。人们希望看清楚你的面容。在你五官上所产生的那种微妙变化,是自我表现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为真实的一部分。有时候,这种外观表现更甚于你的言语表达。如果你站在灯光的正下方,你的脸孔上可能会有阴影;如果你站在灯光的正前方,你的脸上一定也会有阴影。因此,在你站起来演讲之前,先选定一个光线最佳的地点,这岂不是一种很聪明的行动吗?!

千万不要躲在桌子后面。听众希望看到演说者的全部面貌。你是否发现,有的人为了打量你,他们甚至会从座位上探出头来,以便把演说者的整个人看清楚。

一些好意的演讲组织者一定会替你预备一张桌子,一个水壶和一个杯子。实际上,如果你的喉咙很干,可以考虑捏一点盐含在口里,或尝一点柠檬,它们会使你的唾液再度流出来,而且流得比庐山瀑布还要多。

你不能要水壶或杯子。你也不能将一般讲台上放置的那些毫无用处且又难看的废物堆在你的讲台上。

你是否打量过,位于百老汇大道上的各种品牌的汽车展示厅都布置得十分漂亮、整洁、干净,让人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产品都极为高级。当顾客看到这些展示室布置得如此美丽之后,将会对这些产品更加肃然起敬,更有信心,也将更为羡慕。

同样的理由,一名演说者也应该为自己设置令人赏心悦目的背景。在我的意念中,理想的布置应该是完全没有家具的,在演说者的后面不应有任何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东西,在他的两边也不能有任何东西。也就是说,除了一幅深蓝色的天鹅绒幕布之外,什么东西也不要。

但是,看一看,一般演说者的背后通常都有些什么东西呢?地图、图表及桌子,也许还有很多积满灰尘的椅子相互叠在一起。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只会是一种粗俗、凌乱及不调和的气氛。因此,你一定要把没用的东西全部清除掉。

因此,你一定要让演说者在整个会场突显出来,要像少女峰白雪覆盖的峰顶与西藏的蔚蓝天空相互辉映那般突出。

不管是听众或观众,他们都无法抵抗——或者应该说他们不愿意抗拒——向移动物体望去的诱惑。演说者只要能够记住这一真理,那么,他就能使自己免于一些困扰及不必要的烦恼了。

第一,他应该克制自己,不要把弄自己的手指、拨动衣服或是作些能减少别人对他的注意力的一些紧张的小动作。

第二,如果可能的话,演说组织者应该把听众的座位作适当的安排,使他们不会看到迟到的听众进来,如此可以防止他们分散注意力。

第三,演说者不应该安排贵宾坐在讲台上。

另外,也不要在舞台上放置红色的鲜花,因为它们会吸引听众太多的注意力。只要稍微聪明一点,就不应该这样做。

16.切忌争吵

生活中,我们常常要用到“讨论”这个词,它本身就表示着一种友好的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气氛。在一个家庭里,“讨论”也应该成为一种家庭成员间交流感情与意见的主要方式,而不是依赖争吵、斗气去解决问题。

在这里,“讨论”的含义是指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交换意见、交换感觉以达到相互了解或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两个或几个关系亲密的人在讨论时,更要以关切和了解的态度来看待他人的感觉、愿望和目的。与此相反,“争吵”也是一种表达意见和感觉的相互沟涌,但却是以有意或无意地作害对方为目的的。争吵必定伴有愤怒的情绪和声调,所以我们说“恶语争吵”的“恶语”两字其实是多余的,争吵本身就够恶的了,加上这两字不过是强调这一行为的破坏性效果而已。